APP下载

为世界谋大同
——“大同”思想的当代传承、超越与践行

2022-03-13严稚慧汪晓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明人类

严稚慧 汪晓莺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大同”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理想社会的构思与对当时现实社会的种种反思,以儒家的“大同”思想为代表,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因。在古代社会中,这种思想由于没有实践的基础与路径,始终是一种美好的空想。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大同”思想中具有社会反思与指导意义的精华部分被传承与发扬,结合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现实条件,“为世界谋大同”成为了追求世界和平、构建理想的未来社会的中国化表达。

一、传承:中华民族“大同”思想的优秀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的“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与追求,从先秦时代一直到当今社会,追求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社会、谋求世界大同的历史自觉与文化根源。

(一)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辞海》指出:“大同”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1]。儒家坚持的“大同”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形态。孔子是最早对大同社会进行完整论述的思想家,他把“大同”社会作为相对于“小康”社会而言的更高一级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表述,他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社会进行了初步的整体描述,主要从社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和公民的道德境界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大同社会具有“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特征,这些不仅是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更是历代知识分子研究与追求的目标。

“天下为公”的社会制度追求。“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所描述的社会制度蓝图,在久远的中国古代,就已出现对没有私有制,一切社会财富都属于集体公有的社会制度的渴望。首先,“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天下’是一个集地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三重意义世界于一体的整体性概念。”[2]实质上不仅是中华大陆的代称,而是指代一种“以天下为一家”(《礼记·礼运》)的整体性概念。虽然当时人类的自然科学并未发展到清楚认识世界地理的程度,但在当时人们认知中“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万物一体”思想与“天下一体”的理念有着明显的具有包容性的内涵,蕴含着人类的“类本质”理念的萌芽。其次,“天下为公”摒弃了私有制,主张以公有制为社会制度。当然,由于这是以古代中国农业小生产为主的经济基础为前提的,“货”由大家一起生产,是每个人都参与生产的成果,大家都非常珍惜和爱护,自然也就“恶其弃于地也”,由于生产资料公有,自然也不必“藏于己”。“天下为公”是如乌托邦一般的设想,放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这只能是一个无可行性的空想,但其闪烁着公有制的光芒,有着原始共产主义的思想的萌芽,给后世的理想社会理念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留下了深刻的思想根源。

“选贤与能”的人才选拔制度设想。立足于“天下为公”的公有制基础上,人才的选拔也不能再依靠世袭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等依托血缘关系或利益关系的选拔制度。在大同社会,人才的选拔遵循民主的原则,选出有才能和德行的人来服务人民群众。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早期主张,在儒家的大同社会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对高尚的人民道德境界的追求。在大同社会中,人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说明大同社会中有着立足于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理想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谐,老人与孩童都有人照顾,所有的弱势群体也都有生活上的保障。“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所有人都乐于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给予的保障,社会达到了“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境界。社会中的人们被“仁爱”的思想浸透,乐于奉献自己、乐于照顾他人,乐于共同建造和维护和谐清朗的社会环境。这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大同”思想中的表现,在对社会制度与人才制度的设想以外,还有对人的发展的思考,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不谋而合。

除儒家以外,墨家、道家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着“大同”思想的闪光。墨家所提倡的“兼爱”[3],即无差别的爱,提出了所有人以同等的准则互相对待,互相帮助,以实现社会的稳定。要求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实现“兼爱”,达到“尚同”的社会,这是“大同”思想在墨家思想中的体现。老子设想的“玄德”[4]与“玄同”[5]境界,主张通过回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来造就和谐的社会关系,虽否定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局限性,但是其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对“大同”思想的完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中国近代的历史选择

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以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许多仁人志士对“大同”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与阐释。近代“大同”思想的发展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同时也为与其有着契合之处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打下来良好的接受基础。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对“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6],他的《大同书》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关键文献。他对大同社会的论述超越了古代中国小农生产的生产关系束缚,主张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实现“世界大同”。梁启超更是把当时外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概念融入大同思想进行论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初步宣传,对后来知识分子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起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孙中山的“大同主义”。中国民主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先生对于“大同”这一理想,亦有着梦劳魂想的憧憬,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人类进化之目为何?即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7]。孙中山多次将大同思想称为是社会主义,认为三民主义就是要实现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孙中山的“大同主义”吸取了孔子“大同”思想的精华,并将其与社会主义关联紧密的因素加以宣扬,由此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道。在孙中山的影响下,李大钊、黄兴、朱执信等人也在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与大同理想融汇的相关研究,并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但是当时领袖们对局势的判断,也是传统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联系使然。

二、超越:当今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

十八大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被放在显著的重要位置被反复提及。习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8],如今,中国共产党正以使命之旗,书写着“为世界谋大同”,是对蕴含着“大同”思想的文化基因的回应,对当今世界的答卷,对百年践行的评释。

(一)马克思关于人类共同发展理论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总的途径,正因为生产方式的不断拓展与互动,各民族原始封闭的历史也就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来看,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劳动划分趋向清晰,人与人之间普遍交往不可避免,生产力驱动催生了共同利益和共同经济体。人类历史由各民族历史走向世界整体的世界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次,人的自由的类本质随着联合斗争的日益壮大而脱去异化的外衣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9],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的形成是必然的趋势。当每个人、每个民族都为追求自身的发展而斗争的同时,由“有个性的个人”组成“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也会成为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共同发展的世界历史理论,从生产和交往的角度,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论证了人类走向解放,组成“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规律,最终指向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公平、财产公有,人们乐于劳动与高尚道德的发展,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不谋而合。

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武装,继承马克思人类共同发展的世界历史理论,将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使命。一方面,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与马克思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的理论逻辑是共通的。二者的理论基石都是唯物史观,理论实质都是在揭露生产力发展与人类社会交往的本质与导向,理论旨归都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使命的实践逻辑出发,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首先,在实践视角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站在人民的视角上,契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与世界的大同紧密联系起来,深刻凸显了当今世界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其次,在实践主体上,强调世界人民的立场,世界大同是世界人民的心愿所在。世界大同的美好憬愿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离不开世界人民的努力,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再次,在实践路径上,更加注重立足于当下世界局势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效创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打造新型国际关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发展满足需要,以需要带动交流。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共产主义的使命信仰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一定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

“世界大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斗争的目标所在,而“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中所蕴涵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实现“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条件。

“为世界谋大同”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深刻表达。马克思主义政党并非因利益而产生,而是以共同理想与信念而组织起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的理想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起来,用坚定的信念凝聚起了强大的力量。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信念,是几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力量之源。以“为世界谋大同”为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时刻不忘本心信念的具体表现。

(三)中国共产党使命中的人类情怀

以“为世界谋大同”为使命是人类情怀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深层表现。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努力,也以世界大同为奋斗目标。执持人类发展大道,秉承世界大同的志向,承袭马克思“类特性”的思想与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观念,决定了人类情怀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基因之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理论与实践中鲜明体现着其胸怀整个人类社会的自觉担当。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应当“使人类进到大同境域”[10],邓小平也说到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1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2]。一路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贡献力量的初心从未改变,将此作为自身使命更是其人类情怀的必然要求。

“为世界谋大同”这一使命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情感。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正在成长和强盛。她引领着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同时向全世界奉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只有中国自身强大,才能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更是高举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旗帜,以中国的力量致力于和平和谐的世界的建设。

(四)实现“为世界谋大同”的发展条件

实现使命不是空谈,是为世界做出中国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践行与坚持。要实现该使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行动上的不懈追求;离不开当今中国在努力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同时胸怀世界的责任担当;这也是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国与世界共同的探求方向。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富强、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最大夙愿,也是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在我党百年奋斗史上,不仅有我党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更有我党为世界大同所作出的执着追求和突出贡献。首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的理论成果,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大步。其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摆脱了绝对贫困,是以自身发展促人类发展的一大步。在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3]。在自身摆脱深度贫困的同时,也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各类援助。中国共产党始终心怀天下,为建造一个和平、安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贡献力量。再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历史上西方以殖民掠夺为主要方式实现资本积累进而现代化的历程。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对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的不懈追求的表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贡献了世界的经济发展,更为其他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中国思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为世界谋大同”是当今中国的责任所在。首先,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今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14]。疫情时代更显大国担当,在统筹本国的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打开国门,面临疫情与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非但没有闭锁国门,还在保证自身防控到位的同时向80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不仅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还积极参加国际抗疫合作,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抗疫与经济复苏作出中国贡献。其次,世界发展大势是向着多边、开放、平等的方向发展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席卷全球。“为世界谋大同”是面对当今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站在大国角度担当大国责任做出的大国承诺。

世界的共同价值诉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首先,和平是全球各地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目前世界总是瞬息万变,许多困难,种种挑战都摆到了人类眼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局部战争不断,威胁着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要求和平,向往宁静,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其次,发展是世界人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普遍价值诉求。面对单边主义盛行、疫情带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发展障碍、南北半球发展差异大的世界格局,各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渴望不断加强。再次,合作对于解决全球风险挑战十分必要。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气候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风险挑战,都非任何个人和国家所能单枪匹马应对的,唯有共同正视并坚持多边合作才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渡过难关的必由之路。第四,共赢才是世界最好的发展方向。“我胜你败”的零和博弈思维最终将走向出局的宿命,唯有秉承双赢、多赢、共赢合作理念来共同推动形成共谋世界大同美好愿景的共识才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正确方向。

三、践行: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践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也将更多地为世界做出贡献,将中国人民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为全球的发展与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的力量与智慧,不断走向世界大同的使命指向。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共谋人类未来的大党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而提出的全球治理新构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具体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践行使命的具体表现。

中国共产党以人类共同体理念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人类文明的发展呼唤的是以和平为导向的发展,以“丛林法则”为基础的“零和博弈”思维只能带来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短暂的发展,不是适应当今大时代的大格局。中国共产党以“为世界谋大同”为自身使命,以“大同”为奋斗的目标与方向,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要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进程,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15],这说明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为某一国某一个群体而革命奋斗的党,而是以共谋全体人类社会的未来作为自身责任的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国家共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自觉是实现“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前提,中国共产党实践着“为世界谋大同”,对人类命运给予了极大关注,提倡亲诚惠容外交理念,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则,提倡相互尊重和全责共担的原则,有力地提升了全体人类共同价值和保障了全体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成了解决国家间争端的中国方案;中国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各种帮助,尊重每个国家正当的权利,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中国共产党一贯高举和平发展大旗,宣传合作共赢思想,从不称霸、不结盟、不团结,形成人类共同发展共识,主张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致力于为“世界大同”美好愿景奠定共识基础。

中国共产党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世界谋大同”任务的完成并非一句空话,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无发展则无大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发展当作世界发展驱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和世界主要正增长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坚持对外开放并倡议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16]显著增强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与此同时,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维持正向溢出作用,使更多人分享共建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中国共产党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加强国际合作。世界大同并非一国之力可谋,中国共产党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加强与其他各国的国际合作,推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能顺利走向必然的命运方向。在世界面临各类风险挑战的局势之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加强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组织的友好合作,共应风险挑战,共谋人类未来。

(二)促进世界文明对话,践行支持多元文化的大党使命

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仅是促进世界生产力发展,也体现在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文化的“大同”不等于文化的统一,而是表现为对多元文化的支持,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17]。在社会文明交流的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塑造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公平公正的规范搭建,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中国共产党人虚心向世界文明学习。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同世界沟通,就必须从世界其它文明优秀成果中吸取营养,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开放包容之心去面对世界多元文明,为文明和平共处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文明的积极输出者。中国不仅吸收包容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同时也积极反馈世界,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富世界文化的同时,也致力将当今中国贯彻的新发展理念与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践行于与其他各国的交往中,走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旧路的新道路,以一个新的文明起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平等对话理念的倡导者。文明因互鉴而多彩,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就包括了对世界各文明的尊重与互相发展。世界各国各族的文明地位平等,应平等对话。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机会的同时也滋生了对其他地区文明的不理解,使得文明产生了所谓的“优劣之分”。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霸权主义,坚决做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守护者,是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党,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党。

(三)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践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大党使命

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仅是谋人类社会的“大同”,还是谋人与自然关系的“大同”。只有认识到“自然是生命之母”[18],只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在走永续发展的道路,真正走向“大同”方向。

中国共产党与各国携手合作共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世界的生态文明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更加注重以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国际贡献中国的绿色力量。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信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都谈到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美丽世界,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对本国生态文明的积极建设,还是中国对贡献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的表明。

(四)加强全球抗疫合作,践行贡献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党使命

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是谋发展、谋和谐、谋清洁,也是为世界谋安康、与世界各国共应风险挑战。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公共健康安全挑战的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世界各国命运呼吸相通的特点,人类社会已是一个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疫情之下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科学分析之后采取果断措施,领导全国上下共同抗疫,有效保卫了人民生命安全。同时还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抗疫行动,主动承担全球抗疫中的大国责任,分享本国抗疫信息的同时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疫,习近平在疫情刚爆发时就在《求是》上发表《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一文。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提及了国际社会只有同心协力才能渡过疫情带来的难关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抗疫,与世界各国、各组织合作抗疫,取得了鲜明成效,是践行“为世界谋大同”使命的阶段性成果。在与其他国家合作方面,中国始终高举合作的旗帜,合力与其他国家共抗疫情风险,向其他国家提供购买医疗物品的网络平台;分离出病毒毒株的科研成果;在提倡凝聚国际共识方面,中国主张支持配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工作,主张共享抗疫信息,加强抗疫合作,倡议主动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共同应对疫情问题。

结语

“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这个使命型政党始终不渝的任务,是我们在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进程中所必须担当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必然指向。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使命旗帜中写下了“为世界谋大同”,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赓续,也是对历代共产党人前扑后继,英勇奋斗的行动的鲜明阐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展现出的大国担当与博大胸怀。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文明人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