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回顾与基本经验

2022-03-13邓茜尹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办报党报

邓茜尹 叶 宁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2022年是延安《解放日报》改版8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延安《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实行改版,提出要使《解放日报》成为中国共产党战斗的机关报。1947年3月27日,随着党中央撤出延安,《解放日报》停刊。在办报的5年多时间里,延安《解放日报》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全党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考察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成果,关于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入手,将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纳入到中国共产党新闻史、党史党报上的重大理论改革进行研究。第二,从微观层面入手,研究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确立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配合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等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肇始、改版内容、改版经验与启示的全流程考察还尚待加强。为此,本文尝试梳理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历史经验,为新时代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提供有益思考。

一、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背景

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博古模仿苏联办报的理念,认为《解放日报》不应只刊登党政军民新闻,而应像苏联《真理报》那样要有国际视野,把国际新闻报道放首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浮现出一系列问题,包括:新闻对国内形势关注度不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意识薄弱;报纸内容存在“八股”风气;新闻报道有失真实缺乏创新。对此,毛泽东同志批评《解放日报》对党的工作宣传不力,缺乏党报的政治属性,并要求《解放日报》发现问题并整顿。

(一)抗战僵局与延安整风的开展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前夕,民族和阶级矛盾急剧激化,社会资源高度紧张。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调集大部分兵力侵入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边区人民也正遭受自然灾害的考验,物资极端匮乏。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由于党内教条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根深蒂固,“左倾”或“右倾”错误时有发生。导致“皖南事变”损失惨重,这便成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导火线。这意味着必须进行全党整风,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为使全党思想统一,争取抗战的胜利,利用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并在1941年5月16日出版延安《解放日报》。同时,毛泽东题词并发表讲话,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延安《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2]毛泽东同时指出:“我们今天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3]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应充分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群众的风貌。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既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延安整风运动开展的重要手段。

(二)新闻对国内形势关注度不够

创刊之初的《解放日报》对国内形势关注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报纸栏目安排上,四个版面中,第一、二版主要是刊登世界各个国家的国际新闻;第三版主要刊登国内新闻;第四版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边区栏,下半部分为文艺、科学园地、中国工人、卫生等专栏。如:1942年2月25日的《解放日报》,第一版内容为《红军克复多洛沃布治,距斯摩林斯克东五十里》、《苏以更大力量迎接春季,准备今年结束纳粹命运》等;第二版内容为《华盛顿纪念日,罗斯福广播演讲》、《日寇之暂时胜利,实因其地理上之优势》等;第三版内容为《敌寇在沪益肆猖狂,成立(反英美人协会)》、《华北纺纱跌价,各地人民开始拒用,物价飞涨商业萧条》等;第四版内容为《边府政务会议通过,高等法院今年计划》、《农业累进税,已撰成初稿「特邀各界座谈讨论」》等。从刊载的文章可以看出,新闻对国内形势关注度不够,国际新闻占据大量篇幅,而对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边区军民生活的新闻报道却寥寥无几。本应为报道主要方面的国内新闻沦为国际新闻的配角,严重偏离党报的基本原则,未能发挥延安《解放日报》办报的初衷和使命。

(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意识薄弱

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创刊时就指出:“报纸应以自己国家的事为中心,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4]参与《解放日报》创办的胡乔木指出:“《解放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就是要准确地宣传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方针和政策,从而成为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5]然而,创刊初期的延安《解放日报》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这一使命,读者批评延安《解放日报》是在“为别人当宣传员”。如:1942年2月2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中央党校隆重开学,毛泽东同志发表演说,号召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目前党内学风,党风,文风之不正,明确解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6]然而对于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在第二天的《解放日报》却刊登在第三版右下角极不显著的位置,而且只有几百余字,把它作为普通新闻简单处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1942年2月期间,从11日—16日连续发表蒋介石相关新闻。尤其是1942年2月11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是《滇缅路危急声中,蒋委员长抵印,与魏菲尔商讨远东大局(伦敦昨开太平洋军事会议)》[7]。这样以大篇幅报道国民党的新闻,足可见延安《解放日报》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意识薄弱。

(四)报纸内容存在“八股”风气

延安《解放日报》在初期还存在严重的“八股”风气。主要表现是,未能尽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余毒,以巨大的篇幅登载枯燥乏味的论文和译文[8]。在延安《解放日报》办报初期,模仿苏联报社的做法,每天发表一篇社论。这样的工作要求不仅效果不佳,更给报社带来巨大工作压力,这种凑数应付型的社论,自然也很难达到宣传目的。同时,在语言文字上行文枯燥机械、装腔作势、空话连篇、可读性差、读者能读懂、实用新闻少。20世纪40年代初的陕甘宁边区是一片文化教育荒地,据统计“全边区23个县近200万人中,文盲占全区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旧有小学不过才120所,中学生更是屈指可数。”[9]在此种文化状况下,阅读如《丘吉尔谈战局,重申援苏决心》中:“吾人知心不仅随赴吾军于地中海、东战场,当亦更效忠于本岛之国防部队”、“余不愿予下院以任何夸大之词。”[10]以及《美媒停止英德火并,赫尔提战后和平案》中赫尔国务卿提出:“吾国人民系现实的人,一旦吾人开始进行吾人之事业,则吾人必甘澈完成吾人之事业。”[11]之类文章,不仅使读者看的云里雾里,也不能契合读者的兴趣,同时偏离了办报的初衷。为解决党报存在的“八股”风气问题,中宣部在《中宣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党报的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不仅使一般干部容易看懂,而且使稍有文化的群众也可以看懂。”[12]

(五)新闻报道有失真实缺乏创新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13]。然而,在改版之前,延安《解放日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出现过严重的失实新闻。改版前的《解放日报》,缺少联系实际的思考,束缚了党报的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创新性,以至于新闻报道出现古板、失实甚至错误的情况。如,1941年9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二版刊载了文章《鄜县城内家家户户纺纱声》中指出:“以前纺纱者很难找到,现在每家妇女都在踩着纺纱车。以前的织布两丈五尺,到现在能织布五丈。”[14]而真相是织布产量没有大增,群众更没有一台纺纱车。1943年延安《解放日报》报道:“胡宗南的土匪军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人数出错。”[15]这样的报道虽属个例,但是新闻报道失实、缺乏创新对党报危害却是极大的。这不仅是办报的业务水平问题,而且也反映出报纸的党性原则不强。这些缺点妨碍了党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基本内容

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主持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和《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致读者》提出:党报的四性,即“第一,党性。第二,群众性。第三,战斗性。第四,组织性。”[16]《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提出:“(甲),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乙),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戊)),各地党报的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17]《致读者》与《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就是为解决延安《解放日报》办报初期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指出《解放日报》改版应从增强党报“群众性”原则、增强党报的党性原则、生动形象弘扬“新风正气”、坚持实事求是的新闻工作原则等方面进行改版。

(一)对版面进行改革,增强党报“群众性”原则

延安《解放日报》对报纸版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报道中心的变化,开始聚焦边区实际,这缩短了边区人民和党之间的距离。原《解放日报》第一二版主要内容是刊登世界各国国际问题的新闻,现改为以陕甘宁边区根据地新闻为主;第三版原以国内新闻为主,现改版为国际新闻版;第四版原上半部分为边区栏,下半部分是专刊,现改为综合副刊和各种专论。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使得版面布局焕然一新。版面的调整,强调“以我为主”,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以群众为主,解放区和陕甘边区报道大幅度增加。如,1942年4月1日刊登的《中央党校再度改组告竣,确定新教育计划》、《华北敌又开始,四次「强化治安」》、《八路军新四军,转变干部教育》、《盐池县参议会决定,春耕期内减少动员,延安运粮耽误生产》等。特别是头版报道了《边参会减徽公粮公草决议,审慎分配各县数字,较重之县应予减轻》,报道指出:“第一条,去年公粮二十万石,负担超重,加上分配欠均,以致有些县的部分居民生活感到困难。因此决定今年公粮比去年减四万石,公草比去年减少一千万斤。第八条也提出,照本案决定,已够现在军民之用”[18]这种把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报道登上党报的头版,让党报走上亲民路线,体现了延安《解放日报》对人民群众、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视,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党报“群众性”原则。

(二)对宣传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党报的党性原则

改版前的延安《解放日报》在报道内容上,长篇大论报道世界各地的国际新闻。改版后的延安《解放日报》在报道内容上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就是整风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延安《解放日报》对整风运动进行大篇报道。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的报告、报纸编写工作的检查、各机关学校开展三风检查大会、成立三风检查委员会。经过学习,使得党员干部与边区人民加深了对整风运动的理解,为整风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为配合延安整风运动,增强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解放日报》1952年4月7日刊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从1942年4月10日起,在第四版刊登连续6期的《整顿三风讨论资料特辑》;1952年4月17日刊登了《研究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反映心得—边区工作委员会总支委》等。尤其是1942年4月27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用整个版面刊载了毛泽东所写的《整顿学风党风文风》[19]。《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报道,强化了全党人民对延安整风运动的认识,促进了延安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同时,既保证了党的政策有效落实,也增强了对党报党性原则的认识。

(三)对文风进行改革,生动形象弘扬“新风正气”

改版前,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消除,这就致使延安《解放日报》宣传报道的内容、形式出现了严重“党八股”风气[20]。改版后的《解放日报》为进行文风改革,弘扬“新风正气”,在语言文字上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文风展现新闻,在内容上大量版面报道边区群众的真实生活。如:刊载社论《吴满有,模范公民》中指出:“为什么模范公民是吴满有呢?因为他保卫边区,保卫革命的成果,他把自己血汗劳动所得去供养了旁人。”[21]报道了马姓商人的妻子王氏姐妹三人合组小型家庭纺纱工厂,因方式方法和成绩都很好,合作指导局及工业局同意,由两局各出奖金一百元,并奖励彩旗一面[22]。由此可见,改版后的《解放日报》从内容到文风,是直入主题,文风淳朴,充分展现边区群众的真实生活,传达了党的方针政策。同时用通俗流畅、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撰写新闻,极大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解放日报》的传播效力,使得《解放日报》的教条主义和“党八股”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弘扬了“新风正气”,真正充当了党和人民“喉舌”的角色。

(四)对思想进行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工作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新闻报道如果不真实,带有捕风捉影、主观臆造的成份,则危害很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导向是媒体的灵魂[23]。改版之前的延安《解放日报》曾出现过严重失实的新闻报道。改版后,《解放日报》明确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办报原则,坚持老老实实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解放日报》明确新闻的本源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重申了党报的性质与任务。1945年3月23日刊发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与1945年12月13日刊发的《从五个W说起》都指出,若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必须尊重事实,与群众紧密联系,才能报道真实的新闻。这些文章的发表可以看出,只有对思想进行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工作原则才能报道真实有趣的新闻,才能深化党报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并形成党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

三、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并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全党办报”的理念;坚持党报为人民,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等丰富经验,为新时代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提供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树立“全党办报”的理念

1944年2月16日,刊载的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中,首次提出“全党办报”一词[24]。全党办报,简单来说就是动员全体党员来参加办报工作,利用报纸这一武器来实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目的。通过“全党办报”来发动群众,这样既保证了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也保证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全党办报”的理念,不仅增强了党报的党性,实现了由“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到“完全的党报”的蜕变,也使得党报真正发挥了党“耳目喉舌”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1942年9月22日,社论《党与党报》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顾及到党的影响。”[25]党报作为党的“喉舌”,要多传播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响应群众的号召,多关心群众的疾苦,党报宣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严守党的纪律,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党报成为推进党的工作的有力武器。

(二)坚持党报为人民,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必须牢牢贴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动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力量,与群众密切联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既要依靠全体党员共同努力,也要紧紧依靠群众把党报办好。依靠群众办好报纸是党报的优良传统,是群众路线在党报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毛泽东就曾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每天与数十万的群众联系并影响他们,因此,把报纸办好,是党的一个中心工作。”[26]社论《致读者》指出党报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身受的苦难,记载他们可歌可泣、英勇奋斗的事迹,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27]党报的群众性与党报的党性、战斗性、组织性并列为党报“四性”。将群众性融入“四性”,不是简单叠加,也不是作为独立的外在因素,而是将群众性的要求融合在党性、战斗性、组织性任务部署之中,从而实现“四性”紧密结合。这说明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群众路线的观点,坚持党报为人民,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党报办得好不仅要走近群众,更要倡导生动、通俗易懂的文风,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泛报道群众发生的事情,让群众参与办报,引起群众的兴趣和关注。这不仅是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需要,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需要。

(三)坚持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非常重要的工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与体现[2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西方舶来品,这就意味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中国具体新闻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本土化。

延安《解放日报》主要通过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理论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如:1943年5月5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载了《马克思的生平》文章中,讲述了马克思的成长历程、思想发展的阶段、对中国问题的思考[29]。1942年8月29日至9月16日期间,从《解放日报》连续11期刊登高尔基、曹保华编撰的《列宁》[30]可以看出,通过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人生历程和思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实践方法,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认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资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

(四)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31]新时代的新闻工作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海量信息被情感、虚幻的内容包裹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势在必行。

主流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主流媒体的政治担当,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绝对领导。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向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主流媒体应把握大势、改革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第一,要拓宽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技巧。第二,要生产有价值和高品质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第三,要以先进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主流媒体更要立足新时代,讲好百姓故事,反映时代变化,聚焦群众需求,把党的优良传统和全媒体时代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服务群众,创新党和人民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桥梁”作用。

四、结语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第一,着力解决“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什么样的报”、“如何办好报”等核心问题,明确党报性质党报定位、党报的中心任务、党报的职能和作用等;第二,明确了党报的主要特征;第三,形成了党报的基本理论,包括:党报的党性原则,全党办报基本理念,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等。党报作为上情下达的一种重要宣传方式,是党联系群众的枢纽,在统一全党思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办报模式和基本经验,迄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办报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纸媒组织架构“柔性再造”——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制为例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公益活动对办报的促进作用——以《老年日报》为例
议程设置框架下肿瘤防治议题浅析——以《解放日报》、《文汇报》2013-2014年相关报道为例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