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职业学校防灾减灾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研究与探索*
——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2022-03-13许曙青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污水处理证书

孙 玥 许曙青

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根本目的是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响应这一政策,陆续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积极响应,在职业学校防灾减灾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探索性地融入1+X证书制度,促进专业课与证书制度相融合。在此基础上,为申报相关专业证书试点院校积极准备。

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9年4月公示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中,64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7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安全健康与环保中职专业2020年参与了1+X污水处理证书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5月,共圆满完成了3次证书考核。

《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对污水处理职业技能三个等级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有明确规定,也对职业技能等级与适用院校专业进行了划分。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从初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高级别的职业技能要求包含了低级别职业技能要求。主要面向工业企业配套污水处理企业、工业园区配套污水处理企业、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企业、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企业中的工艺控制、设备运维、分析检测、生产调度等职业岗位,主要完成风机、生物反应器、离子交换、膜生物反应器等设备操作及工艺控制等工作,从事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工作。学校与污水处理职业技能要求相吻合的专业为中职安全健康与环保专业。

二、污水处理试点项目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师生座谈会。问卷1为《1+X污水处理试点项目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调查对象为1+X污水处理试点院校教师,了解试点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现状。问卷2为《污水处理试点项目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调查对象为学校参与1+X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培训及考核的学生。同时,对学校参与该项目的师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校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听取师生的建议。调查问卷借助问卷星发放,问卷1回收36份,问卷2回收49份,学校4名专业教师、1名考务人员和3名学生共同参与了座谈会。

污水处理证书的四项考核科目分别是污水处理理论知识、污水处理工艺仿真、实验室操作和安全操作。其中,后三项均为实践操作科目。在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发现,大多数专业教师并没有污水处理相关工作经验,仅仅是具备理论知识,只有部分教师接受过企业培训。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已经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产生了脱节。这一点在污水处理仿真工艺仿真科目教学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部分教师在座谈中指出,他们根据原先学过的理论知识计算得出的数值与仿真模拟中的数值不符。

根据《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污水处理证书涉及的有中等职业学校7个专业,高等职业学校19个专业,应用型本科学校9个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学校7个专业,主要涉及化工、环保等行业。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一半以上表示学校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污水处理考证需要,存在着教材、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实训课程种类单一等问题。在座谈会上,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学习起来非常单调,希望能多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院校仍没有配齐污水处理证书所需要的全部实训设备,缺少足够的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环节。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70%以上认为本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理论课教学占75%以上,在污水处理的人才培养教学中也是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部分院校相关专业中已有一些实训设备,但针对污水处理的实训设备还比较少,有待进一步配置。

三、教学资源建设

(一)污水处理相关课程资源建设

学校在修订职业学校防灾减灾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1+X污水处理项目的要求,增加了污水处理课程,涵盖了污水处理理论知识和污水处理工艺仿真两个考试科目。具体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学时为64课时,增加污水处理实习实训周1周。将安全操作和实验室操作按照考核标准融入原有课程应急救护和化学的教学中。污水处理课程主要以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软件为主,结合1+X污水处理初级考试理论、实操试题,在学习通等信息化平台上建立了课程资源库[1]。

(二)实训资源建设

学校根据污水处理技能等级考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了相关实训场所,主要有健康与安全应急体验中心、污水处理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和水质分析实验室,可以保证至少55名学生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和仿真实践操作。根据安全操作、实验室操作、污水处理理论知识和污水处理工艺仿真四个科目不同的内容,精心安排实习实训。安全操作实训主要在学校健康与安全应急体验中心进行,配备了应急救护、有限空间操作实训设备。污水处理实训主要利用污水处理综合仿真实训平台进行,内嵌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系统。实验室操作实训在水质分析实验室进行,配备了水质分析实训设备。

(三)课证融合的实践策略

首先,重构防灾减灾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职业学校防灾减灾技术专业,结合1+X污水处理制度,根据《污水处理技能等级标准》和学校污水处理教学现状,重新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在“安全健康教育”“职业健康与安全”“应急救护”“职业安全防护和污水处理”等课程中融入污水处理理论知识、污水处理工艺仿真、安全操作、实验室操作四个科目的证书内容,增加对应的实习实训周。学校的防灾减灾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污水处理等级证书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应急救护实训周、实验室操作实训周和污水处理实训周。其中,污水处理是为“X”证书专门增设的新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取得1+X污水处理等级证书[2]。

其次,优化污水处理课程内容。根据1+X污水处理等级证书内容, 以污水处理课程为例,将污水处理工艺仿真分为运行操作准备模块、工艺运行与监控模块、故障判断与处理模块和设备维护与保养模块,大模块下又再细分为数个小模块。根据每个小模块来实施教学,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在学习通上整理汇总教学视频、学习要点、题库等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污水处理的内容学习,也可以在线上通过学习通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学习通的各项功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进度,为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最终的目的还是提升教学质量[3]。

最后,建设污水处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多次组织专业教师参加1+X污水处理证书培训,并且利用节假日深入企业参与专业实践,相关企业也定期派遣专家赴学校为教师展开培训,传递行业、企业最新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学习下,教师方能获得教学和实践培训的双重能力。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可设置订单培养班、校企合作班、现代学徒制班,引进校外企业对口培养,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双方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参与专业教学,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在校企双方的不断交流中,教师理论与技能逐步提高,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污水处理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