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类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三结合”路径探究
——以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

2022-03-13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应用文家国情怀

衡 哲

一、“家国情怀”的界定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国情怀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 “家国一体”思想。“家”“国”二字的文字发展脉络映照出了家国同构的历史渊源,这也成为家国情怀的政治基础[1]。它是古人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是儒家对士人的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个体的仁爱之心、对家人的关爱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有助于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厚植于我们民族血脉的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对今天良好社会文化的培育和推动家校协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交通类高职跨界人才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交通行业青年学子家国情怀培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跨界复合型人才将在更多的场景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核心、最本质的任务。新时代青年学生动手能力极强,但是在价值观塑造、情感心理等方面却存在不足,亟待正确引导。交通类高职作为培养未来智能交通跨界人才的重要场所,须树立教书育人为第一责任的意识,促使家国情怀培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完美结合。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3]。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处在发展关键期、步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需要家国情怀,尤其需要文化自信和凝聚力。家国情怀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增强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三、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

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涉及面广,细分为监理从业人员、出租汽车驾驶员、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人员、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船员、筑路机械操作工、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汽车修理工、大客车驾驶员、城市公交驾驶员、轨道列车司机、电动装卸机械司机和叉车司机、路维清障人员、高速公路收费员等等。交通行业岗位任务艰巨、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责任重,政治素质要求自然高于其他行业岗位,因为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家国情怀是核心素养,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径。从业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满意度,因此从业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个人压力变为动力,进而汇合提升为团队凝聚力和文化感召力,形成既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又有科学的工作态度的交通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

四、信息技术下应用文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

(一)应用文及其信息化教学特征

应用文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关键特性是实用性和社会性。应用文写作能力是职场青年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类高职院校学生也不例外。踏上工作岗位后,学生将会接触到交通行业企业所需的各种应用文,如轨道运营交通工程设备采购合同、交通集团产品说明、公司人员招聘启事等。任课教师在英语应用文教学中,应结合交通行业专业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交通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文方面的写作和翻译能力,竭尽所能使教学内容接近职场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应用文教学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教学内容思想性不够、政治站位不高等现象。交通类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扭转这一局面,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

(二)言传身教相结合

教师要做好教育领路人,成为教学思政化的灯塔。交通类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交通跨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当一名好教师,须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怀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任课教师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学识,同时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理想和智慧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笔者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精神,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观念源于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固然以家为本位,以孝为人之本,但齐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4]。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家视为缩小的国,国视为放大的家,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未来交通行业的青年,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

教师要将教学相长、人生规划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与家国情怀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彰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完美统一。教师承载着学生家长的殷殷期盼,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才,在广大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始终以自身的良好品德感染学生,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用爱心去塑造,用慈爱与真情呵护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技能的培养,更注重道德情操的塑造[5]。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

英语应用文写作是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疫情期间无法面授,给任课教师带来难题:无法考勤,学生掉线情况频繁;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低;无法监控实时学习情况等。鉴于此,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利用云班课手机App辅助直播教学,进行课前签到和课中随机签到,加强纪律性;调整评分标准,加大课堂表现的比重,利用云班课的举手、抢答活动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企业微信直播里的评论区,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增加教师讲解和学生单独发言的时间,课后布置小组作业等。信息传播主体多样化的今天,应用文立体化教学资源多种多样,给教学提供了便利。应用文立体化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特殊艺术,无现成的模式可套用,要以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支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宗旨,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笔者制作微课和短视频,借助专题网站分批让学生通过手机扫微信二维码进网络课堂自主学习,并由班干部在班级微信群组织学生互问互答。另外,笔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一篇书信应用文,与古代文人隔空对话,以此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履行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职责,将网络平台建设与线下家国情怀培育相结合。

(四)校内校外相结合

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实践资源丰富多样。在学校顶层设计的育人格局下,依托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等多方支持配合,任课教师整合校内外各种优势资源,与交通行业企业挂钩,将家国情怀培育从校内延伸至校外,进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变为课堂,使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师布置与交通行业企业关联度较高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任务,厚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解决了对交通领域的建设成就等国情了解较少的问题,育人链条得到完善。

家国情怀是坚守红色基因的初心,是革命先辈为改变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初心。学校支持辅导员依托学生社团如外语俱乐部、学习部、外联部等,开展红色夏令营、带学生去省内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史国情“红色寻访”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寒暑假红色之旅写成相应体裁的应用文,挑选其中一些饱含浓厚家国情怀的优秀文章与兄弟院校师生线上交流分享。同时,协助学工处和团委老师举办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艺术节。期间布置线上学习任务,如朗读、摘录烈士家书,挖掘、整理革命烈士和名人的家风、家事和家国情怀,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课程思政体系,将个体道德与社会理念、国家精神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深刻体会思想伟力,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增强对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猜你喜欢

应用文家国情怀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