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符号学视角下的福州传统民居建筑设计美学研究――以严复故居为例

2022-03-13福建农林大学潘邦金贾祺悦陈祖建通讯作者

工业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严复符号学故居

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其实是一种具有文化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研究工作,民居建筑的研究不仅需要特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也融合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等多方面的知识。文化是建筑创作的基础

,而传统民居建筑又是文化发展进程的一部分,且可以说是文化有形和具象体现的载体之一。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民居研究缺乏跨学科的深层思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文化符号学的视角以严复故居为例,对福州传统民居进行不同角度的探讨。期望通过对其文化符号的引借与组构、意义隐喻表达和文化符号语境与人意识形态关系等内容进行多层次分析,尝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探析福州传统民居的建筑设计美学。

1 文化符号学概述

1.1 文化符号学的定义

文化符号学是一门将符号学作为其基本方法论,通过探究不同形式符号的构建与运用法则,剖析符号背后文化内涵的学科

。据文化符号学的观点,文化是指“所有意指系统的等级总体”,因为符号学在探讨符号形式与组合、意义表达与深化上具有先天优势,便顺理成章的成为研究文化的重要方法论。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文化学、美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符号意义表达的过程,强调文化是人通过“符号化”表达手段对世界的把握。而要想谈及文化符号学的定义,就不得不厘清文化符号学和符号学的异同。一般符号学将符号看做是封闭和自发产生的,忽略了符号在产生、表现、传达和接受过程中多维互动的关系,而20 世纪苏联塔图学派推出的文化符号学的观点认为,文化符号学探讨的是文化交流过程中各符号系统间如何通过互动关系产生意义机制的问题

。这一观点指出了一般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的差异,即一般符号学把符号结构看做是封闭静止的,而文化符号学更深入地探讨了符号系统间的动态关系。因此,文化符号学是在符号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且随着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文化符号学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各个领域进行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

患者发现做为防治措施就是用现代的、临床的、实验室的以及其他检查方法,及时地将不断发生的肺结核病人从外表健康人群中筛选或发现出来,患者发现的目的就是把未发现的病人发现出来,及时治疗,切断结核菌的传播。所以患者发现不仅限于发现患者,发现患者仅仅是手段,而且要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因此,患者发现、治疗两者又是密切结合的,不可分割的。早在1936年间接摄影问世后,病人发现就已经与病人隔离同时提出来。但做为一项防治措施,广泛地用于结核病控制,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有效化疗出现以后开始的[2-4]。

1.2 文化符号学的研究现状

现代符号学最早在19 世纪初由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提出。符号学,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具有普适性研究符号的科学。如何揭露符号的本质、运行的方式及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含蕴,正是符号学创始至今一直研究的

。在至今为止形成的三个主流符号学派别中,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强调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作用,借助这两个作用,符号可表现出其内在含义与外在含义。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依照能指和所指的相干性,皮尔斯提出了符号三分法,在他的理论下,建筑符号被分成图像、指示和象征符号。而莫里斯重新组织了皮尔斯的理论,通过分析符号、对象和人之间的信息发生过程,依据符号的构成与组合提出了符号与符号的基本逻辑关系;依据符号的含义表现性提出了符号与对象的基本逻辑关系;依据符号化的过程提出了符号与人的基本逻辑关系

。同时,自卡西尔提出文化符号学后,列维· 斯特劳斯、罗兰· 巴特、苏珊·朗格等学者也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20 世纪苏联塔图学派推出的文化符号学也成为当前学术界最为推崇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之一。此外,自20 世纪50 年代末开始,符号学也成为建筑领域的研究方法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一研究方法开始受到各界学者、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也不断通过符号学分析语言、建筑、景观、城市等具有意义倾向的领域。

2 传统民居的符号学解析

2.1 传统民居的“能指”和“所指”

符号的作用是传递具有含义的信息,只要是具有意义的任何有效信息,都可以用符号作为载体进行展示,因此传统民居的意义表达亦可以用符号学进行解析

。而要想通过符号学解析传统民居,就必须先厘清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的核心问题。

传统民居的指示符号是指传统民居中能反映“能指”与“所指”相互作用关系的符号。在传统民居建筑中表现为牌匾、连廊、窗户、入口大门等具有明确功能指向性作用的实体要素。

传统民居的象征符号是指传统民居中能反映“能指”与“所指”间存在的,使人产生联想的特定指向性的符号。在传统民居建筑中表现为宗教图腾、地域特色形式等要素。如北京四合院的民居形式能使人从中感到皇城威严端正封建礼制、客家土楼能引发对儒家大同思想的联想等(如表2)。

2.2 传统民居的符号学分类

在明确传统民居的“能指”与“所指”的基础上,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也进一步为传统民居的符号学分类提供了借鉴,按照皮尔斯的符号分类法,传统民居的符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卢知猷,字子暮,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正字。官至太子太师,检校司空。《唐文拾遗》卷三三卢知猷《卢鸿草堂图后跋》云:“咸通初,余为荆州从事,与柯古(段成式)同在兰陵公幕下阅此轴。”兰陵公为荆南节度使萧邺。萧邺,字启之,进士出身,累迁至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11月,罢相,出任荆南节度使。如此当在咸通初段成式出任江州刺史后与卢知猷、萧邺有过交往。

2.2.1 传统民居的图像符号

2.2.2 传统民居的指示符号

传统民居的图像符号是指传统民居中能反映“能指”和“所指”形式关系的符号。如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中的装饰、彩画、纹样等等。

广东省未来煤电发展主要受限于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环保容量约束。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按照比2015年下降50%考虑,通过实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经测算,广东环保空间可支撑煤电装机约110 GW。按照等煤量控制测算,当电煤比例提高至75%时,广东省可支撑煤电装机约80 GW;当电煤比例提高至80%时,广东省可支撑煤电装机约85 GW。

传统民居的“能指”,即传统民居的物化载体,是传统民居中通过人的五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部分,除味觉要素在传统民居建筑中感受甚少外,其余四感皆是传统民居“能指”的重要表现,包括视觉要素(色彩、大小、纹理质感、空间尺度、比例韵律、建筑、水、植物等)、听觉要素(虫鸣、鸟啼、风声、雨声、流水声等)、嗅觉要素(花、草、树、石、土地、烟火、雨水等)和触觉要素(建筑、植物、山水、门、窗、椅等)。

2.2.3 传统民居的象征符号

传统民居的“所指”,即传统民居各要素所表现出的意义内容,是传统民居中物化对象与人在五感活动互动作用下产生的,包括美学意义、风俗习惯、隐喻特征、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社会意识、价值观念等(如表1)。

3 文化符号学角度下严复故居的建筑之美

莫里斯符构学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形式主义

,主要研究符号的构成与组合,探析符号与符号的基本逻辑关系。具体到传统民居的应用研究上,符构学通过将民居建筑的物质载体进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理解,形成符号性的结构,来探讨传统民居形式上的美感,故称为“表形之美”。笔者试图将严复故居的建筑结构分解为点、线、面符号,通过分析点线面的具体构成组合,来解读严复故居的结构美(如图1)。严复故居的建筑布局结构由很多要素构成,其中点符号作为独立实体要素,是建筑符号中的单元基础,包括柱、门、窗、椅、花、草、树、石等。线符号则是民居建筑中具有线性动态的连接性实体要素,包括连廊、柱廊、檐廊、回廊、墙体、楼梯、踏步、汀步等。面符号是民居建筑中起界定和分隔空间作用的空间性实体要素,包括院落、房间、厅堂、水体等。严复故居的点符号基本呈中轴对称的排布,运用了渐变、整齐、对比、叠加等艺术手法,体现了民居建筑形式上的对称美与平衡美;严复故居的线符号连接点与面,增加了符号间的关联性,构建了民居建筑符号系统的整体结构,体现了形式上协调与统一的美感;严复故居的面符号大小有致、疏密有度、布局比例得当,体现了民居建筑形式上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3.1 符构学与表形之美

严复故居是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群内规模较大、建筑特征明显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建筑,在福州传统民居中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建筑美学价值。笔者试图将莫里斯提出的符构学、符义学和符用学应用于这一传统民居,通过符构、符义、符用在民居建筑中的语言转换,具体分析严复故居的表形之美、表意之美和表象之美。

3.2 符义学与表意之美

符义学研究的是符号的意义表达,探析符号与对象的基本逻辑关系。物质载体本身并不存在意义上的概念,所有物化对象的意义都是通过人为主观赋予的,而符义学正是通过对语义的理解来解析物化对象的意义表达。比如一个四四方方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只有一个人进去,只需要在里面待上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孤独和恐惧,这是由空白这一语义概念所带来的感受;又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站在光与空间营造出的十字架下,会使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心中向往和敬畏的情绪的也将油然而生,这是由光与十字架的语义带来的感受,几乎所有与光有关的记忆,绝大部分都给人以希望与新生的含义,这也映照了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提到的:“人们在看到一件事物时,动用的感觉并不仅限于单纯的视觉领域,它会唤起人们对这件事物包括五感在内的一切微妙的记忆。”在笔者看来,当一个物化对象对大众而言有了这样的“记忆”后,与之相对应的语义也就产生了,具体到传统民居的应用研究上,符义学对传统民居建筑物质载体所产生的意义联想进行理解,探讨传统民居文化意义上的美感,故称为“表意之美”。严复故居由两落中轴对称的三开间主厝和花厅毗连而成,坐北朝南。主厝形制齐整,主厅面阔三间,明间为厅堂,空间布局开敞,左右次间作厢房之用。民居入口、门、堂前院落、主厅厅堂和第二进院落处于同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展开

,其中隐含的语义是宗族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关系。空间具有秩序感和均衡感,使人感到庄严肃穆,体现了严格守中的空间布局形制,这正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结果,是社会文化和精神物化的载体,具有含蓄宛转的美学意蕴。

3.3 符用学与表象之美

符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化的整个过程,探析符号与人的基本逻辑关系。具体到传统民居的应用研究上,符号学是指通过将民居建筑的物质载体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对传统民居建筑与人的活动现象展开分析,故称为“表象之美”。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与人的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生命活动等密切相关,古人的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民居内度过,可以说人与传统民居建筑共用了一生,人们在民居建筑中婚庆、宴客、礼佛、祭祀、游戏、避暑、起居、工作。因此,人与民居空间形态的互动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现象联系,这一联系正是民居建筑中在“形式美”和“意境美”之外更多元层次的生活美学

。严复故居在院落空间中巧妙地布置了许多人与自然的对话,加入了花、草、树、石、水等要素营造自然情趣,建筑内的装饰亦十分精巧别致,整个民居建筑的空间格局、装饰摆件和景观布置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主人高雅的品性修养和生活品位,是其对生活美学的独到理解。

4 结语

在建筑领域愈来愈趋向于同质化和国际化的现状下,如何发掘具有地域属性的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了当下民居建筑设计中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文化符号学通过符号间的互动关系和语义信息的传达,为发掘有特色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分析和传播的有效工具

。严复故居在福州传统民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民居建筑的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与美学价值。文章通过文化符号学的视角以严复故居为例,对福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进行探讨。通过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对传统民居的“能指”和“所指”展开分析,以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对传统民居进行符号学分类。并通过莫里斯的符构学、符义学及符用学理论,结合严复故居分析其民居建筑的“表形之美”“表意之美”和“表象之美”,从文化符号学角度探析福州传统民居的建筑美学,以期对文化符号学应用于民居建筑研究领域产生积极的意义。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使病人意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只有积极主动地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功酶是基因分化的产物,而基因的分化又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为适应愈趋复杂的代谢而引起的一种分子进化,以适应不同组织或不同细胞器在代谢上的不同需要,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表现型。

[1]刘璐.筑舍解乡愁—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新乡土建筑特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刘强,张军杰.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世博中国馆[J].华中建筑,2011,29(04):5-7.

[3]张家瞳,沈晨.符号学视野下历史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5(02):179-182.

[4]赵毅衡.重新定义符号与符号学[J].国际新闻界,2013(06):8-16.

[5]周丽彬.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形态解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05):4-9.

[6]周丽彬.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层次之美[J].福建建筑,2017(06):42-45.

[7]李同予,邹广天.景观设计文化内涵表达的符号学阐释[J].建筑学报,2013(S2):95-98.

猜你喜欢

严复符号学故居
卫立煌故居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魂兮归来返故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符号学理论初探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