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动人,细致入微

2022-03-13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洋槐番薯南山

范本呈现

故乡与童年

琦 君

故乡是距离永嘉县城三十里的一个小村庄,不是名胜,没有古迹,只有合抱的青山,潺湲的溪水,与那一望无际的绿野平畴。

我爱那一分平凡与寂静,更怀恋在那儿度过的长长的儿时生活。

春天,溪水绿了,我光着双脚坐在清可见底的溪边,把脚伸在水里,让小鱼悠游地吻着我的脚趾尖,更不时吐点唾沫逗引它。父亲提着钓竿来了,竹桥边已一字儿排开了三张小竹凳,那是老长工阿荣伯伯给摆的,洋铁罐里装满了钓饵。浮沉子落下去,鱼儿上来了。父亲乐得连连把烟筒敲着灰,又把钓起来的鱼儿偷偷放回到溪水里。妈与老师都信佛,每天叫我念一卷《心经》与《大悲咒》,童稚的心灵也懂得慈悲为怀,也不忍心看活泼的鱼儿被烹调后放上餐桌。阿荣伯伯提了满盒子的米粉炒蛋丝,妈也在后面一摇一摆地出来了。我瞅着父亲全神贯注在钓竿上,把他的一份也一扫而光了。薄暮时分,虽然提着空水桶回家,可是带回来的是一家的欢乐。

父亲爱自己开汽艇,常常带起我们从后河解缆,一直驶向城里。不宽不窄的河水,被掀得白浪翻腾。看一只只乌篷船在浪头上飘然滑去,船夫们都好奇地笑开了嘴与父亲打招呼。“十八湾”是这条河上最美的地方,每一个水湾的前面都好像被矮矮的青山拥抱住了,望去没有出路。可是船头一转,双桨又拨出个水湾儿来。两岸的垂杨松柏,夹着杜鹃与山茶,在迷蒙的春雾里,仿佛把船儿摇到了天上。

从河埠头到家门口,中间是迂回的田畴阡陌,嗅着菜花香,闲步在亭亭的麦浪里,满眼是一片青黃相间的天然绒毯。太阳从屋脊升起来,从山坳里落下去。五彩的云霞与地面编织起锦绣般的世界。我和邻儿在半山腰里挖番薯吃,又与放牛的牧童在平坦的石头上掷石子。哪个输了就罚挖番薯,直待砍柴归去的农夫看见了痛骂一顿,才藏了满口袋的番薯回家。

屋子左面是一片茂密的桃树林,桃花结子的时候,父亲着了短装,亲手捉虫剪枝。母亲和我把纸袋小心翼翼地套上逐渐肥大了的桃子。调冰雪藕的盛夏,母亲取下纸袋,鲜红清香的水蜜桃照眼欲醉。拣了最大的供在佛堂里,我就虔诚地在佛前膜拜,一双圆圆的眼睛却盯着那一盘又大又红的水蜜桃。

果园是母亲的宝藏,院子里扶疏的花木尤其是父亲的爱宠。寒梅在雪里报来了春讯,素心兰在暖阁里也吐出了新蕊,垂杨自含翠而飞棉,紫薇飘香,牡丹山茶更点缀了满院春光。我却独爱冰清玉洁的白兰花。初夏的清晨,我爬上高过粉墙的玉兰树,篮子挂在树梢头,采下的花儿,分赠给全村的小朋友们,淡淡的芳香里带来了一分友情的温暖。

桂子飘香的深秋是母亲忙碌的季节,也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满树的桂花要待我摇落下来,仔细地拣去枝叶,筛去花托,一簟簟摊在秋阳里晒干。那正是秋收的时候了,母亲忙着蒸糕做饼,撒上了金黄色的桂花,装在提篮里给收租的叔叔和长工做点心。母亲不让我这个“小捣蛋”在旁边“帮忙”,不许在蒸糕的时候把脚放在灶孔边,说糕会蒸不熟的。又不许在开笼的时候先吃一块。我在旁边动辄得咎,就跟着叔叔们偷偷爬上称租谷的大船。在黑黝黝的舱位里只管呼呼睡去,直至热腾腾的桂花糕香味冲进鼻子,我才揉揉眼睛,一跃而起,取两块最大的藏在口袋里,跳上岸来。晨光熹微中,看船篷上挂着红灯笼,淡淡的光辉,映着深蓝色的水波。欸乃一声,船儿渐向波心摇荡而去。

我最爱秋收时的那一分忙碌,黄腾腾的稻子割起来了,打稻子、挑稻草、送点心。望着箩中粒粒辛苦的米谷,农夫农妇们满是皱纹的脸上泛起欣慰的微笑。我也在腰间扎起小篓子去田里,把散落在泥土里的谷子拾起来,装满了一篓又一篓,满身是泥浆,满心是欢喜,我们同样分享大人们丰收的快乐。

然后是过新年,祭祖、拜佛,口袋里装满了响叮当的压岁钱,嘴里塞满了甜蜜蜜的糖果。妈妈总把大年初一佛堂前第一杯净水给我喝,到今天我如果还能有一点慧根的话,那就是妈妈用净水灌溉的。

儿时情景,历历似画,屋后桃花更是无主,故乡故乡,且让我暂时在梦里追寻,重温童年的旧梦吧!

(选自《琦君经典散文选集》,有删改)

技法鉴赏

一、情真方能动人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乎先情。”所以,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在于要有真情实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写作,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柔软而敏感的心,用心、用意、用情去感知周遭的一些人、事、物,融入我们最淳朴细腻的情感,然后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这样,就可以做到感情真挚,以情动人。

人越长大,儿时的事情就越清晰。琦君这篇《故乡与童年》饱含着对故乡的依恋,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回味。春日钓鱼却偷偷放生,随父亲开着汽艇行于河中,和玩伴菜花地里偷番薯,夏日里跟随母亲为桃子套袋,秋日里摇落满树金桂并做点心吃,冬日里祭祖吃糖果喝净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景象历历在目,似乎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开朗的娇憨女孩幸福的成长历程,也感到了成年琦君对这一切美好回忆的追念和向往。文中的情感似一条小溪淌过,真切又动人。

二、入微才见功底

有了真情实感,文章如何表达才能更动人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细致入微的描绘把我们的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这篇文章中每个画面,每个细节的描写,都清晰灵动,画面感极强,仿佛文中人物就站在我们眼前一般。尤其是“我”和儿时玩伴挖番薯的片段:云霞满天,一片金黄的锦绣菜花地上,两个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孩童投石子、挖番薯,被农夫骂了,才藏一袋番薯回家。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文中对乡野风景的描画,也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两岸青山环抱,春雾迷蒙,垂杨松柏夹着杜鹃山茶;庭院里父亲侍弄的各色花卉,争奇斗艳;桂花糕蒸熟时,晨光熹微中,红色灯笼,深蓝水波,这些无不成为作者童年故乡的温馨背景,既展现了独特优美的乡村风光,又体现出作者当时欢快愉悦的心情。

学以致用

洋槐树下

乔 艺

洋槐盛开,槐香幽幽,树下,南风轻起,又见故人。

——题记

南山的风吹动了香樟的树影,细碎的金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云朵柔软,天空蔚蓝,我眼前又浮现出祖父的身影,他站在洋槐下,香樟旁……

那年,花开如火,我躺在祖母搭在香樟树下的小摇床上,静静地看着天上的流云、浓似翠盖的树顶、偶尔掠过的飞鸟……“走,去南山摘洋槐,晚上做汤和洋槐糕吃!”祖父将一顶草帽盖到我的脸上,说道。一听到吃的,我立马跳下摇床,跟随祖父来到南山。

鄉间崎岖的路,蜿蜒曲折的河,草丛中跳跃的虫,腼腆绮丽的云……哪一个不令人沉迷。暖和的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微风拂过,洋槐散发出的香气将我俩笼罩起来。“接好了!”随着祖父的一声呼喊,大片大片的洋槐花落下。我抱着草篓,不停地接着,也会有一些“漏网之鱼”,就一一弯腰捡拾。夕阳渐沉,柔软的云朵也被染上红色,就在我累到不顾形象躺在地上大口喘气时,那一抹红也缓缓退出了黛青色的天际。

晚上,祖母将我们的劳动成果熬成了汤,做成了糕。香樟下,轻咬一口那浓郁的洋槐糕,那份清香在嘴里蔓延开来,很是香甜。

长大后,父亲带我去逛当地的集市,买了一份洋槐糕,我轻咬一口,槐香依旧,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似乎没有祖母做的洋槐糕那么甜——我再也没有吃到那甜甜的洋槐糕,再也没有人带我去南山摘槐花了。

又是一个被风裹挟的黄昏,我独自一人踏上乡间崎岖的路,来到南山,在那铺满槐花的草地上躺了下来,树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微风拂过,洋槐洋洋洒洒地落在地上,芳香环绕中,我似乎又听到祖父叫我捡洋槐花的声音,看到了他采摘槐花时的样子……

黛青色的天空中,残月像落在信笺上的一滴泪珠,在天上印出一个湿湿的晕。

难忘南山那充满槐香的梦……

【陕西合阳县城关中学九年级(14)班,指导老师:杨荣】

点评

作文情感丰富真挚,该生用诗意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和祖父一起去南山采摘洋槐的往事,表达了对祖父深深的怀念之情。文中对山野间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让人心生向往。文末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呼应,融情于景,该生含蓄地借对月亮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因思念祖父而落泪的情状,不失为一篇佳作。

3604500338226

猜你喜欢

洋槐番薯南山
洋槐
母亲的凉拌番薯叶
冬日南山
五月槐花香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春日的洋槐
眠床底下的番薯(节选)
烤番薯
洋槐花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