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2022-03-12胡吉光王楠

中外医疗 2022年30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胡吉光,王楠

丰县中医医院急诊科,江苏丰县 221700

急性期脑梗死主要是因脑部血管腔闭塞、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所致,引起因脑部供血异常使脑组织坏死[1]。该疾病发病突然,且病情在短时间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群数量不断增加,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患此病人数约为440万,且每年呈递增趋势增长[3]。该病早期是最佳时间窗口,临床多采用动静脉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改善预后[4]。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对改善脑部供血,恢复神经功能发挥有重要作用[5]。患者自发病后5 h内使用阿替普酶药物,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避免神经功能缺损[6]。本文方便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1月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4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各21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6~72岁,平均(64.17±5.28)岁;病程0.5~4.5 h,平均(2.51±0.32)h。观察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5~72岁,平均(64.50±5.13)岁;病程0.5~4.6 h,平均(2.51±0.1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MRI、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②为初次发病;③病理资料完善;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期头部外伤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对该研究药物过敏者;④颅内出血者;⑤患有神经疾病者;⑥合并肢体功能障碍者;⑦治疗期间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44 024034;规格:25万U)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为150万U,30 min以内滴注完毕。

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国药准字H20 060190;规格:1.0 mL∶5 000 AXa)静脉注射治疗,3 000 U;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册证号S20 160055;50 mg×注射用水50 mL)治疗,最大给药剂量为0.9 mg/kg,先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总剂量的10%,再静脉滴注其余90%,滴注时间在60 min左右。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90%为显效;减少10%~49%为有效;减少<10%为无效。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分析各组出血、皮疹、过敏发生率。

③采用卒中量表NHI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实施评估,包括意识、语言、运动以及感觉等,总分值为42分,总分值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

④在患者治疗1周后,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表示不依赖;>60分为轻度依赖;>40分为中度依赖;≤40分为重度依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n(%)]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 points]

表3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atients[(±s), points]

?

2.4 两组患者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BI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BI评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B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疾病主要是相关影响因素导致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最终致使脑组织坏死。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区域此病发病率有明显差异,南方患病率较高,且与年龄、遗传、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7]。脑梗死病灶-周围缺血半暗带,其中含有侧支循环,无坏死神经元,若将梗死血管再通,可使周围缺血半暗带的血液循环恢复,对脑组织损伤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减少脑组织坏死面积,保护脑部神经功能[8]。临床治疗中以再通脑血管,以确保正常供给脑部血液为主,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主要以静脉溶栓治疗为主,能够改善血液正常供给,避免神经过度损伤[9]。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分泌部位主要是肾小球上皮细胞,很难结合蛋白水解酶,能够提高血栓中纤溶酶原活性,将纤维酶原分子结构中的精氨酸560-缬氨酸561化学键切断,以此形成纤溶酶,从而达到降解凝血因子的目的,确保血液供给正常[10]。阿替普酶的成分为糖蛋白,是一种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在临床中较为常用,可使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相结合,促使纤维蛋白溶酶原活性提升,对纤维蛋白起到破坏作用,避免血小板出现聚集,降低其活性,以此达到血栓溶解的目的[11-12]。该药物进入机体后,可避免出现全身性纤溶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且生物半衰期较其他药物短,进入机体5 min后,其浓度可快速降低,随着药物在机体中作用时间不断延长,其浓度逐渐降低,约20 min后其浓度减少至10%并由大便排出,很难在机体长时间停留,不易出现毒素蓄积的情况[13-14]。有研究显示,采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起到双倍药效,且两种药物不同药效能够有效互补,疗效显著,可在较短时间内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但因不同患者间病情有较大差异,在用药期间应针对性用药[15-16]。本研究患者由于缺血缺氧,致使生长细胞因子分泌量减少,无法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VEGF可促进建立侧支循环;BDNF可使神经元再生;IGF-1可促使神经元再生,且建立侧支循环,确保生长细胞因子更好分泌,脑血流灌注恢复可对神经细胞起到恢复效果,且使细胞因子分泌量增加,提高神经细胞的存活率[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在郭秀娟[18]的研究中也发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非溶栓治疗)的86.67%(P<0.05),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更为显著。另外本研究中,观察组出血、皮疹、过敏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38.10%;观察组NIHSS评分为(7.18±1.04)分,低于对照组的(9.33±2.05)分,且观察组BI评分为(95.83±11.60)分,高于对照组的(82.21±10.05)分(P<0.05)。表明阿替普酶对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神经功能作用明显,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