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学故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2022-03-12王蒋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括号列方程运算

王蒋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甲小学 22630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使知识“活起来”.鲜活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专注度.显而易见,让知识“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动的课堂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当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时,当学生遇到疑惑时,当学生一再犯错时……假使教师这时充耳不闻或一味简单地重复,定会慢慢磨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只要教师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设计充满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教师要勇于打破课堂陈规,跳出教学预设流程,另辟蹊径,引领学生来到一个更丰富、更广泛的世界.数学故事无形中架起了这座桥梁,在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下面结合自笔者平时的教学,谈谈课堂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 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生积极参与才算是真正的学习.缺少了学生的思考,课堂就缺少了活力.教师要树立现代学生观,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做了,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考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悉心研习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唤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挖掘学生潜能.而趣味十足的数学故事能加强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捕捉,找准相通之处,把数学故事用到实际教学中来.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能不拘一格,独树一帜,充满创造性的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不只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己获得并持续发展起来的.

在教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教学难点要使孩子理解不带小括号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那就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我们在计算80-23×3时,部分学生先算减法80-23,再算乘法57×3.三年级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容易按顺序计算.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理解就有所偏差了.教师可以反复强调,让学生记住运算顺序,可以根据算式编实际问题,如“有80棵树苗,种了3行,每行23棵.还剩多少棵?”这样多角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面对学生的错误,笔者尝试编了一个小故事.加减法是同一级运算,是我们的符号王国里的小姐妹;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是符号王国里的爷爷奶奶.当数字朋友看到他们来到数学大巴车上,应该先给谁让座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爷爷奶奶.”“对,你们看,数字王国里大家都这么懂礼貌,先让座给爷爷奶奶.那么,我们同学也要先算乘法.”部分犯错的学生拿起橡皮擦掉错误的过程,都自觉地给爷爷奶奶“让座”.大家还时不时地互相提醒“你让座了吗?”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的创造能力引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在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当学生遇到小括号时,有的学生说:“孕妇妈妈,她挺着大肚子,多累呀!我们应该先给她让座.细细一看,小括号不就像挺着个大肚子的孕妇妈妈吗?这恰好体现了“要首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这一计算法则.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渗透到数学的运算顺序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其次,这些符号姐妹形象也吸引着学生,创造出孕妇妈妈,学生融入情景,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了,从而创造性地掌握了知识.

3 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沟通、合作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再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节时:学校食堂运来大米64袋,比运来面粉的2倍少22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袋?学生刚接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教师只注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学生只停留在模仿,而不去追根溯源,学生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方程思想.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单位“1”未知,设单位“1”的量为x.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用方程解可以变得简单,这才是教学的关键.由于学生还不习惯把未知量与已知量同等对待,用列方程的方法“顺着想”来解题.如何唤醒学生自主列方程解题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尝试编了一个小故事:我们需要翻过两座大山到对面的村庄去,正好有一条大河也缓缓流向这个村庄.你们愿意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走山路(指列算式解决问题),还是乘一叶小舟顺流而下呢?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后者.“对.x就是这叶小舟,方程就是这条大河.它能帮助我们迅速而省力地到达村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乘上这条小船,欣赏沿途的青山绿水,让河水带着我们到达目的地.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噢!x不就是这叶小舟吗?小舟x就从“面粉”这里出发,经过青山(2倍)绿水(少22袋),到达村庄(64袋).“顺着想”不就是这里的“顺流而下”吗?学生的思绪真正流淌起来了,把列方程看做一次顺流而下的旅行.通过这个教学实际可以发现,学生从开始已经习惯列算式解题,自然而然地发展到列方程来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方式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而且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把列方程看作一次“顺流而下”的旅行,做到心中有方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做任何事情,兴趣都是最好的引领,数学学习也并不例外.每次接触新事物,必须要首先重视培养对这一事物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可以调动学生去理解和研究这一事物,从而在不断地研究分析过程当中产生愉快的感觉.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阶段的小孩子对于任何新的知识和新的事物都感到好奇,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好奇心,以好奇心为基础,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发现,学生往往还会对本节课相关知识有着很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扩展一下相关知识,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5 优化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同时对于自身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不断地加强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从而使学生在课堂氛围中能够学会理性思考,使学习活动也更加有效.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必须认识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思维思考,同时也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问题的解决.所以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在数学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努力营造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还要重视以学生为基础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比如,在进行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中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先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情景,由情景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相关的乘法口诀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延伸内容的学习.其次,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之下进行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才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因为老师的要求,而被动地进行学习.

猜你喜欢

小括号列方程运算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巧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让学生更好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有趣的运算
小括号的由来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利用待定系数法列方程
不变量引航 列方程称王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