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觅黄河故道下的北宋观城

2022-03-11范言峻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濮阳县清丰县莘县

范言峻

北宋初期,濮阳有个千年古县——观城县。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澶州(治今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元(原)领县四,今六:顿丘、观城、清丰,临河、相州割到。濮阳、濮州割到。卫南、滑州割到。一县废:临黄,入观城”。观城县作为澶州一个较大的属县,今属何地?北宋观城县治与今山东莘县观城镇是否一地?最近,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考证。

观城的由来

《左传》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王文楚点校《太平寰宇记》引《国语》注云:“观国,夏启子太康之弟所封,在卫县,夏衰,灭之。”夏启三子武观封于斟灌,并更名为“斟观”。商代称观国,周代称观津。春秋时期,观属卫国。战国时期,观邑先后为赵国、魏国属地。秦代,观邑属东郡(治今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西汉初建县时定名为“畔观县”,属东郡。王莽新朝将畔观县改称“观治县”。东汉时更名为“卫公国”,为周后裔姬常的封地。晋代称“卫县”,南北朝时称“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卫国县为观城县,属武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以观城属澶州,北宋仍属澶州。可见,观城可以上溯到夏商,建县至今已2200年,观县之名已有1400年。

史书记载中的观城

《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观,卫地,今濮阳市境内,杜预注:“昆吾之墟。”《郡国志》云:“卫县有干城,《诗》所谓‘出宿于干’。”《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年,齐田寿率师伐我,围观,观降。”《汉书·地理志》:“东郡畔观。”应劭注:“夏有观、扈,世祖更名卫国。”《续汉书·郡国志》:“卫公国本观故国,姚姓,今为曹州府观城县地。”杜预注:“观国,今顿丘卫县。”雷学淇注:“观即灌也。亦作酄。观乃本字,因为国都,故曰酄。因其近河,故曰灌,又曰观津。季子居之,故曰武观。因其以西河叛,故曰叛观。”《后汉书·郡国志》:“本观故国,姚姓,光武更名,有河牧城,有竿城。”《魏书·地形志》:“卫国县,二汉属东郡,晋属顿丘郡,汉曰观(县),后汉光武改(卫国县),有卫国城、卫康叔冢、子路冢、蒯聩冢、孔悝冢、卫辄冢、卫灵公冢、武乡城。”《水经注》记载:“浮水故渎又东南,经卫国邑城北。故卫公国也,汉光武以封周后也。又东,经卫国县故城南,古斟观。应劭曰:夏有观扈,即此城也。”“河水又东北,经卫国县南,东为郭口津。”《水经注·河水》:“河水又东北过濮阳县北,东经铁丘南,北岸有古城戚邑,有子路冢、有竿城。河水东北流,经濮阳县,北为濮阳津,故城在南,与卫县分水。河水又东北流,经卫国县南,东为郭口津。”濮阳津,唐宋时的德胜渡,今濮阳县城附近。《太平寰宇记》记载:“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卫女思归之处也。”“淇河,在县北五里,上接清丰县,下入观城界。”“河水东北流而迳濮阳县,北为濮阳津,故城在南,与卫县分水。”《宋朝事实》记载:“雍熙四年,省临黄县入观城县。”《宋会辑要稿·治河》记载:“乾德四年(966年)六月,澶州观城县河水溢入大名府,坏庐舍。”《金史》志·卷七·地理下记载:“观城,有泉源河。镇一武乡。”《宋史·地理志》:“观城,皇祐元年(1049年)省入濮阳顿丘,四年复置”。

濮阳地方志记载中的观城

由于观城县历史上多次变更隶属,并且1953年撤县,观城志及濮阳、大名地方志中均没有北宋观城县城的记载。明清《观城县志》多采用《太平寰宇记》记述,关于北宋时期的记载不是太多,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观城志》记载“古城,在县南二十里兴原店,宋真宗幸澶渊,储粮所址在。”明清《大名府志》《开州志》《濮州志》虽有观城相关零零星星的记述,也大多采用《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记载。明嘉靖《濮州志》记载:“观城县,《禹贡》《职方》皆兖州之域。旧为夏少康所封之邑。秦及两汉皆属东郡,石晋废临潢入观城,隶澶州。宋升澶州为开德府,县仍隶,金因之。元改隶濮州,国朝因之。”“毕士安,父乂林为观城令,因家焉。少好学,事继母孝。乾德中第进士。真宗与寇准同平章事,称贤相。”明正德《大名府》记载,观城“武强镇,地颇沃妖,商旅集焉。”《大清一统志》大名府记载:“观泽城‘在清丰县东,《史记》‘赵武灵王九年,齐败我观泽,’《括地志》‘观泽故城在顿邱县东十八里’”。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清丰县志》:“孙固城在县东南十五里,废址方五里许”。1987年,柳屯镇这河寨村村民,从深7米发掘出北齐“齐建忠将军奉车都尉李亨之墓”,墓志铭称其“字德元,顿丘卫国人”说明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一带(时属黄河左岸)属观城县管轄。

和观城有关的传说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放鹤池,在县(观城)西南五十六里,古老相传卫懿公养鹤之地。”卫懿公喜养鹤,民间献鹤者皆有重赏,所养之鹤皆有品位,享俸禄。懿公出游时,常以车载鹤行于前,号曰:“鹤将军”。后北狄入侵,懿公急令召兵,百姓说:“鹤既食俸禄,又号将军,何不令其御敌?”懿公方悔悟,懿公被狄人抓住,极尽凌辱。《左传·闵公二年》记载:“狄人攻卫,及懿公于荥泽(今浚县西),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外出寻找救援的卫大夫弘演看到卫懿公还算完整的肝脏时,以身为棺,上演了一出“剖腹葬肝”的悲剧。当时卫都朝歌(今鹤壁淇县),观地属卫。

野猪林,位于山东省莘县观城镇东郭海村北一带。古时观城一带丘陵遍布,沟壑纵横,树林丛生。观城东部一带,东邻大沙河,南望马陵道,林深似海,遮天蔽日,林中常见野猪出没,人们便将此林称为“野猪林”。《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这样描写野猪林:“林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时照,惟有冤魂不断愁。”太尉高俅在白虎节堂设计陷害林冲,判林冲刺配沧州,又买通押役,阴谋要在经过野猪林时将林冲杀害。不料林冲好友鲁智深早有预料,他一路暗中保护,于紧急关头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野猪林也因此成为林冲、鲁智深结下生死之谊的象征。

北宋观城位置推测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观城县,紧。西至州二十四里。”唐澶州州治在清丰固城镇附近,清丰固城镇与柳格镇五成村相距约12千米。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观城县。(澶州)东北七十里,旧二十乡,今八乡。汉观县,古之观国。”北宋初澶州治和顿丘县治均在今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附近,故县村距今清丰县柳格镇五城村约34千米,距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村约40千米,距山东莘县观城镇约60千米。同时,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德清军“军境”“东南至观城县三十五里。”五城村距清丰古城村约20千米。观城“黄河,南去县三十里。”五城村距濮阳县栾昌湖村近15千米。武强镇村距濮阳县栾昌湖村19千米。《元丰九域志》记载“观城(望)州东九十里,六乡。有黄河,泉源河。皇祐元年省观城县入濮阳、顿丘,四年复置观城县。”《元丰九域志》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澶州州治已由濮阳县子岸乡故县村北移至今濮阳县城,皇祐四年(1052年)复置观城县,东迁之横陇河道东,移治所东北至今莘县观城镇。濮阳县城距今莘县观城镇约45千米。

柳格镇五城村四周分別有城南、城北、城东、城西4个村,五城村与周边4个村相比,地势明显低洼,应与黄河河水围城泥沙淤积有关。《北宋黄河决泛地点查辨考》“商胡河道因年久动荡迂回在孙村(清丰双庙乡孙村)以南、以东和以北(商胡河迂回至该村南6里,迂回到该村东7里,迂回至该村北5里)。”五城村位于双庙孙村西北5千米,应为商胡黄河的主河道,观城(五城村)首当其冲。按照北宋《武经总要》“右平陆筑城上阔与下倍,其高又与下倍,假如城高五丈,则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二尺五寸”,当时此类城墙的外壁较陡,一般与地面约成50度之夹角。内壁面则成15~25度之缓坡。因此城墙基部宽度常在10~30米左右,墙高约为8~10米。清康熙《观城县志》记载:“(观城县)土城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八尺,顶阔一丈,底阔二丈四尺,壕广一丈五尺,深入之,堤高一丈,阔如之。”按照唐宋县城建设的规格要求,观城作为北宋边境城市、德清军的配套城池,“宋真宗幸澶渊,储粮所址在”,观城建设规格应不低于一般的县城建设要求,北宋观城城墙基部宽度应该有10米以上,能够抵御一个时期的洪水,造成黄河洪水围城,城外泥沙淤积,形成城外高城内低。据《黄河对明清开封城的影响》:“道光二十一年(1881年),(开封)老城内地面海拔68~70米,护城堤外地面海拔71米左右,高于老城内。”但五城附近发现文物不多,有待佐证。

纸房乡武强镇地下文物丰富,很多群众反映,地下3~4米有旧的房屋基址、残壁、锅灶、灰坑和锅碗盆缸,石龟(长2米、宽1.5米),南门有迷姑阁,西门外有天齐庙、万寿宫。四景有四路八壕、活石吊桥、玉石旗杆、琉璃井等等,与唐宋时期的县城设置有相似之处。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丰县志》记载,刘伶墓和杜康墓“在武强镇北一里,遗址尚存”。当地不少人仍把武强说成古观城或旧观城。

因此,初步判定,北宋观城县治在今清丰县柳格镇五城村附近,汉代卫国县故城在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村附近。北宋观城县城圮于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商胡决口,县治迁至东北五十里水北镇(地点待考)。皇祐元年(1049年)观城县省入濮阳、顿丘二县,皇祐四年(1052年)在今莘县观城镇复置。复置后观城县的行政区划有所变动,黄河横陇故道以西柳格、纸坊、仙庄、巩营等乡镇部分划入顿丘(今清丰)县,观城县黄河左岸之现今孟轲乡、岳村镇划入濮阳县。

观城变迁原因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北宋时称澶州,为镇宁军节度。北宋濮阳“肘腋大梁,襟带东郡,其地滨河距济,介南北之间,常为津要”,是北宋朝廷遥控河北的重要枢纽,澶州一度升为开德府,辖濮阳、观城和德清军等七县一军。

北宋濮阳史即是一部治黄史。北宋黄河“自孟抵郓,虽有堤防,唯滑与澶最为隘狭”。据统计,在北宋王朝统治的167年间,黄河下游决溢年份达66年,决口165处,大的改道有6次,几乎平均每年就发生一次。集中在澶州城附近,黄河决溢年份多达29年,决口30处。黄河有5次大的决口发生在澶州,并直接导致黄河两次大的改道,也造成澶州州县军治圮于洪水,多次搬迁。据《宋会辑要稿治河》记载:“乾德四年(966年)六月,澶州观城县河水溢入大名府,坏庐舍。”《宋史·河渠志》:熙宁十年河决曹村,凡灌郡县四十五”。《读史方舆纪要》:澶州“熙宁十年城圮于水,因改筑州城。”《续资治通鉴》记载:明道二年(1033年)十二月“徙大名之朝城县于杜婆村。”元祐三年(1088年)闰十二月,为躲避黄河水患的威胁,经河北转运司提请,“迁大名府南乐县于金堤东曹节村”。清同治《清丰县志》清丰县城“在县西北十八里,宋因水患迁今地。”《宋史·河渠志》记载:元丰元年(1078年),迁徙沿河“永济、南乐、魏县、浅口、宗城和景观镇”等城邑避水。北宋的韦城县、临河县分别在1194年和1089年圮于洪水。北宋商胡决口,“其流行路线经北昌湖北,向东北流,又经吴堤口西、翟湾东南,骤然呈现数次180度大转弯,第一个转弯经岳村南、南田村东、拐向东北,又自单拐村南,西折至双庙北,如此陡弯陡曲,至清丰县北,再西北流,自南乐县西北部入大名县境。”黄河商胡故道行水32年。千年观城毁于洪水,皇祐元年(1049年)观城治迁入东北五十里水北镇,皇祐四年(1052年)迁入莘县观城镇。

综上所述,北宋观城在今清丰县柳格镇五城村附近,圮于黄河商胡决口,故城深埋在地下3~4米。北宋观城县辖区南到今濮阳市华龙区濮东街道大辛庄至范县一带(北宋黄河的左岸),北到今天清丰与南乐交界处,东到莘县与古云县的交界处,西到今天的马颊河右岸。由于观城在柳屯镇栾昌湖西北方向,二者相距15千米,是黄河决口河道的回流方向,河水流速有所减缓。所以,也可以推测古观城保留相对完好,应该保存一些北宋时期的城垣、官署、水井、民房等遗存,待条件允许时,进行考古发掘,古观城也许会给濮阳、给世人一个惊喜。

3296500338292

猜你喜欢

濮阳县清丰县莘县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加强新时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助推乡村组织振兴——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
智慧水务在清丰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濮阳县
清丰县利用南水北调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清丰县
濮阳县
濮阳县开展计生家庭精准扶贫摸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