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定创新传播策略 助力国家形象构建

2022-03-11张雪纯房钦政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纪录片受众

张雪纯 房钦政

在全球化语境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真实、可信的国家形象尤为重要。中国纪录片力求以真实客观的创作方式,撷取立体生动的中国故事,旨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由于纪录影像聚焦真实的生活事件,因此在跨文化语境的传播背景中更易被不同文化的受众所接受。由何苏六、韩飞、程潇爽合著的《映像中国:纪录片参与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一书详细阐释了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面临的显著问题,对未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生动诠释了具有中国特色、凝聚中国智慧的生活故事,体现出近年来国家建设取得的瞩目成就,成为向世界分享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的窗口。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知今。本书分阶段梳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对外传播史,探讨多重话语空间下纪录片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关系。通过特定历史节点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创作风格及内容呈现,反映出纪录片在不同历史时期差异性的传播特征。不同时期纪录片传播主体与功能的变化,亦体现出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国家政策与对外文化交流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本书重点提出了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建构本土化的话语体系,发掘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纪录影像在外交活动中推广国家形象、消弭意识形态的偏见,展现真实、客观的大国形象,让纪录片成为文化交流与互鉴的桥梁。

立足现实语境,厘清传播格局。本书立足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现实语境,通过文本研究、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反思中国纪录片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结合国外创作者“他塑”的具体案例,总结当下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创作与传播特点。在中国纪录片的“自塑”过程中,资本介入下的纪录片市场会产生同质化现象,从而导致影像难以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国外机构对中国纪录片的“二次编码”,则会消解创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导致国外受众在解码时对中国形象产生“误读”。国内外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塑造手法、解读方式的差异,使中国纪录片传达的文化本意不易被国外受众所接受。而“他塑”的纪录影像则体现出中国形象的转变,以此进行自我审视,能够发现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因此,在国际传播中应理性研判国际传播格局、厘清国家形象失真的主客观因素,形成对外传播的战略布局。

正视传播困境,全面反思问题。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面临着双重障碍,即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差异。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舆论的偏见会导致舆论传播结构失衡,不利于塑造一个客观、正面的中国形象。我国纪录片的生产传播体系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议程设置能力欠缺、选择的内容缺乏受众意识、制作方式仍需改进、营销能力不足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纪录片的产业体系,制作、传播更多优质内容,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制定传播策略,展望发展前景。本书借用拉斯韦尔“5W模式”的理论框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等方面探讨了未来纪录片的国家传播策略。一是从传播主体来看,政府与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纪录片的资金扶持力度,培养优秀人才。在纪录片的生产创作中推行制播分离的原则,细化创作分工。借助市场化的传播路径,鼓励纪录片“走出去”。二是从传播内容角度来看,纪录片在题材的选择上应更为多元化、国际化,创作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作品要关注现实生活,挖掘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共性,用世界话语表达中国故事。在制作包装方面,纪录片需要在生产、制作、发行等各环节实行国际化的标准。三是从传播渠道角度来看,纪录片应重视传播效果,将国际化的合作常态化,运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跨屏传播。四是从传播受众角度来看,纪录片应打造品牌IP,细分受众市场,以用户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五是推进纪录片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以市场化、产业化带动国际化。

本书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提供了建设性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張雪纯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房钦政 中央大学(韩)艺术大学院

3922500338254

猜你喜欢

国际化纪录片受众
聚焦港口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Rough Cut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等待
超级蚁穴
活动预告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