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民礼乐之器—磬

2022-03-09杨妹

收藏与投资 2022年2期

磬曾被称作“石”或者“鸣球”,以石料或者玉制作而成。关于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史前。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半耕作半狩猎的社会生产模式使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氏族部落举行祭祀活动时使用的法器。先民们在生产生活、狩猎等活动中获取了充足的食物,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对天地和祖先的祭祀活动也日渐频繁。最早的磬是祭祀用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磬的用途也发生变化,逐渐变为象征权力的礼器。后来,磬成了一种打击乐器,它形如曲尺,悬于架上,以木槌击奏,多用于宫廷乐舞。

一、石磬的出土情况

历代考古资料中,尚未发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有石磬,有记录的出土石磬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时期,共计33件。这些石磬分别出土于西北的黄河流域,蒙东、辽西地区的西辽河上游流域,山西陶寺和河南二里头等地,除此之外,在西南的四川金沙也有发现。在陶寺遗址早期的五座大型墓葬中都出现了鼍鼓。经专家考证,鼍鼓是权利的象征,随葬鼍鼓的墓内,还见有一石磬、一陶鼓与之组合,三者集中出土。除了石磬以外,墓中还有骨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表明墓主人身份显赫。由此说明,石磬也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权力。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特磬共出土28件,包括山西襄汾陶寺5件,属于龙山文化早期;山西夏县两件,属于二里头文化;山西五台一件;山西闻喜一件,属于龙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喀喇沁大山前6件,西府7件,均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辽宁建平两件;辽宁北票一件;辽宁建昌一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山东阳谷一件;河南禹州一件,属于龙山文化。商代石磬有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的虎纹磬和龙纹磬。西周出土石磬出土于陕西长安张家坡、扶风等地。山西则在侯马、曲村等地出土了西周时期的石磬。

二、磬的形制

早期磬的形制,分直顶、弧顶、折顶、倨顶四类,磬体尺寸、大小不尽相同。其具体形状有不规则长方形、类五边形、类梯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其中有一类因其外形似鱼形,被称为鱼形磬。多数石磬由青灰色沉积岩石打制琢磨而成,磬面经过打磨,但边角仍然留有打制痕迹,磬孔多采用对钻孔。

石磬形制多种多样,其形制在各文化时期尚未统一,对后世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三、甲骨文中的“磬”字

甲骨文中,“磬”字上半部分被描绘成悬挂的石片,下半部分是手执棒槌的人似用槌敲打石片,磬就是人敲打石片发出的美妙音律。《荀子·乐论》中说“磬似水”,形容磬声清脆悠扬。古人对磬的声音称赞誉有加,视为天籁。

四、磬的用途

据学者研究,磬的用途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原始生产生活中对苍天、山川、大地祭祀的工具—象征权利的礼器—礼乐器。最早期出现的磬是祭祀用的礼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磬的用途也发生变化,成为一种打击乐器,多用于宫廷乐舞。如成语中就有“钟响磬鸣”“朱弦玉磬”的说法。

《淮南子·汜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大禹在住地附近设置钟、鼓、磬、铎、鼗五种乐器,并规定四方的贤人如何使用:传道的人击鼓,谕义的就敲钟,告事的就振铎,上奏令人忧虑的事就击磬,有冤狱的就摇鼗,凭五音断事,这便是五音听政制度的由来。铎,是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有战事时使用的打击乐器。《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七·兵部二十八《训兵》载:“《孙子》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铎;(原注:铎,金钲也,听其音声以为耳候也。)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原注:瞻其指魔,以为目候)。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原注:齐一耳目之视听,使知进退之度)。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原注:齐之以法教,使强弱不得相逾)。’”《汉书·食货志上》亦有“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虞书》“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中的鸣球就是石磬;《尚书·益稷篇》:“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意思是夔说:“我愿意敲击石磬,使扮演百兽的舞队随着音乐的旋转起舞。”《诗经》:“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意为打起立鼓砰砰响,吹奏管乐声呜呜。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磬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通常单个使用;编磬是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演奏宫廷音乐。

特磬的选材虽然多种多样,但通常都是采用致密性好、密度高、硬度大、发声清脆的石材。在制作工艺上,多数特磬表面都经过打磨处理,特磬边缘留有打制的痕迹;在功能使用上,特磬多用于生产生活中的祭祀和对祖先的祭拜。

编磬出现于西周时期,是磬的重要形式,在磬的演变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编磬的形制已趋于固定,其在制作上、数量上和使用材质工艺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编磬作为宫廷雅乐的演奏乐器,在制作工艺上与特磬有较大的区别,形制更加规范,制作水平更加高级。编磬多出土于规格较高的王室贵族及诸侯王一级的大墓,说明墓主人的尊贵,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据文献记载,君王可以室内四面摆放编磬,诸侯可以室内三面摆放编磬,大夫只能东西两面摆放编磬,由此更能说明,磬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五、特磬新發现

除上文叙述几种磬的形制外,还发现一种类圭形特磬,现藏于内蒙古新州博物馆。在《说文解字》中,“圭”是指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所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上尖),下方。《后汉书·明帝纪》记载:“亲执圭璧,恭祀天地”。根据以上描述,这件特磬除了被先民用于祭祀天地、祭拜祖先及作为礼乐之器外,在张衡《东京赋》一文中有“土圭测景”,意为圭也是测量日影的器具。它的形制更似后世在《汉书·扬雄传》中所说的“析人之圭”,即用作凭信的玉圭。此件类圭形特磬是否还有其他用途?尚待进一步研究。

六、小结

磬兴起于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没落于战国秦汉,在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大型祭祀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其演变中对后世的礼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妹,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赤峰博物馆。研究方向为内蒙古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期、辽代、金代、元代文物的文化特征及历史意义,内蒙古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高蕾.远古磬与夏代磬研究[J].文物,2003(5):45-52,55.

[2]李凤举.喀喇沁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1):38-41.

215150170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