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思路探索

2022-03-0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标准

王 晶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1)

引言

对于高校而言,在生活阶段中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高校聚集的人口比较多,如果生活垃圾分类不够合理,存在垃圾乱丢乱放的情况,必然会给人们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实践阶段中,需要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标准需求,做好相关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因此对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寻找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分类管理方法,对推进高校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

1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意义

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之后,对于有些具备回收价值的垃圾实现再利用,减小垃圾体积与质量,让后续的处理更加的顺畅,成本也会大幅降低,产生较高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当前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还处于理论研究中,很多先进理念并未应用到实际中,所以还要更加重视环保方面的投入,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方式方法,实现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垃圾源头进行分类,就要有序推进各种管理措施,比如普及教育、国民素质提升、法律法规制定、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还不允许,所以垃圾分类也只停留在概念认识方面,还要进一步的推广,才能实现有效的垃圾分类,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高校的环境与其他社会机构存在明显差异,垃圾的组分比较简单,要比普通居民的生活垃圾具备更高的可回收价值,同时高校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烈。基于此,在高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有着良好的基础[1]。

2 高校学生垃圾分类现状

高校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就是垃圾,比如印刷制品、包装制品、塑料制品、瓜果蔬菜、剩饭等,以及在寝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地带产生的各种垃圾。本文将上述高校产生的垃圾称之为高校垃圾。根据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的数量是2 762所,在校学生约有3 000万左右,按照城镇个人垃圾产生量0.65 kg/d,每日我国的高校会产生约19 500 t的垃圾,而这些垃圾中很多都可以实现再利用,具备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分类回收以及利用,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但是我国的高校并未实施系统化的垃圾分类,造成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负担。

我国的高校学生产生垃圾分类的现状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很多高校都没有安装分类垃圾桶,甚至有些学校的垃圾桶数量都比较少。②实验室等地点的垃圾自觉分类比较明显,但是一些公共区域或者寝室则没有及时进行垃圾分类。③很多学生具备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执行垃圾分类的标准,一方面是学校缺乏相应设施,另一方面是认为只有自己执行意义不大,所以放弃垃圾分类。④有些学生按照垃圾分类执行,但是学校在回收时却没有按照垃圾分类回收,造成垃圾再次被混合,所以学生分类意愿比较低。

3 高校垃圾分类管理问题

3.1 高校常住人员意识到行为转化度低

经过调查发现,高校的常住人员有94.9%的都有垃圾分类的意愿,但是有超过52%的人员并不具备垃圾分类的行动,所以造成意识到行为的转化度比较低。综合分析具体的情况,发现转化度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综合了解行为转化的相关内容,即信息传播、角色扮演、环境再评估方面。高校常住人员中最难做的就是角色扮演,因为高校会雇佣比较多的保洁人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比较依赖他们,所以学生自身的角色扮演度比较低,意识转化为行动比较低,极大的影响垃圾分类的效果和质量。

3.2 高校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低

高校垃圾分类的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格落实学生的监管工作,同时还要重视教职工的监管,也要监督垃圾分拣员的工作,确定所有人员都符合标准和流程的要求。但是从调查结论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的监管部门都没有发布完善的垃圾分类监管的规则和标准,或者有些地带是没有任何监管措施的,这就造成监管力度较低,执行垃圾分类的标准也比较低,影响分类效果。

3.3 高校职能部门实施力度低

高校的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是设置必要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但是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都不完善,分类垃圾桶和常规垃圾桶同时存在,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垃圾分类标准也不清晰,造成高校常住人员并不能准确的确定垃圾的类型,导致垃圾分类无法有效落实。

3.4 高校宣传部门宣传力度低

当前很多的高校开始向全体教职工征集垃圾分类相关的广告语,有些还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融合,进行必要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些高校积极组织垃圾分类主题的班会、志愿活动、团日活动等,将相应的内容推送给其他单位和人员。但是高校没有把垃圾分类作为重点宣传的对象,也没有将各种渠道融合应用,导致宣传力度比较低,高校垃圾分类的相关措施无法有效落实,极大的影响垃圾分类质量和效果[2]。

4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构建

4.1 标准体系构建目标

标准体系是在规定范围内将各个相互联系的个体组合形成有机整体结构,这是一种由标准所构成的体系形式。创建高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将高校校园作为整体结构,总结城市、乡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结合高校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变,形成符合高校运行需要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进而可以促进高校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实施。

4.2 标准体系构建分析

4.2.1 对象特点分析

笔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从高校校园特点、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作为视角,对于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展开评价,具体可见表1。

表1 分类标准体系构建基础

4.2.2 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将各个方面内容融合应用,根据属性维度的不同进行合理划分使用,构建标准体系图,具体见图1,具体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出发。

图1 分类标准体系框架图

(1)基础标准:包含垃圾分类术语、垃圾类型定义、垃圾分类标志以及生产流程约束等方面出发,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各个垃圾分类的主体都能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便于有效的执行垃圾分类的标准措施。

(2)分类投放标准:规定具体的操作规范,比如垃圾桶的设计、垃圾桶安装、分类投放时间、投放标准等,主要的目标是确保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更具规范化和标准化。

(3)分类运输标准:垃圾分类投放之后,运输环节也要符合分类的标准,选择合适的垃圾运输车,明确具体的运载方式,主要的目标是将高校垃圾按照分类的标准运输到指定的处理场地内,不会存在垃圾混合的行为。

(4)分类处置标准:根据高校校园产生的不同垃圾,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合理的处理,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垃圾的统一处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达到无害排放的标准。

(5)监督与宣传标准:对于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控制,主要的目的是让所有垃圾分类环节都处于监督管理之下,发挥出有效的控制作用。

5 推进高校垃圾分类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细化垃圾分类标准,做到有标可依

从政策制定方面出发,加强对于高校校园内生活垃圾分类的支持力度,制定多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实现标准化建设,并且有详细的评估标准,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高校的宣传部门需要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念,让高校常住人员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且自愿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和质量。

(1)以标准体系作为出发点,制定出生活垃圾可回收标准、分类垃圾作业流程、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等,建设各项基础设施,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落实。

(2)分类标准体系内,建立学生/教职工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张贴标准规范要求,让日常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3)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内,确定具体的道路运输标准、运输时间要求、垃圾暴露时间要求等,保证有效的处理垃圾,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4)分类标准体系内,有详细的人员操作规范、人员素质和技术要求、垃圾处理设备的管理标准以及功能性要求等,还要确保垃圾分拣人员的生命健康,保证机械设备达到运行的要求[3]。

(5)监督与宣传的体系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活垃圾电子信息系统以及管理标准,让垃圾分类全过程都处于监督管理范围内,并且有效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5.2 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力度,推进周期考核

全面落实操作层面的监督和创新,让垃圾分类标准有效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在高校校园内配置足够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让常住人员可以及时分类投放垃圾,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高校的后勤部门展开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每周随机抽查学生寝室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校园内垃圾分类情况等,然后将抽查的结果及时公布,进行必要的奖惩。同时,还要寻求一条市场化的垃圾分类运行模式,让师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保证垃圾分类活动顺利实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5.3 开展垃圾分类标准宣传,提升环保意识

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垃圾分类意识,让绿色环保理念有效的落实。比如,组织“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活动,在高校内部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氛围;将垃圾分类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学习,让全体师生和员工参与到其中;给每个学生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对于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约束;在人流量比较高的区域内张贴宣传标语,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的相关理念,提高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水平[4]。

5.4 分区治理,合理布局垃圾分类相关设备

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之后,在各个宿舍楼内都要设置四类垃圾桶,同时组织专人进行垃圾收集工作。高校的食堂在出口收集餐盘处设置工作人员,对于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生活垃圾有效的分类。办公区、教学区、高校主干道垃圾主要是废纸、饮品包装等可回收利用的产品,教室、办公室应该设置具备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桶,让学生、教职工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由指定人员收取垃圾。大学城的大学生数量比较多,甚至会超过数万人,各个学校应该积极的配合,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统一进行分类回收,和相应的机构保持联系,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实现资源处理最大化;对于其他垃圾,也要统筹处理,做好终端控制工作。

5.5 完善分类垃圾设备,引入智能分类技术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到位,还要进一步的完善,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积极的引入高校垃圾分类新技术,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符合高校特点的垃圾分类以及配套的设施,让资源有效的回收和利用。高校要积极引入和研发先进的分类垃圾回收系统、模式,比如“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发挥出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让垃圾分类更加智能化与科学化。比如每个学生和教职工都有一个垃圾分类的账户,在投放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积分,在积攒到一定积分之后,可以在学校内部兑换相应的礼品,以激励学生和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5]。此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监控学生和教职工的垃圾分类行为,研发出符合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技术,体现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从源头进行高校生活垃圾行为的监管,如果经验成功,可以在全社会内推广应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开展阶段,需要综合实际情况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以及工作措施,提高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力,如此才能够满足新时期环境保护的需求。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