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巴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22-03-07郭磊磊马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商洛农林工业

郭磊磊马 瑾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2.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陕西 商洛 726000; 3.陕西省商洛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沟域经济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新视角,中国山区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资源开发、山区旅游、特色农牧业等,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是相符合的,沟域经济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房山区、河南洛阳等山区特征明显的地区个案[1~3]。

秦巴山区地处秦岭山脉与大巴山脉,是汉水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其主体位于陕南地区,行政区划分别为陕西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秦巴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的水、热、林、草资源及土特产品、矿藏等自然资源以及金、银、铜、铁、硫、汞锑、铅锌等矿藏资源,同时却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被称为“富裕中的贫困”[4~5]。2020年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9个县告别了绝对贫困,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等短板的挑战依然存在,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仍需探讨[6~7]。秦巴山区山大沟深,主粮种植、工业发展、旅游开发存在一定障碍,如何发挥秦巴山区沟域自然禀赋特点,分析秦巴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创新产业布局是本文研究重点。

1 秦巴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1 秦巴山区沟域农林经济

秦巴山区常用耕地面积较少,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每一乡村人口占有耕地仅为0.07、0.08、0.06 hm2,远低于全省0.11 hm2的平均水平。但发展农林经济历史悠久,盛产的蚕丝、苎麻、茶叶、生漆、桐油、棕片等数十种土特产品以及杜仲、天麻、麝香、五倍子等珍贵中药材,早已在清代中叶就饮誉长江,远销国内外。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为主,通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绿色食药产业发展加快,农林经济发展迅速。2010~2019年,秦巴山区林业占农林牧渔业的占比在4%以上,长期高于陕西省2%的平均水平。林业开发模式包括造林、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游憩四大类,秦巴山区森林开发的现状看,由于秦巴山区森林资源比较充沛,开发程度较低,农林经济主要依靠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以及森林游憩等。

1.2 秦巴山区沟域工业经济

秦巴山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矿藏区,拥有发展工业经济的先天优势。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期间,秦巴山区又成为大规模工业迁移的重要区域,为其工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1世纪以来,秦巴山区各市在保障绿色生态的同时积极发展工业经济,成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实现工业经济的又一次重大发展。2010~2019年第二产业产值持续上升,从2010年448.2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 457.71亿元,增加至3倍多,而且第二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份额稳步上升,尤其是2017年二产GDP占比高达50.38%,随后有所下降。秦巴山区凭借沟域特点,在远离市区的沟域中成立循环工业园区,分布产业链,将产业发展同生态保护结合,三市均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汉中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产业企业达400余家,现代材料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39家。安康市围绕矿产选冶、新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五大材料体系打造西部新型材料强市。商洛市同样将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打造了有色冶金、无机非金属、新型建材、前沿材料等四大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新材料企业达到40多家,实现产值821.2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5%。

1.3 秦巴山区沟域旅游经济

秦巴山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区域,森林覆盖率在60%上下,区域内动植物数量多、品种全,也形成了奇山、奇洞、奇石、奇树、飞瀑、奇峰峭壁、等景观,截至2019年拥有110家3A级以上景点,其中地处商洛市的金丝峡景区是陕西省较早审批的自然景观类的5A级景点。秦巴山区旅游综合收入也从2010年143.4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 121.28亿元,旅游人次也由2010年3 681.7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1.844亿人次。

图2 2010~2019年秦巴山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图3 2010~2019年秦巴山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2 秦巴山区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沟域农林产业规模小

由于秦巴山区地广人稀,山沟较为分散,扎根于沟域发展农林经济,资本、劳动力投入成本较高,农林产业规模较小。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林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者未进行深加工的产品,如茶叶、食用菌、核桃、板栗等农产品与杜仲、天麻、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中药材。第二,秦巴山区沟域农业缺乏品牌知名度。秦巴山区食药产品属于高海拔绿色生态产品,产品质量较高,但是由于传统小农生产占比依然较大,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在食药产品品牌建设及推广投入不够,产品基本上仅在陕西省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第三,距离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规模市场距离较远,由于食药需要保鲜的特殊性,运输成本较高,影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第四,现代加工技术以及高素质农民投入及培养较少。秦巴山区属于国家连片集中贫困地区,人均收入少,贫困率高,高素质人才引进不易,培养则容易流失,这些因素限制了食药产业的发展。

2.2 沟域工业产业受环保约束

秦巴山区山大沟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占比较大,长期存在工业发展“一矿独大”的局面,但是采矿业的发展也为地方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2017年通过并实施的《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资源开发划定了生态红线。一方面,一矿独大的工业结构抗风险能力较弱。矿产资源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也受到国内市场供需矛盾影响较大,如在经济高涨时,房地产等市场较为火热,矿产产品需求旺盛,价格上升,生产规模扩大,当经济过热,供过于求,价格开始下降,但是矿产企业缺乏灵活性,规模不能很快缩小,导致企业经营绩效恶化。另一方面,采矿业发展对环境污染造成影响。由于大量的尾矿堆积,形成尾矿,截止2019年,汉中尾矿库数量达到73座,安康市环保局对全市40家尾矿库企业负责人集中约谈,商洛市有尾矿库高达134座,库内尾矿存量1.25亿t,尾矿数量大为秦巴山区绿色生态经济增加带来风险。

2.3 沟域旅游产业开发水平低

秦巴山区的旅游依托区域山谷及周边的自然风光,3A级以上的景点也较多为自然风光的休闲旅游景区,开发难度大,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第一,遍布秦巴山区的旅游景点多为多个山沟以及其形成的瀑布、奇树、奇石等自然景观,旅游模式单一。游客通过攀登、欣赏美景等方式获得精神享受,旅游体验相对枯燥。第二,沟域旅游景点开发成本较高,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开发水平低。由于秦巴山区沟域旅游景点地处交通不便,周边生活设施缺乏,游客旅游较多为一日游,人均消费也相对较低。第三,沟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低,对游客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亮点产品较少,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如秦巴山区2015年金丝峡景区就获批5A级景点,审批时间早于陕西省境内的太白山等景点,而其知名度却不如太白山,景点的品牌需要进行推广。

3 完善秦巴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将沟域农林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

秦巴山区陕南所囊括的29个县在2020年实现完全脱贫,将沟域农林产业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需要将农林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绿色产业经济化。具体包括:第一,加强农林产业科研投入和优良产品培育,实现农林产品生产标准化,建立产业合作、技术推广组织、农民合作平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现代化企业运作,实现农林食药产业振兴。第二,培养高素质农民,新型农业主体带头人,实现农林产业人才振兴。第三,秦巴山区种植区海拔高、生态环境优良,食药产品富含硒、锶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市场潜力大,将秦巴山区生态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组织及文化实现生态振兴。

3.2 将沟域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结合

秦巴山区发展沟域工业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实现经济生态化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各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链条化,实现工业产品及其排放物的闭环循环,追求工业产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第二,促进单个企业生产生态化。通过技术创新以及财税政策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使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至最低。第三,企业以及工业园区进行合理选址,将工业区与秦巴山区居民生活区分开,使工业活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

3.3 将沟域旅游产业与全域旅游结合

秦巴山区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引进市场要素,提升秦巴山区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分清两者在全域旅游过程中的作用。地方政府为旅游管理体制的中心,对景点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并且以地方政府名义对旅游景区进行宣传,比如汉中市提出“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安康市提出“秦巴明珠”、商洛市提出“秦岭最美是商洛”等宣传语。第二,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让企业成为秦巴山区旅游产品开发及运营的主体。通过发挥市场灵活性的特点,不断增加秦楚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体验沉浸式旅游模式。第三,多元化旅游形式,将自然风景旅游、文化历史旅游以及特色小镇等旅游形态融合,实现秦巴山区全域旅游。

综上所述,沟域经济是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沟域农林产业、沟域矿产工业以及沟域旅游产业的现状,梳理沟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农林产业规模小、工业发展受环保约束以及沟域旅游开发水平低等问题,最终提出需要将沟域农林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将沟域工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结合、将沟域旅游产业与全域旅游结合。将三次产业同秦巴山区的自然特点相结合,通过资本、人力资本、科技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将传统产业现代化,实现秦巴山区高质量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商洛农林工业
陕西商洛商州区:抓早动快精心谋划产业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林技术人员职业培训策略研究
作品赏析6
浅析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的是故乡商洛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文化商洛生存读本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