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几种措施

2022-03-07苏远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秦师郑国晋国

苏远方

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需引导他们透彻地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释义”与“难句分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其实,这样做不仅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反而会让他们越来越害怕阅读文言文。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多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接下来,笔者就介绍一下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几种措施,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就需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主地阅读文言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之前预留10至15分钟的时间,布置合适的自读任务,让他们试着去阅读和学习,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言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查询古汉语字典,找出文中的生字词与通假字,理解其含义,并为它们标注拼音。

2.流畅地朗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3.尝试在不借助工具书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大意。

4.记录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布置自读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而不过分地依赖教师的教学。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的方案,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并不能有效运用这种能力。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既要切合课文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1.烛之武是怎么赢得秦伯的信任的?

2.在如此危急的时刻,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怎么劝说?

3.读完课文后,你觉得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将他们带入文中的场景,培养其思维能力。比如,针对第一个问题,有的学生提到:“烛之武以退为进,渐渐使秦伯相信了自己的话。”有的学生说:“烛之武用事实说话,让秦伯明白了攻打郑国对秦国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晋国受益。”有的学生表示:“烛之武揭露了晋国的狼子野心,让秦伯看清了盟友的真实面目。”

三、提取关键词,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最害怕背诵文章。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幅较长,学生往往难以记忆。对此,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带领他们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关键词有条不紊地背诵,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一些关键词,带领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示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以上是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话。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记忆这段文字呢?我们可以将其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如画线部分的“若”“若”“且”“夫”。烛之武连用两个“若”来假设,说明了“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和“保护郑国,对秦国有好处”的道理。之后,又用“且”引出秦、晋两国之间的旧事。最后以“夫”引出后面的句子,揭露了晋国的贪得无厌。结合这些关键词,学生不仅能理清烛之武劝说秦伯的思路,还能快速地记住这些句子。

四、引入历史知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课文

学习文言文,不能将目光只放到课本上,还要走出文本,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适时地拓展教学内容,引入相关的历史知识,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课文,让他们明白“文史不分家”的道理。

比如,在讲完了《烛之武退秦师》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历史资料。

示例: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666年),骊姬受到宠爱,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于是派人劝说晋献公让申生、重耳等离开国都。劝说无果后,骊姬又想设计陷害他们。重耳得知此事,便逃走了。在逃亡的路上,他途经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后来,重耳重回晋国,他就是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在晋、楚的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最終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晋文公的谅解。

……

了解了这段历史,学生就会明白秦晋围攻郑国的原因:一是两国想要扩展土地,完成霸业;二是郑国曾经得罪过晋国的国君。之后,教师再让他们重新阅读文章,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秦师郑国晋国
师旷劝学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方法探析
翳桑之报
《烛之武退秦师》的烛之武的形象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烛之武以何退秦师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