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东水乡服饰研究及在宾馆制服中的应用

2022-03-05张竞琼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水乡宾馆服饰

谢 嘉,张竞琼

吴东水乡服饰研究及在宾馆制服中的应用

谢 嘉,张竞琼*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吴东水乡指江苏苏州以东一带的地区,此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妇女服饰,该系列服饰不仅满足了服装的适用性,还满足了妇女的审美心理,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的形制特征,比如拼接衫、作腰和作裙等,并将其中“美用一体”的元素进行提取,再应用于宾馆制服之中,以期在对宾馆制服进行创新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美用一体;宾馆制服

服饰的艺术构成和变迁是极其复杂的系统,文化变迁、地形气候等要素都能使文化与其艺术构成产生差异。吴东水乡服饰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丰富的传统服饰文化遗产。目前,关于吴东水乡地区民间妇女服饰的研究颇为丰富。梁惠娥[1]总结了吴东水乡民间服饰中手工技艺的审美特征,并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思路与参考。崔荣荣[2]提出吴东水乡民间服饰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符号学价值和意义。陈研[3]研究了吴东水乡妇女作裙的形制和缝制工艺,并将其与中原裙装相对比,指出了水乡妇女服饰特有的文化特征。以上学者大多是阐述服饰的外在特征以及其文化内涵,而将其特征和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吴东水乡地区所作田野考察为基础,以其民间妇女服饰的美用一体特征为重点进行探究,将民间妇女服饰具有的独特地域特征与宾馆制服相交流组合,以期进一步提升制服的美感以及实用性,丰富制服的装饰内涵,并引发出一种新的设计潮流。

1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形制

吴东地区亦称“小江南”,具体指江苏苏州以东的胜浦、唯亭、甪直、渭塘、陆家、跨塘、斜塘、陆慕、萎鈞、锦溪、周庄、张浦、石浦等直至上海朱家角一带。[4]此地区处于太湖平原区,水系环绕,河道贯通,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生产方式。吴东水乡的水在带来生产与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阻隔了外来文化的进入,造成了该地区相对的孤立与封闭。而吴东水乡的妇女服饰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八件套”——包头、撑包、拼接衫、穿腰作腰、作裙、拼裆裤、卷膀与绣鞋。

1.1 拼接衫

吴东水乡的“拼接衫”用当地方言表述就是“拼掼肩”或“掼肩头”,衣身较短且宽松,拼接结构运用普遍。其中主要的拼接部位为领、襟、后背及袖子,拼接的形式有“横”也有“竖”,拼接的颜色为两色或两色以上。[5]如图1中的拼接衫,衣服主体与肩部、袖部都采用了不同的布料进行拼合,具体是将大襟左半幅至腰腹、再至肩膀以及接袖口都用纯蓝色布,而大襟右半幅至下半部、肘部至袖口一段用碎花布,这样拼接而形成一件完整的拼接衫。

此外,对于拼接中的颜色以及花纹图案也是有讲究的,吴东水乡妇女服饰整体主色以青、蓝、黑为主,而其中拼接衫多以蓝色为主,对于大襟和袖肘以及袖口边缘的拼接一般为藏青或青色底花;拼接衫上的纹样题材也较多,主要是各种花卉形态组合、花鸟兽纹的组合,以及几何纹样等。

1.2 作腰与穿腰

作腰主体略呈梯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翻盖,下层是作腰本体[6]。此外,在作腰的两层布幅之间往往还会缝制一个口袋。作腰上还使用了拼接,并有一定的讲究,其拼接通常为两色三块的拼接,一般使用蓝色或黑色等单色棉布来缝制主幅,再以不同颜色的棉布缝制拼幅,最后再在四周做上不同颜色的滚条和滚边。

图2 作腰(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

根据作腰的拼接形式可分为具体的两种形制,一种是车坊、甪直一带的作腰,它由两层布幅组成,且这两层都由三块竖式的拼接而组成三段,两边的两段是相同的颜色,中间的一段的颜色则不同于两边,如图2中的a所示,作腰每一层布幅由三块竖式的拼接而组成,左右呈对称关系,下层布幅大于上层布幅,拼接完成后的作腰呈梯形。另一种是唯亭、胜浦一带的作腰,此类作腰虽然亦由两层布幅组成,上层布幅较小,下层布幅较大,也有拼接,但相对比于车坊、甪直一带的作腰,它不是狭长布幅的拼接,而是在每一层的两端上角进行小幅的异色拼接,如图2中的b所示,图中作腰本体以蓝色棉布为主,上部两端边缘拼接以黑色棉布,上面一层的翻盖也同本体一样,以黑色为主,两端上角拼以小小的蓝色棉布。

穿腰又称作“穿腰板”或“作腰板”,为狭长形带状物,有时还饰以艳丽的纹样(见图3)。穿腰的两边接有两条同色布制作成的系带,又或连接有用绒线编织成的彩带,下边则缀着流苏。穿腰又分为两种:一是穿腰与作腰缝合在一起,两者是一个整体;二是穿腰系在作腰上,两端以扣袢与作腰作可脱卸的连接,用以搭配作用。

图3 穿腰(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

1.3 作裙

作裙裙长较短,且不能离开裤子单独穿,因而将其视为腰间的服饰。如图4,作裙由两片相同的布幅前后叠压缝制而成,放在桌面平铺略呈矩形,裙腰两侧收拢褶裥或接上另外一块布料制成的褶裥之后,由于褶裥在上端收拢,下端便顺势展开,整体呈现出梯形的形状。此外,作裙两侧的褶裥上还饰以彩绣,纹样精细又耐看。但由于裥上绣为作裙的重要工艺,而在褶裥上施绣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制作时多采用线条较规则的几何纹或万字纹。

图4 作裙(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

2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特征

2.1 美用一体

服装有实用与审美两大功能,当二者对立时,服装设计者会优先考虑服装的实际服用性能[7]。但“美用一体”与“实用优先”并不矛盾,吴东水乡妇女十分勤劳,是稻作生产的主力,因此,在当地妇女服饰的设计理念中,她们的服装便要优先满足劳作时的便利和需求,比如要符合稻作生产中的插秧、拔秧、割稻等动作的要求,服装就需要便于人体四肢、头颈与躯干的全方位运动,这便是吴东水乡所要具备的实用性能。但与此同时,审美也是水乡妇女不曾忽略的一点,她们极为注重服装拼接的大小,以及比例的长短;在刺绣时也极为注重纹样的“题材”。所以,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由“用”而“美”,体现了水乡妇女“美用一体”的服饰造物理念。

在稻作生产中,吴东水乡妇女主要从事挑担、插秧、掼稻等劳动,因此,她们上衣的肩部与肘部自然而然容易发生摩擦,导致磨损。[8]而当破损时,拼接衫的局部便可以更换掉,以此来替代打补丁,由此衣服正身便可较长时间穿用,这样不仅延长了衣服的使用寿命,同时没有补丁的衣服,显得更加的美观。[9]

作腰有护腰、收纳、保洁等作用。其本身的功能是撑托腰部,吴东水乡的劳动妇女长期从事水稻劳作,有大量弯腰动作,当她们穿上由好几层缝合而成且带有刺绣穿腰的作腰时,作腰紧贴腰部便会产生一定的支撑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作的疲惫;作腰两层之间还有贴袋,贴袋里可以放置物件,起到了收纳的作用;而对于保护和清洁的作用,束腰穿着在裙子之上,它在最外一层挡住了最容易脏污的位置,换洗时也显得格外方便。此外,作腰中的镶拼出于节省,故不用整块布来做,同时,小面积的镶拼成为一种点缀,也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而对于用纽扣来连接的穿腰与作腰,若束腰损坏,则可解下布满刺绣的穿腰,移至新束腰上继续使用。[10]既节省,又美观。

2.2 美学意义

近代汉民族服饰一般多在领、袖口作装饰,而对于吴东水乡的民间妇女的服饰,却在各个部位中运用了多种工艺,为简单朴素的服饰增添了许多色彩。

从整体上看,水乡妇女的上衣为平面的设计,相对比下,下装的作裙则呈现出立体的造型,作裙中的褶裥工艺用装饰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立体效果,使得平面与立体更好地结合,凸显了服装独特的地域风格。虽然妇女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但她们依旧有着审美追求,于是她们发挥聪明才智,在褶裥上再饰以几何形纹样,又或是万字纹样,将刺绣与水乡服饰的其它制作工艺密切配合,使得相关制作工艺得以美化与简化,也更加突出了褶裥的视觉肌理效果,为原本相对朴素的服饰外观增添了别致的风采。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的整体色调多为纯度变化和各种明度变化的蓝色系,但作为装饰的辅助色彩却十分的丰富,尤其在服装的刺绣以及拼接工艺中,刺绣是利用各种彩色的线在面料上饰以不同的纹样,色彩分明的刺绣与服装本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丰富了服装的装饰效果;而拼接则是将纯色面料和布满图案的面料相组合,不同颜色的面料形成了强烈对比,带来了抽象的视觉冲击,使得美观和实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此外,如此丰富的色彩搭配与装饰,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当地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心理,成为了当地自然风光的缩影,进一步体现了服饰的环境美。[11]

2.3 核心元素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拼接运用普遍,比如拼接衫和作腰。拼接衫运用拼接组成一件完整的上衣,其拼接方式根据走向分为竖拼和横拼两种,竖拼为垂直走向的拼接方式,横拼为水平走向的拼接方式;而作腰中的镶拼则是小面积的镶拼,拼接装饰于作腰的两端上角,对服装起到了点缀作用。对于服装中拼接的面料,一般为纯色与饰有图案的异色布拼接,且其中的图案大多为几何纹与碎花纹,一般以机织印染工艺来完成。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还运用了独特的工艺手法,基于水田劳作的特质,吴东水乡妇女们的动作弧度比较大,要无障碍地完成弯腰、下蹲等插秧与耘稻时的常规动作,就需要裙子有足够的松量与空间,在作裙上增加褶裥,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作裙中的褶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裙片上直接捏褶,在裙腰两侧制作一排密密的褶,另一种则是先用一小幅布料进行捏褶工艺,待完成后再将褶裥与作裙其他部位进行拼装,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事生产劳作的水乡妇女通过刺绣做成纹饰装饰于服饰中。其绣法一般都较简单,且色彩鲜明、跳跃,流露出了淳朴的乡土气息。在她们的作裙中,褶裥上的刺绣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起到了固定褶裥的作用,其刺绣纹样一般为几何纹或万字纹。除了作裙上的刺绣,穿腰上有时也会饰以五颜六色的刺绣纹样,比如花卉、鱼、藕等等,有些甚至是好几个纹样的组合,形成和谐、吉祥的寓意,也补充了后期的装饰效果。

3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在宾馆制服设计中的应用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它的特征和元素也很适用于宾馆制服的设计,将吴东水乡的妇女服饰进行替换再生、解构重组以及夸张变形,可以进一步促进传统民间文化的发展,使制服文化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特征,实现宾馆制服的创新。

比如苏州某宾馆,它的灵感来源于水乡特色,其装潢汲取了水乡元素,总体呈现出水乡风格;而在宾馆人员的服装中,为使制服与宾馆的建筑风格、装饰环境相协调,体现地方特色,便在制服中也融入水乡特色,将现代感与水乡特色相结合,使得在凸显宾馆制服特点的同时,又进一步强调了宾馆的整体风格。

3.1 替换再生

替换再生是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的局部进行改良、替换与应用。在宾馆中,不同的岗位其制服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岗位强调其审美性能,而有些则重视其实用性能,因此,只有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再融入水乡文化,才能使制服更加完善。

在宾馆中,宾馆前台收银员代表了宾馆的形象,负责在前台收费、处理订单信息等,因此她们的动作幅度较小,且对制服的美观度比较重视。在制服设计中,又大又长的袖子会阻碍她们的手部活动,而短小的袖子会更加利索,便以中袖替代长袖,同时缩小袖口的围度,如下图5所示;此外,对于衣服的拼接只作袖口与袖肘的拼接,即袖口与衣身用同一种蓝色布,而袖肘则用另外一种花卉纹的白底碎花布,这是因为收银员在进行收银的动作时,袖口与袖肘容易磨损与玷污,此处进行拼接不仅可以在破损之后替换,更加环保,同时异色布的拼接更美观,也更加突出了吴东水乡服饰的文化内涵。

图5 收银员制服设计

3.2 解构重组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的一些元素适用于宾馆服务员的服饰,将水乡服饰的构成元素进行拆分、组合与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员制服的功能性,同时还可以美化它的外观。

宾馆餐厅部服务员制服强调轻便感、舒适感,既要体现审美性又要兼顾到工作的便利性,因而其着装应当在符合活动、耐脏且强调其审美的前提下进行设计。针对餐厅部服务员的服饰,袖口这些地方要适当地防脏污,同时要将其制服的腰部、袖部以及下摆设计较宽松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但又不能太过于臃肿。因此,可以从拼接衫和作腰等服饰中提取元素来设计服装。拼接衫的特点是将容易磨损、脏污的地方进行拼接,这样以便将破损、脏污处替换掉,使服装寿命更长且更美观;于是,将服务员的袖口以及衣身部位进行拼接,衣身的上半部分用纯白布料,下半部分的中间和袖口拼接白底蓝碎花布,由此来防止部位的脏污;由于服务员在活动时,动作幅度比较大,服装就需要一定的松量与空间,所以对于衣袖和裤脚,可以直接采用喇叭型袖口和裤口,而服装的腰部和下摆则借鉴作裙中褶裥工艺的性质,将衣服与作裙合二为一,如图6所示,将上衣腰下部分的中间拼接一块白底碎花布,而腰身的两侧则用另一块纯白布料制作成褶裥的形式与其他部位连接,这样设计使服务员穿着后,服装能有一定的松量,便于活动,同时,上衣两侧形成的褶裥在服务员进行相应动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空间,对于经常走动,容易汗流浃背的她们,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此外,在制服腰间的褶裥上还饰以几何形纹样,起到点缀的作用,丰富了服饰的整体外观。这样设计使得此款制服在满足服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也达到了较好的审美效果。

图6 服务员制服设计

3.3 夸张变形

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的实用性很强,对于宾馆保洁员的服饰来说,存在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将水乡妇女服饰中的元素进行夸大或缩小,可以进一步达到更好的实用效果,同时也更凸显水乡风格。

客房部保洁员需要的是卫生整洁、便利且耐脏的服饰。由于保洁人员容易弄脏衣服,且经常会携带一些钥匙、房卡等小物件,因此收纳与防脏污对于她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吴东水乡妇女服饰中的作腰便有这一性能。作腰分为两层,在这夹层中存在着贴袋,起到收纳作用,并且作腰本身还有护腰、保洁的作用,所以将作腰中的口袋元素与防玷污性能提取出来,进行夸大处理,设计出一款新的作腰,可以进一步完善保洁人员服饰。如图7所示,首先,将作腰以口袋的形式出现,将其用缝合线一分为二,形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大梯形口袋;其次,口袋的外面一层用蓝色的防水、防脏污面料,而背面用碎花棉布与其缝合,里面一层则用纯蓝色棉布;最后,口袋的左右上角分别用暗扣加以固定,做可翻开的形式;作腰由此而来既起到了防脏作用,两个能翻开的大口袋还起到了强有力的收纳与装饰作用;除此之外,对于袖口、袖肘以及上衣底部围腰未覆盖的部位,借鉴拼接衫,采用不同布料进行拼接,以便部位磨损、脏污时能进行更换。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与职业需要,使得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乡服饰与商业设计能够更好地结合。

图7 保洁员制服设计

4 结语

吴东水乡民间妇女服饰是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汉民族服饰,它保留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它表明了穿着者不仅是一个劳动者,有着物质需要的追求,还有着精神需要的追求。在将水乡服饰中的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取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并将其植入宾馆制服设计中,一方面,是对民间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延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适用于宾馆制服设计的“美用一体”特征也为宾馆制服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宾馆制服功能及审美方面的需求,并且提升了宾馆制服的文化内涵,拓宽了其设计发展的道路。

[1] 梁惠娥, 周小溪. 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手工技艺的审美特征及传承原则[J]. 民族艺术研究, 2013, 26(06):127-132.

[2] 崔荣荣, 高卫东. 江南水乡民间服饰符号化元素研究[J].纺织学报, 2007, (02):104-107.

[3] 陈研, 张旭. 苏东水乡民间妇女作裙制作技艺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 丝绸, 2020, 57(08):122-127.

[4] 张竞琼,曹喆. 江南水乡民间服饰与稻作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 4.

[5] 沈天琦, 梁惠娥. 江南女性服饰的形与色研究[J]. 服饰导刊, 2016, 5(1):39-45.

[6] 张竞琼, 钟铉. 江南水乡妇女服饰的镶拼功能与渊源[J].纺织学报, 2007, 28(8): 87-90.

[7] 梁惠娥, 张竞琼, 刘水. 探析胜浦水乡妇女服饰特色工艺的设计内涵[J]. 装饰, 2010, (06): 108-110.

[8] 梁惠娥, 程冰莹, 崔荣荣. 江南水乡民俗服饰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9, 22(06): 35-37.

[9] 张竞琼,张宇霞,徐健飞.立足于美用一体化的角直水乡妇女民俗服饰[J]. 纺织学报,2002,23(6):86-88.

[10] 张竞琼, 梁惠娥. 拼接的意义——论江南水乡妇女民俗服饰[J]. 装饰, 2005, (3): 60-61.

[11] 宋倩, 张竟琼. 苏南水乡妇女服饰的装饰手段解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1(09): 49-52.

Research on Wu Dong Water Town Uni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otel Uniform

XIE Jia, ZHANG Jing-qiong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122, China)

Wudong Water town refers to the area east of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 series of folk women's clothing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derived here. This series of clothing not only meets the applicability of clothing, but also meets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wome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s clothing in Wudong Water town, such as spliced shirt, waist and skirt, and extracts the elements integrating beauty and use, and then applies them to the hotel uniform, 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hotel uniform,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Wudong Area; Women’s clothing; Beauty with a whole; The hotel uniforms

张竞琼(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与服装史论.

TS941.2

A

2095-414X(2022)01-0064-05

猜你喜欢

水乡宾馆服饰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梦里水乡画里藏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宾馆在哪里
新水乡歌
Wearing History
空中宾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