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2022-03-05孟雯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非遗审美教育

孟雯

摘 要:新时代下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生活化的审美教育。美术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新技术的发展都依托于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美术教育也承借了科技发展的东风而获得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关注美术教育前沿问题,不单单是优化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更能够从其中发现更多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从而优化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使美育进一步地走进大众生活。因此,从中国美术教育的新技术与新手段以及美术教育教学经验出发,对美术教育中的前沿问题与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以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非遗;审美教育;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美术教育逐渐呈现出理论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倾向。从“北宋画学”到“图画手工科”,再到如今的美术课,我国的美术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西方国家美术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中外美术教育在这样的互相融合与发展中,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迭代,产生了更多的新思想与新理念。在新时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正如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所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一样,美术教育的作用始终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现代科技使美术教育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如虚拟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术教育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这一点在美术课这一课程名称的更改上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美术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图画”课上,而且还引入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以美术教育刊物为载体,形成了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体系,课程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学科概念,它逐步有了制度化的显现,并产生了课程标准这一概念。随着美术课程标准被不断地细化和标准化,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更多的是在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的提升。同时,如今的美术教育也并不局限于美术创作,而且还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美术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激励下,各美术院校、团体协会、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个人都在积极地进行美术创作,无论是重大美术创作工程还是美术教育支教实践或培训、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美术在推动地方发展方面的社会作用都在逐年加强,这些举措不仅为部分地区改善了基础文化艺术设施和环境,而且还为相关地区补充和培训了艺术师资与人才,对提升地区大众的审美素养和生活幸福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很多地区虽然在经济方面有所欠缺,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所以应借助美术教育的力量,将这些文化、美术内容转化为经济生产力。比如,可以运用新技术、新思想将本土化的非遗文化转换成为商品,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新兴的文创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人们运用非遗文化的美术视觉创造和衍生出一批周边产品,并吸引游客或相关客户进行购买和传承。一些地区还从美术设计领域聘请了大批专业设计师,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这些设计师从非遗本身的特点出发,不只是对传统工艺的图案或色彩进行改造,还在尊重当地文化、保留当地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经验,使非遗传承人找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比如,可将传统工艺应用于服装设计、家具设计中,从传统工艺中提取经典图形用于农产品包装设计,或建立传统工艺纹样数据库等。也有许多高校教师到非遗文化所在地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使非遗能够转化成一种更具专业性、体系性的文化,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承与弘扬。

非遗的活态保护离不开传播与共享。越来越多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使非遗传播得更广。一些非遗传承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作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传統手工艺品。比如,针对儿童开发了一些可供动手参与制作的材料包,针对年轻人开发了一些手机壳、耳机等文创产品。目前文化场馆、广场、商场等都会积极举办很多非遗体验活动,吸引人们近距离了解、感受非遗的魅力。近年来,新媒介与新科技的涌现,使非遗有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也更加凸显非遗的共享性和独特魅力。

因此,非遗作为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内容,本身就具有美术教育的作用与传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非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多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与体现,所以在新时代应将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进行完美融合。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美术馆的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在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极富挑战性。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虚拟的三维立体空间,创造出真实的模拟效果,使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人类学角度来看,相对于文字而言,人们更容易记住图像、视频、音频信息,因而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更有利于美术概念的展现与受教育者理解美术。创作者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设计自己的作品,并利用此技术更好地调整作品。此外,数字博物馆与艺术馆的兴起也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线上展馆展出的作品,人们只需打开网页,并操作鼠标键盘,就能够身临其境地参观名画。人们通过移动鼠标,还能像走入馆中般地调整视野,从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观。并且每幅画面或每件文物的前面,还能够提供有声的、详尽的文物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数字博物馆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观方式。人们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便能够领略文物的丰富内涵,并通过文物的介绍提升审美能力,看懂并了解文物的美。

美术馆或博物馆本身其实就是一种美育意义的存在,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以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和感受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

三、混合式教学的兴起

线上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新手段和新形式,在美术教育领域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电子产品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线上手段寻找和收集学习资料,尤其是美术这种依靠视觉表现的艺术形式,直观的图片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其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美术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艺术创作的要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进行创作;再次,混合式教学平台能将平台资源的呈现功能与使用反馈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在线网上教学、师生互动、网上答疑和教学管理等多种功能;最后,相较于传统教学中不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美术学习。

总的来讲,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和不断的进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高校及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地趋于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线下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在不断影响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基本走向。

四、美术教育的全民化与终身化

美术教育的呈现方式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大众的审美体验与美术鉴赏能力是美术教育结果的体现。以美术馆为例,如今美术馆的经营取向常以全民为对象,以终身为范畴,以精致美术为内涵,且兼具多种功能,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参观体验。再如,美术馆内的展览方面也逐渐变得公共化,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实行低票价,注重大众的个别差异与教育对象的差异。此外,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培养了很多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讲解员,以为不同的受众提供服务。这使得大众逐步有能力、有机会接触优秀的艺术和文化。当大众走进博物馆或美术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在接受一种具有审美意义或文化意义的教育。在这样的一种积极和润物无声的影响下,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对于美的认知都会有更长足、深远的发展,使美术教育在更易于传播的形式之下对大众产生更加有效、实际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当我们在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时也会发现,当今社会的审美水平并未能及时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由此而衍生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最丑建筑大赛,每年都会经过群众的投票产出许多令人咋舌的“奇葩”建筑。群众票选出的建筑大多是造型奇特,配色缺乏美感,或者是表意不明、粗制滥造的一些大型建筑。如最近大热的重庆武隆“飞天之吻”,配色较为粗糙,意义不明,与自然景观无太大联系,而且也并不能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更无法体现出一种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最丑建筑中的雕塑或建筑,恰恰反映了公共审美亟待提高的社会现象。那么这样的一种现象就要求美育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优秀的文化、优秀的美术作品渗透每个角落,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美,也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比如美术馆可以与机场、地铁开展合作,将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融入广告或墙绘中,使人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不断地发现美,欣赏美,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时代下的美术教育意义不是体现在美术课或者是形式化的培训和技能上,而是来自生活,来自环境,小到室内的一件摆设,大到一场美术展览,无不体现出美术与审美教育的意义。因此,美术教育不应是脱离大众而存在的,而应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提升全人类审美为基调的。正如徐渭所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美术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国大众的审美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美育的逐步重视,而随之产生的美术前沿问题,经过不断的革新、发展、探讨,也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变成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离不开美术,而且更需要美术来治愈自我,提升自我,展现自我。

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美术教育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更丰富也更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审美培养与心理层面的发展与干预,都需要美术教育的参与。美术教育的影响是具有滞后性的,可能我们接受了生活中的某种审美感受,但是只有在以后的经验中才能体会和运用到。因此,美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使人们能够真正地走进美,爱上美,并懂得欣赏美和学会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卢禹舜.充分发挥美术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作用[N].文艺报,2020-06-12(5).

[2]赵偲汝.非遗扶贫,激发乡土文化的创新活力(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N].人民日报,2020-10-25(8).

[3]陈晓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以学前教育绘画基础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1(19):170-171.

[4]左衛尹.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评《当代美术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0(5):116.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技术非遗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