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实践

2022-03-03张淑娇郭桂全王力川董丽丽张江玉霍素慧

邢台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化学

张淑娇,郭桂全,王力川,董丽丽,张江玉,霍素慧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课程思政”是指用全课程育人格局、建设全员参与的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各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两者的高度有机结合,指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2-3]:(1)课程思政的基础是让教师首先接受教育,达到“有教育思想素养、有职业道德素养、有知识素养、有能力素养”的好老师标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和帮助。(2)在专业课讲授中耳濡目染地引领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3)“课程思政”的实施目的是,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使学生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融入到思想中、行动上,形成文化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想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要将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好好利用起来,通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在课堂上发挥到极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得到满足;要想使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得到落实,就要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起来[4]。所以当下的思政教育应该贯穿于高校的各个学科当中,与各科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体现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更有助于落实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众多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过程中,作为传统优势学科,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实践,具有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一、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每个人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发展。学校注重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等公共必修课程。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学习积累到一些思政的基础知识,但是知识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远远达不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目前,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的课程建设多数是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根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进行探索与改革,尽管这些改革适应了工科发展的根本规律,但在思政方面与专业课程融合较少,融合程度也较浅,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

由此可见,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有利补充。因此,挖掘出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中隐藏的大量思政元素,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实现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坚持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5]。

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

(一)化工原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单元操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单元操作过程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推动单元操作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无数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这些鼓舞人心的真实事迹,激励自己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激发探索科学的勇气,增强作为未来化工工程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明白个人与国家共进退的道理,为了祖国的发展和荣耀更加努力的学习与创新,为我国强大的化工技术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专业性人才[6]。

其次,在解析化工原理课程实际案例过程中,例如:用试差法求解精馏过程操作型计算的问题时,复杂而繁琐的解题过程可能会出现多次失误或者结果错误的情况,有些失误会导致我们前面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只能从头开始,所以有些步骤需要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做,也可能一个数据需要计算很多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以及克服困难得出结论的决心,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耐挫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

(二)化工热力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精髓课程之一[7],但是,化工热力学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枯燥、抽象和繁琐,所以要想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就要想办法结合生活实际或情景设置,将学生带入到专业知识中[8],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比如,当讲到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冰箱和空调等具有制冷功效的家电[9],冰箱有很多类型,类型不同,制冷原理自然也就不同。但是最常见的压缩式冰箱的制冷原理就是由电动机提供能量,使用压缩机对制冷系统作功,然后利用制冷剂,通过蒸发汽化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使我们的食物得到更好的保鲜;空调的制冷也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进行的,所以我们才可以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感受到丝丝凉意。由此可以看到化工热力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便利。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的方法更加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提起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励学生热爱专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寓教于乐。

(三)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中接触最早的专业课,这个阶段正处于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的转变,还有学生在心理、眼界和思想上的转变,所以要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对专业课程有另外一种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为专业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积极向上、三观正、素质高的有用之才。

比如在讲碳原子结构时,一定会延伸到它的同素异形体,以石墨烯为例,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一种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比如电、热和机械性能,其应用主要体现在原材料、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10]。石墨烯在纺织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一种可以抵抗细菌、抑制细菌、吸湿排汗、清爽透气、手感柔软的材料,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的需求。这是由于自身的层状结构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以直接将细菌的细胞膜刺穿,导致其内部的核糖核酸泄漏,最终造成细菌死亡[11]。通过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当今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有兴趣、有动力、有信心学好自己的专业,早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工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高分子材料密不可分,高分子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在生产实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2]。因此,在讲解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时,可以从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应用入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纤维素是一种大分子多糖,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纤维素在棉、亚麻和一些普通木材这些常见的物质中含量很高。这些都是生活中大家能够经常接触到的,学生并不会因感到老师讲的东西很陌生而产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影响听课效率,所以从生活应用中创设学习情境会让枯燥的专业知识落地,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与生活密切贴近,学术专业与趣味性兼得,同时提高了授课质量与育人效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类发展至今,高分子化学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高分子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例如,塑料就是一种会产生大量白色垃圾的高分子材料,大多数塑料不容易降解,并且易燃。燃烧时,它们会产生有毒气体,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此以往会在很大程度上污染空气和环境,加剧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枯竭,因此,在讲解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材料时,教师应呼吁学生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着重强调有关保护环境的知识,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让环保意识在学生的心里扎根。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能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基础,让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宝贵品质。

三、化学化工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发挥的作用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的多家医院出现了从未有过的肺炎病例。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已经确定此次新型肺炎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演变类似于多年前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在这场令人恐慌的疫情中,化学化工在本次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年春季教学将课堂搬到了网上。疫情期间,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慌忧惧,这是人之常情,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接受自己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直面不可回避的现实,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门功课。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开学第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生命的意义,掌握知识的重要;明白正是无数负重前行的逆行者,为你我托起岁月的静好,从而真心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相信这将嵌入同学们的成长记忆中,当同学们将来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时,会将这种信念与精神化为奋斗的动力。

在此基础上,设置话题让同学们讨论化学化工在新型冠状病毒这场疫情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它可以提供病毒的检测与化验技术,可以生产口罩、医用酒精等物品,可以为医疗器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改造,等等。通过自己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化学化工的重要性,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危险来临时,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危险。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国家有利。“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结合生命教育、信念教育、专业教育,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

四、结语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于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让理论丰满化,实现“二合一”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在课堂中体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将传授知识与引领价值相结合,学生的专业化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重视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养,实现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新一代的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化学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