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护理员实习中开设叙事教育课程的效果观察

2022-03-03王校宇周凌寒彭小苑黎小霞李巧萍

护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护理员共情人文

王校宇,周凌寒,彭小苑,黎小霞,李巧萍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国务院《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1 月1 日,我国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8.7%。其中,年龄在6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 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13.5%[1]。我国老龄化进展较快,且与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并进[2],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动使核心家庭功能削弱,“4‐2‐1 结构化家庭”“老年夫妇家庭”“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退化[3],社会、机构养老逐渐成为主流。然而,目前养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4],提升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十分必要。与医疗机构不同,养老机构需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更加关注老人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因此,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共情能力。叙事教育是一种通过解释、分析、重构教师和学生的经历,以达到教育目的和研究目的的教学方法。养老护理员最初由美国护理学专家Diekelmann 于1993 年提出并引入护理领域[5]。有研究表明,叙事教育丰富了课堂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情绪意识、共情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6‐8]。然而,目前叙事教育的研究对象多针对临床医学生和护生,较少关注以养老护理员为专业对口的学生群体。本研究通过对养老护理员实习生开展叙事教育课程,探讨叙事教育提升学生护理人文素养及提高岗位适应力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于广州市某养老机构实习的82 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人。观察组:男8 人,女33 人;年龄18~23(19.09±1.32)岁;专科16 人,中专25 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4 人,护理学专业17 人;户口所在地为农村28 人,城市13 人。对照组:男11 人,女30 人;年龄18~23(19.12±1.30)岁;专科19 人,中专22 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19 人,护理学专业22 人;户口所在地为农村25 人,城市16 人。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授课前准备 课程构建及授课团队共7 人,由2名硕士生导师、1 名护理学院教师、2 名临床护理专家、2 名研究生组成,前期均接受叙事教育相关培训。团队成员均为女性,学历:硕士5 人,本科2 人;职称:主任护师2 人,主管护师3 人,护士2 人。研究团队结合Charon 等[9‐11]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及课程开发体系构建叙事教育课程。授课前所有教师集中备课,统一教学主题和内容,确定授课细节。

1.3 教学方法设计

1.3.1 对照组 按照既往学习与带教方式,实习第1周进行理论与操作集中授课,实习最后1 d 下午分小组进行操作考核。实习中穿插教学,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能力考试。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5 个月的叙事教育。课程包含4 个模块,每周进行2 次授课,分别在周二和周四,每次30~60 min。模块一(理论授课):主要讲授医学人文知识,包括医学人文概论、同情与共情、与老人沟通、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临终关怀、医学与文学艺术、如何提高共情能力等,旨在理论层面加深学生对共情的认识。模块二(实践课):模拟老人日常生活,养老护理员在课上穿戴高龄者模拟体验设备,模拟老人视力模糊、行动不便的状态,体验老人简单的日常动作(如穿衣、吃饭等)都变得极为困难,该活动旨在以亲身体验加强学生对老人机能退化的认知。模块三(分组教学):进行叙事素材讨论,将养老护理员分为5 组,每组分配1 名教师,教师选择情感充沛、真实动人的叙事素材,例如书籍《最好的告别》、电影《入殓师》《飞越老人院》中的片段,引导养老护理员讨论,鼓励反思性思考,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人文主义的感知能力。模块四(分组教学):叙事写作,延续模块三的分组方式,教师收集学生与老人相处的案例,可以是养老护理员实习过程中的首次体验,或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鼓励其以多人视角描写事件经过。作品将在小组内阅读,由其他组员和教师给予反馈,该活动旨在加深养老护理员对换位思考的认识,培养医疗知识之外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测评工具及方法

1.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户口所在地等资料。

1.4.2 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 JSE‐HP 由美国杰弗逊大学Mohammadreza Hoja 博士编制,有2 个版本,分别用于测量医生、健康护理职业人员和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本研究采用安秀芹等[12]汉化的健康护理职业版本,量表经严格的翻译、回译与文化调试,其Cron‐bach's α 系数为0.750,重测信度为0.65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20 个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制,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 分,其中有10个条目反向计分。量表总分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在课程开始前(T1)、课程结束时(T2)、课程结束5 个月后(T3)分别采用JSE‐HP 进行评价。

1.4.3 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 CAI 由护理学专家Nkongho[13]编制,吴冰[14]对其进行校正修订,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1,各维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801~0.87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校正修订版CAI 共37 个条目,分为认知、勇气、耐心3 个维度,采用Likert 7 级评分制,从“完全反对”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 分,其中有13 个条目需要反向计分,总分259 分。量表总分与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在课程开始前(T1)、课程结束时(T2)、课程结束5 个月后(T3)分别进行CAI 评价。

1.4.4 观察组对叙事教育课程的评价 课程结束时向观察组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共10 道题,每道题包括同意、一般、不同意3个选项。发放问卷41 份,回收41 份,回收率为100%。

1.4.5 叙事写作坚持情况 在课程结束5 个月后(T3)调查观察组养老护理员是否仍坚持叙事写作。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分析,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多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点两组共情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比较 根据Mauchly 球形检验,JSE‐HP 评分P=0.157(P>0.05),满足球形假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对CAI 评分,经Mauchly 球形检验,P=0.690(P>0.05),满足球形假设,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组间比较,课程结束时及课程结束5 个月后,观察组JSE‐HP、CAI 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比较,课程结束时及课程结束5 个月后,观察组JSE‐HP 评分较课程开始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课程结束时相比,在课程结束5 个月后JSE‐HP、CAI 评分略有下降。对照组在课程结束5 个月后JSE‐HP、CAI 评分较课程开始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点两组养老护理员JSE‐HP、CAI 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1 不同时点两组养老护理员JSE‐HP、CAI 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组内T1 时比较,①P<0.05;JSE‐HP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 时间=116.76,F 组间=65.93,F 交互=34.29,P 均<0.01;CAI 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 时间=369.29,F 组间=424.06,F 交互=232.40,均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人数41 41 JSE‐HP 评分T2 116.39±1.73①112.80±1.74 8.66<0.01 T1 193.71±2.66 193.55±2.69 1.60 0.11 T1 111.22±1.71 111.56±1.57-1.13 0.26 T3 115.58±1.58①113.46±1.23①8.15<0.01 CAI 评分T2 210.10±3.48①194.71±2.30 23.68<0.01 T3 209.95±2.63①196.17±3.71①18.18<0.01

2.2 观察组对开展叙事教育课程的评价 观察组养老护理员认为叙事教育课程激发了学习兴趣(95.12%),培养了反思能力(92.68%),对未来工作有益(95.12%),在察觉老人情绪、帮助老人、缓解工作压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70.73%的养老护理员表示会继续进行叙事写作。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开展叙事课程的评价结果(n=41)单位:人(%)

2.3 叙事写作坚持情况 叙事教育课程结束时,观察组有29 名(70.73%)养老护理员表示会继续进行叙事写作,课程结束5 个月后,仅有3 名(7.32%)养老护理员仍坚持叙事写作。

3 讨论

3.1 叙事教育有助于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共情能力和关怀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叙事教育课程结束后,共情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此结果与邵静等[15‐17]研究结果一致。养老机构能提供更加细致的生活照顾和健全的医疗环境,然而受到传统养老观念、社会支持度等多方面的影响,机构养老比居家养老的老人更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情绪[18‐19]。而具有这些情绪的老人并不经常表露出来,需要养老护理员细心观察,主动提供帮助,因此,养老机构更加强调从业人员的人文敏感性。积极的措施有助于减轻老人的负性情绪[20],共情的表现不仅仅是“感受老人的感受”,而是在识别情绪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老人[21]。观察组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能够察觉老人隐藏的情绪并主动给予帮助,这种差异可能与叙事教育提高了护理员的共情敏感性有关。此外,对照组在实习结束5 个月后,共情能力和关怀能力较课程开始前有所提升(P<0.05),这可能与实习过程中护理员阅历提升、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从学生转变为养老护理员有关。

3.2 开展叙事教育有利于护理员适应养老护理工作 护理员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更加重视理论和操作,人文教育局限且实践性不强。由于课堂所学与实际工作内容的差异,实习初期护理员面对高强度的照护工作及性格各异的老人,极易产生倦怠感,职业倦怠是导致养老护理员不从事本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22]。实习阶段作为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开展叙事教育课程有重要意义。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和辨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照护理念的理解,提高护理照护工作中的抗压能力,建立起清晰的职业规划,提升职业自信;叙事教育是人的叙事,学生分享自己的实习经历与问题的应对方式,从他人的经历中得到启发,遇到同类事件时能够更妥善地处理;叙事写作是增强批判性思维,识别、表达情感并构建情绪反应体系的途径[23],坚持叙事写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应对困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有研究表明,较高的工作价值实现感与健康的心理水平使养老护理员对老人的态度更为积极,直接提高照护能力与老年护理质量[24]。在实习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员表现出较高的适应力,这可能与叙事教育加深了护理员对养老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积极心理素质有关。

3.3 叙事教育应持续进行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组护理员于课程结束5 个月后的共情能力与关怀能力较课程结束时略有下降,这种变化可能与护理员在实习后期独立上岗,工作繁忙,缺乏与老人交流的时间和精力等造成的共情倦怠[25]有关。在课程结束时,观察组70.73%的护理员表示会继续坚持叙事写作。然而5 个月后的问卷调查发现,坚持叙事写作的只占7.32%。因为叙事写作全凭兴趣,正式进入养老护理员角色后很难坚持;另外叙事写作对人文素养要求较高,缺乏专业的教师引导,学生对叙事的把控力不足。叙事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将认知转化为实践,因此,可将叙事教育作为系列课程纳入养老护理员继续教育体系中,通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学习,有效提升养老护理员的共情能力、反思能力,使之真正为现实所用,提高照护质量。

4 小结

本研究针对养老护理员实习生开展叙事教育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观察组护理员实习生的共情能力和关怀能力得到提升,对待老人更加积极热情,表现出良好的工作适应性,表明叙事教育有利于人文情怀的培养,但在课程结束后5 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实习生存在共情倦怠现象,因此,叙事教育应当作为长期课程持续开展。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评价对象仅为养老护理员实习生,不够全面,后续将纳入教师、管理者及所服务的老人等,多维度评价叙事教育课程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员共情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