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在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3-03张润琴王玲花

护理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相团体幸福感

张润琴,王玲花,封 钢

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 030045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的常见病,主要以躁狂与抑郁及混合发作,反复发作率较高[1]。康复期病人随着疾病症状的消失,以往歪曲的认知模式及病耻感并没有消失,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精神科病人的心理健康及幸福感越来越受到重视[3‐4]。苏柏梅等[5]报道观察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积极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有效[6],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积极心理干预报道较少[7]。本研究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期的病人进行了团体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太原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ICD‐10)中有关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②经过药物治疗,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处于康复期者;③病人或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能够全程参与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者。排除标准:①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②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④存在语言障碍,无法交流沟通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在研究结束后也给予同样模式的团体护理干预。

1.2 干预方法 所有病人经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均给予药物系统性治疗,接受精神病科常规护理。进入康复期后,两组病人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参与干预的护理人员均获得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资质,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2.1 对照组 接受精神病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健康宣教并鼓励病人参加各类娱乐活动(阅读、绘画、书法、健身操、棋牌类活动等);查房过程中予以心理支持,针对病人负面情绪进行疏导,缓解不良情绪,但该过程未采取积极心理学相关干预措施。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确定入组后,由研究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病人情况、个人成长史等,明确造成病人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前量表评定,介绍团体规则及内容,签订协议书。累计8~10 人为一组,每周2 次,每次120 min,共干预10 周。具体干预措施想:①团体建立。为病人提供一个场所,使他们置身其中能与他人自由地互动,并让病人了解此疾病的发展、转归等。认识症状,通过信息的传递,发放健康知识资料,并邀请专家莅临讲座,让病人感受到普遍性。②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团体带领者及组员反馈,了解自己的心理行为及适应不良模式。③情绪处理。在小组中表达和宣泄生活事件及创伤后被压抑的情绪。④赋予新意义。重构生活事件及创伤的意义,为幸福感奠定基础。⑤幸福分享。小组中,分享自己既往的满足与平静,当下的积极情绪包括躯体的愉悦、瞬间的感官体验和通过学习或教育获得的愉悦。⑥感恩教育。每天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美好事件,通过写感谢信、讲演、写作等方式叙述自己感恩的人与事,在耳濡墨染中,默化潜移中激发病人感恩情愫,学会以感怀的心态对待生活。⑦感应亲情。病人可邀请家人参与小组,相互正面表达,也可与亲人通话、留言,微信沟通,增强病人与家属互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病人感受家庭温暖与亲人关怀,善于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幸福感。⑧领悟人生。指导病人正确并熟练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如音乐放松、安全岛、正念放松冥想、注意力转移法等,提高病人自我情绪管理调节能力。鼓励病人阅读、书写或者表达关于人生意义、人生态度及责任方面的文稿,以积极的认知方式使病人感受人生真义,了解“存在意识”。⑨重建希望。讨论以往小组活动的收获,改善人际关系,增加责任感,引导病人重新建立生活信心、对未来充满希冀。⑩强化肯定。鼓励病人自行组织并为其他病人讲座,获得肯定及自身价值,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1.3 观察指标 采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8]、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9]对其积极品质、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程度进行评定。HEIQ 包含56 个条目,分1~5 级评分,计算总均分,从幸福感、目标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肯定、克服困难、学习成长6 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越具有幸福进取性,积极品质程度越高。SRHMS 包含47 个条目,采用0~10 级评分,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3 个维度,得分越高,健康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中文版21.0软件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和例数进行统计描述,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病人确定入组后,按照入组顺序单号入研究组、双号入对照组。截至12 月底,总共收集并完成病例数为研究组42 例、对照组41 例,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前后HEIQ、SRHMS量表比较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病人的HEIQ 均分、SRHMS 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HEIQ 均分、SRHMS 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干预前后两组HEIQ 均分、SRHMS 总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HEIQ 均分、SRHMS 总分比较(±s)单位: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值P例数42 41 HEIQ 均分SRHMS 总分干预前3.46±0.69 3.51±0.67-0.330 0.742干预后4.28±0.53 3.81±0.68 3.470<0.001干预前273.72±50.28 269.68±54.01 0.350 0.727干预后331.48±32.44 283.76±41.23 5.800<0.001

3 讨论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有上升趋势,且年龄趋向年轻化[10]。在住院康复期,病人心理状态仍然存在认知、情绪的异常,且精神疾病在社会中也处于被歧视的状态[11],从而产生负性情绪、不良的认知应对方式,严重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12]。梁永珍等[13]报道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支持性心理护理可以减少对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负性情绪,有助于病人自尊水平的提高[14]。传统的心理护理一定程度可以减轻病人的孤独感,丰富住院生活,但在提升病人积极品质方面疗效甚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张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15]。而积极心理干预模式从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情绪管理、培养积极情绪、有效的应对方式、改善生活品质、人际关系处理、主观幸福感提升、自信心训练、自我成长等方面培养病人的积极品质和幸福感[16],更强调整体的人的作用,加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促使病人更自主的加入并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发挥其潜能,注重病人对幸福、健康等积极事物的追求,以心理健康的改善为目标,从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建设[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0 周后,干预组HEIQ、SRHMS 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团体的形式,使病人在安全的团体框架内,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引导下能够自由互动、认识自我、享受温情、相互支持,激发病人心灵深处内在的积极力量,同时最大限度发挥病人自身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在家庭支持方面,通过邀请家属参与互动,鼓励家属参与到康复护理干预中,拓展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发挥其功能[19‐20],使病人情绪更趋于稳定,进而提升病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使其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21]。

综上所述,实施积极心理学团体护理干预,着眼于提升病人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幸福感的提升,激发乐观的心态,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临床护理手段。

猜你喜欢

双相团体幸福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双相型障碍概述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