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作品创作中的技法探析

2022-03-03吕富莲

大观 2022年1期

吕富莲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日渐提升,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凝聚著广西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内涵价值。挖掘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视唱作品创作技法的有益因素,尽可能满足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技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差异性原则,以及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是视唱作品创作的基本原则。从间接引用民族音乐素材、运用民族音乐作品的骨干音进行音调重构两个方面进行视唱创作技法探究,为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应用到视唱作品创作中提供一定依据,以推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视唱作品;创作技法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应用于视唱作品创作的研究”(2021KY1730)阶段性成果;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视唱练耳多元化教学实践探索”(2021JGB494)研究成果;2021年度广西教育厅中青年科研提升项目“西江流域民歌文献研究与应用”(2021KY0668)阶段性成果。

广西地区民族音乐素材多样丰富,被称为民族音乐的“歌海”,其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一部分,是推动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动力[1]。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极其喜欢音乐,并且将生活中诸多素材应用到民族音乐创作中,内容多元丰富,贴近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属性。由于区域环境的影响,质朴、朴素是广西地区社会群体的显著特征,广西民族音乐素材也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当下,如何创新广西民族音乐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性学科,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及感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作品创作。当代作曲家进行创作时,经常会引借各民族的特色民歌来产生独特的效果,从而展现当代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味[2]。一般情况下,创作者主要通过大量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片段获取灵感,吸收大量的音乐养分和素材进行视唱作品创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更新迭代和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民族视唱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广西民族音乐作为视唱作品创新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和可能性,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现阶段,诸多的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未被充分挖掘,使得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制约,导致创作者对音乐风格、民族文化及语言特征等要素的理解存在偏差。鉴于此,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视唱作品创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从两个维度提出了创作技法的创新,以助力广西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视唱作品创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视唱练耳是提升创作者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创作者通过日常的技法培养,准确定位乐谱的本质内涵,广西民族音乐视唱作品也不例外。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视唱作品创作中应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技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技术性主要是创作过程中的技法练习,包含作曲技法;而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加凸显了与受众群体产生共鸣的重要性。因此,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视唱作品创作融合发展过程中应保持高度清晰的思路,还要兼具教育和艺术价值,进而保证作品的鲜明特征。众所周知,没有价值内涵的视唱作品无法进一步凸显广西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若在创作过程中只是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音高、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基本要素进行“孤岛式”融入,势必脱离视唱创作的本质要求,或者会脱离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审美原则,这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视唱作品创作中应遵循技术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以达成弘扬和发展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

(二)差异化原则

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想使得视唱作品更加特别化,也就是防止同质化,要保证创作技法遵循差异化原则。采取不同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段,全面整合相关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资源,并将其融合到创作的全过程。创作者要充分意识到广西民族音乐的与众不同,全面激发受众群体的认同感,以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

广西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主要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12个民族世居于此[3]。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有益因子进行整理,充分掌握广西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语言特征、生活习性、历史背景及地理环境等要素,可以为视唱作品创作提供大量的民族音乐素材,同时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音乐风格、音乐题材、结构、语言等要素可以给视唱创作提供新思路。具体而言,若想保证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视唱创作的有机衔接,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重点聚焦民族文化元素,凸显民族性,避免创作出的作品缺乏民族文化内涵,过于空洞。此外,在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还应使广西民族音乐的音阶、调式等结构特点与现代化的视唱作品的和声、复调、曲式结构等因素有效衔接,从而使视唱作品展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二、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作品创作中的

应用技法探析

实践证明,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作品中的创作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民族歌曲的原生态元素和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民族性和艺术性的视唱作品,推动视唱练耳学科和广西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在创作过程中,立足于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采取合适的编创技法创作出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视唱作品,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间接引用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

此种创作技法主要是将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原生态的部分音乐曲调进行保留,而对另一部分的曲调进行创新,或者将广西民族音乐保留的曲调部分在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间接调置到乐曲的开头位置起到引导作用,还可以放置在尾部作为尾声,其余部分进行创新。可以采取同头换尾、同尾换头、中间变等创作技法,其中同头换尾的创作技法形式较为多样化,往往会将原作品的前部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而对后部进行创新。

譬如,民歌《妹你招亲就招我》(图1,原谱为简谱)流行于柳州市,它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流行于大后方,在动员民众抗战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此歌为G徵调式,拍子运用了四二拍子与四三拍子交替,音区集中在中高音区,旋律以级进和大跳为主。

笔者通过间接引用民族音乐素材对此歌曲进行视唱编创(图2)。该乐曲为F徵五声调式,为三个乐句。在视唱编创过程中,第一乐句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技法,应用了原歌曲的前两个小节旋律放置在开头作为引导进行了创新编排;第二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技法进行编创,应用了原歌曲的后两小节旋律,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关系;第三乐句采用了中间变的创作技法,应用了原歌曲的首和尾,对中间部分进行了旋律创新,开头部分的再现巩固了主题,结束部分的留用巩固了调式。乐曲整体保留了歌曲《妹你招亲就招我》(石榴青)的曲风调式、基本的旋律感和节奏型,但是视唱作品的拍号与结构等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视唱训练目标,调性改成了两个降号,音域在可演唱范围内,旋律运用了级进和大跳音程相结合,节奏丰富,旋律优美流畅,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从而保证作品整体质量。

(二)运用民族音乐作品的骨干音进行音调重构创作

这种创作技法主要是从广西地区的民族音乐素材中总结、提取及凝练骨干音,进行音调重组和重构,从而发展成新的音乐主题。此种创作技法对广西民族音乐旋律出处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在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应体现出广西地区民族音乐的曲调风格。它是用原歌曲的音乐元素提炼出新的音乐主题,对音乐素材的旋律、节奏、拍子进行重组,很难看出民歌原型,但可以创作出具有地域性的民族音乐风格的视唱作品,创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骨干音的显著优势和有益因子进行自由创作,用独特的音乐创作形式描述广西地区民族音乐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譬如,广西京族民歌《党的恩情深似海》(图3)流行于防城县(现防城港市)江平镇巫头村一带,歌曲为D宫调式,交换拍子,从高音区刻画整体曲风,以宫、商、徵、羽音为骨干音,融入了偏音清角,在最后两小节运用了环绕式的方式进行宫音结束。

谱例4是笔者通过提炼原歌曲的骨干音借鉴此创作技法进行视唱创作的作品片段(图4)。

原歌曲属于京族民歌中的海歌,在进行视唱创作时,根据海歌的音乐特征,音高大多在高音区,节奏型组合上比较自由,采用紧凑型节奏和宽松型节奏相结合,体现出海歌曲调高亢和节奏自由的音乐特点。装饰音、大六度音程、切分音的运用使演唱者在演唱时感受京族民歌独有的韵味。在视唱练耳训练中不仅有大跳音程、节奏等方面的难点,也有对民族音乐风格的体验,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具有一定作用。

三、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在视唱作品创作中

应用的思考

(一)以民族属性为切入点,创新视唱作品创作理念

随着受众群体对民族音乐视唱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大众对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要求逐渐发生变化。为满足社会群体对广西地区民族音乐内涵的追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视唱作品,应充分利用广西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诸多优势资源要素,不断转变创作理念。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广西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要素,充分结合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人文背景、生活习惯等,立足于市场需求和人们的价值需求,结合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视唱作品。具体而言,要保证广西民族音乐视唱作品能够满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必须立足于广西地区的民族特征。众所周知,广西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内涵价值,可以给予不同群体新的创作灵感和思路。创作者必须从宏观角度对广西民族音乐进行系统解读,掌握广西地区的文化精髓,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优质的广西民族音乐资源,积极吸取养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作品创作之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以民族属性为导向,凸显视唱作品的民族性

要保证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视唱作品创作产生很好的融合效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立足于视唱作品的民族特征。众所周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内涵价值,给予不同群体新的创作灵感和思路。具体而言,若人们只是一味模仿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其内涵表达,势必造成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根”和“脉”受到损伤,保护、传承和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在视唱作品创作过程中,在对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进行个性化创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地区的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典型做法和先进模式,是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和视唱作品创作有机衔接的必然举措。因此,视唱作品这一创新性载体,必须兼具受众群体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双重功能。具体而言,在实践过程中,对广西民族音乐素材的音乐风格、音乐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法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进行视唱作品创作前必须处理的问题。

综上所述,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代表了广西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将广西民族音乐素材融入视唱作品创作,无疑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彰显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应立足于受众群体的内在价值需求,积极整合广西民族音乐优势资源,积极遵循科学的创作原则,探索可行性创作技法。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民族化的视唱作品创作,发展广西民族音乐,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广西民族音乐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增强民族自信。

注释:

①谱例选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第354页。

②谱例选自《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第1026页。

参考文献:

[1]周智艺.广西民歌在中职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J].艺术评鉴,2020(14):127-129.

[2]马莹莹.广西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J].歌海,2011(4):31-33,37.

[3]戴伟.广西本土民族音乐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探索[J].音乐创作,2018(12):145-147.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