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视野下的地域音乐文化认知

2022-03-03杨倩

大观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文民族特色

杨倩

摘 要:音乐是听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也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价值取向。基于此,以地域音乐文化认知为切入点,从人文视野出发分析音乐风格与地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音乐认知,阐释音乐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人文视野;地域音乐文化;精神力量

音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其自身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和积累。在其演变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识不断发生转变,也在不断地反思与更正中对艺术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定义。从宏观角度来看,音乐文化反映了人类的审美、娱乐方式、技术等多个方面内容的演变进程,且各个民族都在千百年来的祖辈繁衍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也是音乐文化能够体现出民族风气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足以说明音乐不仅仅局限在娱乐、技术和形式这些浅显的层次上,更承载着人类的物质与精神寄托。与此同时,音乐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会由于地域、民族、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也就衍生出了新的概念:文化相对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拥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会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且每种文化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其他文化映衬出来,同时又只能运用自己的价值体系来衡量。

一、音乐风格与地域

不同国家的音乐展现出来的特质都与其地域的文化进程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七大洲中,亚洲的面积最大,且无论是种族分布、民族构成,还是语言体系和宗教信仰,都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种纷繁交错的人文环境影响下,不同地区的群众相互交流,彼此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渗透,最终使得亚洲的音乐形式和内容获得了极大的延伸与拓展,使亚洲成了世界上音乐色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尽管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在人类繁衍和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交融,但亚洲的几个主要地区还是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音乐风格。

在这其中,有着上下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十分悠久的人文历史,其音乐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古往今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演变,不断调整,以不同的形式和姿态展现在大众视野中。由于华夏民族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音乐展现形式也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纵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民族音乐凭借着自身的人文特色和多元化的民族风情展示出了更加鲜明的优势,特点也更加突出,不仅囊括了56个民族的别样风采,也针对过去的传统进行了延续和拓展,同时不同民族的音乐构成体系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除了中国以外,日本的音乐也与其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四大岛上生活的大和民族本身就拥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即便是制作了欢快的乐曲,但仍旧可以让听众从中品味出一些悲伤的情绪。从日本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日常反思与审视是社会性的问题,他们创作的音乐更加注重对个人感情的抒发,但整体的风格相对疏离。

此外,位于东南亚的越南地区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诸多中国文化,但在民族独立之后,越南的传统文化也融入了音乐的创作。相较于中国汉族音乐展示出来的大气磅礴,越南音乐更加纤细且优雅,尽管其音调结构与中国相似,是以五声调式为主,但却把一个大三度和一个小三度充分结合到一起,由此展现出自身的风格特征。

另外,印度的音乐也是值得一提的。该国的音乐与其自身的文化一样古老,且被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二、音乐风格与地理环境

除了地域上的区别之外,音乐风格的演变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自然因素的推动的,这些自然因素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阳光雨露等。大自然作为哺育人类的母亲,自然也会与人类的各种音乐创造活动紧密联系到一起。也就是说,音乐和地域、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例如陕北的信天游、河南的豫剧、广西的对歌等都展现了音乐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同理可知,那些驰骋在辽阔草原的牧民唱出的歌自然是高亢且嘹亮的,而那些捕鱼的渔民哼出的江南小调自然是宛转悠扬的,这两个地区的音乐风格必然会出现很大的不同。除了我国之外,那些处于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展现出来的歌曲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非洲激昂、热烈的鼓声就与东南亚轻柔的丝竹大相径庭。

从音乐的地域属性来看,音乐主要包括原生性、次生性和新生性三种类型。首先,原生性的区域音乐。该类音乐是我国地方音乐中最典型的类型。在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下,民间歌曲的传播是更为广泛的,可以传递出人们特定的精神向往。其次,次生性的区域音乐。这种类型的音乐通常会以相对稳定的区域形态为依托,并且会融合区域的历史、语言、地理、风俗等多方面因素,不仅包含原生音乐,也会有一些传播而来的音乐。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的传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外来文化和当地文化长期磨合,在筛选和消化之后才能够形成全新的形式。最后,新生性的区域音乐。相对于以上两种音乐形态来讲,新生形式的区域音乐和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松散,所以也具有打破界限的属性,大多以商业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从地域文化看音乐认知

在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人民群众对音乐的认知和选择会体现在音乐文化的塑造上,他们自身的经历奠定了音乐作品的整体基调,而后期的音乐文化也可以印证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应都源于他们自身感受到的世界。从地域差异性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域的个体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彼此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只有在共性中凸显共通性,才会支撑起整个地域的鲜明特色。而这里所提到的共通性,指的是群众在地域发展的基础上针对音乐这一定义作出的解读和分析。

在非洲,音乐更多是一种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被当作一种信号。非洲人民会通过击鼓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或者是宣布即将發生的大事,这也就意味着,在非洲境内,音乐传递出来的社会价值与功能都是尤为特殊的,甚至能够为特定的仪式交接搭建桥梁和纽带。就爱尔兰人民来讲,由于他们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诸多磨难和痛苦,同时也受到了各种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的限制,所以爱尔兰人民把音乐当作倾诉心事的窗口,当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媒介,在音乐中寄托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向往。

四、音乐中的精神力量

人类的精神活动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让音乐显露出了自身的特征。各类实践活动都被人类赋予了创造性的思维,同时在不断的演练和拓展中形成了具体的音乐,且音乐本身也具备重要的精神力量,如《义勇军进行曲》《马赛曲》等。这些慷慨激昂的歌曲都成了革命时期群众的精神食粮,支撑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这类歌曲中往往蕴含着非凡的精神力量和人文力量,而这些精神信念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可或缺的养分。在很早之前,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六艺中就包含了音乐这项元素,这也给音乐的传播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德智体美劳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内容,本身也包含了音乐这一重要元素[1]。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音乐能够支撑个体的发展,不仅可以反映现实事物的美好,也可以对基层群众的精神向往进行升华,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色彩。

虽然现如今并没有有效的办法确保每一个个体都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但在社会的发展中应当尽可能创造便于人人学音乐、懂音乐、爱音乐的条件和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激发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们获得更加充足的养分,获得更为强大的精神支撑。纵观我国音乐的发展,诸多作曲家和艺术家都在利用旋律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那些脍炙人口、千古流芳的作品都支撑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

总的来说,音乐承载着人类的精神与思想,体现着物质差异,所以必然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但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艺术,本身也在传播的过程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如果只把审美当作衡量音乐价值的唯一标准,那么必然会得到片面的结论,因为要想研究一种文化就必须纵观其整个的发展历程,利用文化相对应的价值体系进行衡量。人类作为文化的旁观者和创造者,应当在欣赏音乐的时候秉持着包容、开放的态度,要尊重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特色,并从中窥探不同地区的历史演变。与此同时,音乐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物化而成的结果,所以也可以作为人类剖析自我、反思行为的重要参考,帮助人类回归本真[2]。

五、地域特色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和渠道

中国本身就是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在环境与人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延伸出了多种类型的特色音乐文化,这些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可以进一步彰显民族的历史特征和风情。首先,传承地域特色音乐文化能够凸显地方的历史特色与风骨,不同的地域承载着不同的记忆,也拥有着独特的艺术文化情境。例如,我国的榆林是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接壤处的一块宝地,在地域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当地的音乐文化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底蕴,不仅种类尤为丰富,而且是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音乐交融的结果,具有十分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因此,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能够使地方音乐进一步深植于民族的历史土壤,让人民群众产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支撑起独属于华夏的文化领地,彰显出一个城市或者一方水土的魅力。其次,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进一步重塑城市的文化形象,推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持续发展。文化向来是旅游的核心内涵所在,旅游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天然联系是不可忽略的。民族音乐文化承载着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人文和风俗,这些要素都会凭借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流传开来,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就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每年都搭建民歌的舞台,不仅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也发挥出了辐射效应,进一步重塑了区域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品格,打造了具有鲜明风格的城市名片,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秩序。

与此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要想推动地域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有合适的介质和载体。在21世纪,地域特色音乐文化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与人民的精神寄托,只有將其上升到民族发展的层次,才可以凸显人文风情,凸显民间音乐的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具体来讲,特色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需要结合当地的舞蹈和乐器,融合各民族的风俗文化资源,让实践活动能够与旅游行业完美结合到一起。比如在开办音乐活动的时候,要制定更为鲜明的主题,突出活动的特色和风格,在形式上尽可能多多创新,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把民族性和时代性交融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除此之外,必须加大对特色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参与不同的旅游或者节庆活动,进一步激发大众对音乐的精神向往,召集区域的群众共同参与和营造,让音乐文化的价值得到延续。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音乐文化的有效突破口,它作为城市自身发展的文明脉络,既见证了区域的历史,又是重要的文化根源,能够打造区域的品牌形象,可以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分彼此,能够引导群众形成精神上的向往。具体来讲,城市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不同的朝代出发,窥探不同阶段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状况,而且要总结出音乐的主流类型。例如,玉林作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城市,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史,不仅见证了南北民族的迁徙和杂居,而且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内核,蕴含着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玉林的音乐以玉林八音为代表,舞蹈戏剧主要有木偶戏、粤剧等,与此同时,玉林的民间山歌也久负盛名。以上这些民间艺术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为音乐文化的传承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要想充分展现区域的特色,稳固音乐文化的根基,就需要梳理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统,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关键,定期举办展览会或者博览会,打造展示民间艺术的大舞台,让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能够聚集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民间音乐融入群众的生活,让老百姓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让地域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释放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六、结语

人文视野下的音乐文化具有更加明显的主观性特点,凝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精神寄托,并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意义,能显露出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所以对其的传承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本文从地域差异、地理环境、音乐认知、精神力量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音乐文化的内涵,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在未来,音乐文化应当获得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马莉.人文视野下的地域音乐文化认知[J].音乐天地,2018(8):62-64.

[2]谢黎华.人文视野下地域音乐文化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中应彰显“人文”特征[J].当代音乐,2016(22):32-33.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民族特色
人文时光(组诗)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MINORITY REPORT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传承 民族 文化
人文社科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