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古文里的“大概念”
——五下《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点评

2022-03-02执教何夏寿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杨氏夫子孔雀

执教|何夏寿

点评|周一贯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2 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 个生字。

2.创设情境,有创意地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整合课程资源,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是机智和聪慧。

【教学重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言语智慧,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一、趣味开课,读好课文

师:初次见面,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是什么呢?请竖起你的耳朵,准备你的掌声。

(用戏歌演唱)九岁儿郎小杨氏,妙语巧对孔夫子,如若杨梅我家果,孔雀岂非君家禽。

(生鼓掌)

师:我唱得有那么好吗?太谢谢了。介绍一下自己吧——演唱者:何氏之子。听懂了吗?

生:老师何姓。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

生:我是严氏之子。

生:我乃邵氏之女。

师:好一个邵氏之女!听你这么很文雅地一说,一下把我们拉进这篇文言文当中去了。好,请大家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出示课文,齐读)

师:不错,这里有两个生字,有两个多音字,(出示:应 子)我们再来读一遍,注意读正确。

师:听你们一读,我也特别想试试,可以吗?(师示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老师读得好吗?我介绍一下经验,主要是读出了停顿。请大家也安排这样的标注,再来读一遍。

二、理解文意,创意表达

师:全班这么一读,声音颜值特别高。为了奖励朗读出色,我请大家三讲故事。怎么叫三讲呢?一讲,是看着注释自己讲一遍;二讲,是同桌之间讲一遍;三讲,就是当着全班同学讲一遍。

师:我们五年级同学,已读过不少文言文。回忆一下,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之前我们学过哪几招?

生: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内容……

师:就这些吧,够用了。现在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先完成前面“二讲”。

(生自学,自讲,同桌互讲)

师:我看到刚才大家都完成了前“二讲”,接下来,我们进行最后一讲——哪一对同桌自告奋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展示你们的故事才艺?

(生讲故事大意。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注释中的重点词语“诣”“示”“乃”等。)

师:讲得不错。下面我们变换一种讲法,不知大家还愿不愿意参与。(出示)

小杨氏:当天晚上,杨氏之父回来了,小杨氏对父亲说:“老爸……”

孔君平:第二天,孔君平见到了杨氏之父,他说:“老杨啊……”

师:就是请你玩穿越,化身其中一位“大神”,给我们讲讲故事。

(生争相举手)

师:(选择一生)请问你是何人呀?

生:我是孔氏君平。

师:好,有请孔夫子开讲《杨氏之子》。

生:老杨啊,你那个儿子简直就是聪明绝顶了。昨天我去拜访你,你外出了。我就叫你儿子出来。你儿子看到我,很是热情,不但请我坐下,还拿出一盘杨梅招待我。我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果子。小家伙不但听出我是拿他的姓氏开玩笑,而且立马回应我,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雀哦!绝了绝了,真是绝了。虎门无犬子,虎门无犬子啊!

师:请问你姓啥?

生:吾姓王。

师:果然是王门出王子啊(生笑)。你的故事,不但讲清楚了原文,而且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好多自己的想法。比如,“你儿子看到我,很是热情,不但请我坐下,还拿出一盘杨梅招待我”;再比如,“这小家伙不但听出我是拿他的姓氏开玩笑”,这句话一加,为杨氏子为何这样回应找到了立论基础。这样很有创意地一讲,故事就显得生动有趣。还有最后“虎门无犬子”的夸赞,显得很自然很应景,因为这毕竟是当着小杨氏的爸爸讲,总得附带表扬一下老爸。好,我们用掌声表扬一下王氏君平,并隆重欢迎你重返课堂。

(生鼓掌)

师:有没有人愿意化作男一号小杨氏,学王氏君平的样,有创意地讲讲你的故事?

生:老爸,我给你讲一件很好笑的事。今天,孔君平孔先生来看您。您不是外出了吗?我见到孔先生,给他搬椅子,倒茶水,还拿出杨梅招待他。你猜孔先生怎么着?先生指着杨梅笑着说,这个是你家果子。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我姓杨,“杨梅”的“杨”,所以说这个是我们杨家的果子。我本来想说,那您姓孔,“孔雀”的“孔”,照您这么说,孔雀是您家的鸟雀喽。但一想,不能这么说,他是长辈,我这么直说,显得多不礼貌。于是,我就改成这么说: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孔先生家里的鸟雀哦!老爸,你说我说得好不好?

师:好,非常好。儿子,你这么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说,真让我颜面朝天啊!

三、感悟机智,背诵课文

师:三讲故事下来,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非常聪明的人。

师: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小杨氏回答孔君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可以看出来。

师:(板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般我们会怎样回答?

生:孔雀君家禽。(板贴:孔雀君家禽)

师:比较一下,与原文相比,小杨氏的回答变动了什么?

生:多了“未闻”,将“君”改为“夫子”。

师:从这两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从“未闻”两字中,我感到他说话很婉转;从“夫子”两字,我感觉到他很有礼貌,懂得尊重长辈。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他的有礼?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是说小杨氏替父招待孔君平,显得很有礼,很得体。我觉得杨氏子的情商很高。

师:好一个“情商很高”也!我们再来看提示语——“儿应声答曰”是什么意思,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就是立马说,顺着他的声音说。说明小杨氏反应敏捷。

师:如果设果招待主要体现小杨氏的情商高,那么巧对孔君平的调侃便属于——

生:智商高。

师:没错没错。这是个情商和智慧齐头并进的孩子。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对方不是孔君平,而是马君平,李君平呢?杨氏子会怎么作答?

生:如果是马君平,我想小杨氏会这样说——未闻马儿是夫子家禽。

师:马是家禽吗?

生:应该是家畜。未闻马儿是夫子家畜。

生:我来说李君平。小杨氏会这么说——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师:好好。我听明白了,不管是马君平还是李君平,或者熊君平还是梅君平,你们要将小杨氏的聪慧进行到底了。

师:课文中有直接评价杨氏之子的语言吗?(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是的。这篇课文写法很有特点,全文就是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这个句子叫总起句。这么好的故事,我们真该再好好地读读。

师:(出示无标点的全文)你们肯定知道,古人写文章的时候,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就这样。你还能读吗?

师:(出示竖排的全文)当然,古人写的文章也不是横着写的,没错,是竖着,就这样。你会读吗?

师:(出示小篆的全文)当然,古人的字跟我们今天也不一样,看着这样的字,你还会读吗?

师:你们真认识这些字吗?

生:不认识。我们是背出来的。

师:(出示空白幻灯)那估计你也会读这样的字了。

(生笑着背诵课文)

四、引入资源,升华主题

师:高雅的玩笑,是风趣,是智慧,也是艺术,深受百姓喜爱。老师看过一个戏曲,叫《九斤姑娘》。说古时候,乡间有个叫九斤的小女孩,才八岁,聪明过人。有个财主半信半疑,决定找机会去试试。有一天,他打听到小女孩家长不在,便一个人来到小女孩家,并敲响了她家的门。

小女孩隔着门问:“外面敲门的是谁?”

“是我?”

“你叫什么名字?”

“我的名字要用算盘算的。”

“你报来我算算。”

于是财主就自报家门(大屏出示):一斗半,两斗半,三斗五升四斗半,我是连名带姓在里头,请侬姑娘自己算。(特别提醒,这里的几斗几升是数学连加题,这里的“斗”和“升”是我国古代数量单位,一斗为十升。)

财主话音刚落,小九斤就说:“我知道,你叫石二。”并说了理由。财主听后大为惊讶,他问小女孩:“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呢?”小女孩知道这个石二在戏弄自己,便灵机一动,说:“我的名字也要算的。”接着她说:“一斤半,二斤半,二十四两三斤半,我是连名带姓在称杆,石二先生自己算。”这里的斤和两是古代数量单位。一斤为十六两。

生:加起来是九斤。

师:你说说,这两个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生:都是一问一答。

生:都是反映智慧的。

生:都是拿姓氏来调侃的。

生:都是小孩子和大人之间的问答,都是表现小孩子的智慧。而且都是古人,说明我们的祖先很伟大。

师:一样的孩子,一样的主题,都反映聪慧;一样的题材,都是拿姓氏做文章。这类故事有人把它们称作“机智故事”,自古就有,历史悠久,深受百姓喜爱。这类故事跟听相声一样,风趣、幽默。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徐文长的故事》,大家课后可以去找找看看,保证你喜欢。

【点评】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是推进中国语文优质教育的一件大事。其关键性的“大概念”之一是“语文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显然,“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一个观念或话题。这样的“大概念”无疑也应当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充分凸显认知的联通性和结构化,提升学生的思辨和创造能力,这不是不可行。何夏寿老师的这一课,应该是很好的例证。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它的“穿越”之妙。

一、古文与现代口语之间的“穿越”,突显了古今汉语的相关性。学习文言文似乎难点就在于古汉语的难以理解。其实不然。汉语从古代发展到现代血脉相通,在现代汉语,甚至是口语中依然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印记。本案就抓住了这一点,以巧妙的连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了古文与现代口语之间的“穿越”,这无疑是学习文言文的“本”。

二、读解古文与“变式讲故事”之间的“穿越”,深化了文言文的情感性。教师以灵巧的“百变式”,千方百计让学生把课文故事化,让学生走进故事去“现身说法”,这样做无疑是深化了学生们的情绪体验,使课堂充满了学生的那份“欢乐劲”。

三、“杨氏”与学生中的王氏、马氏……的“穿越”,让孩子走进故事,现身体验。这不仅让学生得以身临其境、得意忘形,而且有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现场提升。

四、读解古文与地方戏曲的“穿越”,让学生从狭小的书本中走出来,去融入绍兴地方戏曲的大天地。《九斤姑娘》在绍兴可谓家喻户晓,同样是在姓名上打哑谜,但却是与《杨氏之子》相得益彰。加上何老师多才多艺的现场演唱,无疑在融化民间戏曲方面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灵动。这是由此及彼地“打通”,体现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大概念。

五、“不失礼节”与“反唇相讥”的“穿越”,揭示了语言的智慧魅力。这是语文的主旨所在,也是智慧在言语交际中的深度表现。教师巧妙的提问出击,课文中的“未闻”曲说和“夫子”尊称,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在这里将口语交际的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篇课文的“小世界”与核心素养“大天地”是可以相通,而且是应该相近的。如何将2022 年版课标精神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本案是一个范例。

猜你喜欢

杨氏夫子孔雀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夫子的挑战
Fort Besieged
孔雀1
孔雀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夫子亦“愚”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