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孩子们的“纸短情长”

2022-03-02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静周记内心

吴 雪

(兰州市第二中学,甘肃 兰州)

犹记得多年前的班主任拜师大会上,我的师父赠给了我一本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在这本书中用这样一句话来解释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时的我,刚刚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位新手班主任,没有经验、缺少方法,全凭一身的热情和冲劲开展工作,乍看这句话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便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时光荏苒,转瞬间七年过去了,当我再次无意间看到的这句话时,内心深深为之触动。如今的我,在经历了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后,似乎慢慢地开始理解这句话的真谛,也慢慢地开始理解如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如何去推动、去唤醒……

初见

2020 年的8 月,我怀着紧张、激动的心情拿到了2023 届高一4 班的分班名单。看着名单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张张洋溢着活泼、热情、青春的小脸。对于即将成为一个大集体的成员们,我满怀期待!也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魄力!然而,第一次的见面确如一盆凉水般浇灭了我心中的激动之情。那一张张青涩的小脸上,有激动、有好奇,但更多的却是距离。

“也许是新的环境、新的同伴,大家难免生疏……”我这样安慰着自己,并开始想各种办法让孩子们“活跃”起来: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谈心。利用课后时间,我开始找每一位同学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梦想等等。但是这个方法收效甚微。由于缺乏真正的“信任”,孩子们的回答如交上来的答卷,中规中矩,礼貌和疏离。接着我开始利用班会去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班会课上,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上学趣事,组织各种班会活动……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们仍旧很“闷”;楼道里碰见,他们会腼腆地跟你打招呼,然后迅速溜走;无论上课还是课间,班里的氛围也总是过分的安静。就连任课老师都调侃着我们班这与生俱来的“文科”属性。每每听到其他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活跃的氛围,我的内心都有一点小小的羡慕,更为如何破冰而焦虑烦恼。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在整理房间时翻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毕业留言册。和普通的留言册不同,那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笔记本,但是,在这个笔记本里面却满满承载了每一位任课老师、班主任、同学们真挚的话语与祝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在脑海——或许,文字可以成为联系我与孩子们之间的纽带。

相识

就这样,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每周周记之约开始了。一开始,很多孩子将其视为任务、作业,交上来的周记不是学习反思,就是流水账式的一切安好,绝口不提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慢慢地,随着坚持和引导,孩子们的周记内容丰富了起来。有的孩子给我推荐他喜欢的歌曲、小说,有的孩子给我分享他与家人的生活趣事,有的孩子也向我倾诉成长道路上的烦恼!

小荣是班级里最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女孩,她瘦弱的身体里仿佛有着无尽的活力,干什么事情仿佛都要用尽全力。她是自习课上说话频率最高的孩子,不是夸张地与后座同学投入地“密谈”,就是扭着身体别扭地跟邻组的同学探讨问题,或是在大家安静学习时不合时宜地收拾凌乱的桌面。每每被发现,她都夸张地表现出吃惊、恐慌或难为情。她也是楼道里、操场上那个嗓门最大的孩子,一点小事都能引发她“豪迈”的笑声。她还是运动会上那个不顾一切、倔强奔跑的孩子,为了班级荣誉,拼尽全力!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我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平时交谈中敏感又腼腆的孩子行为表现却这么大大咧咧呢?一次,在周记中探讨“为什么那么多人依赖手机”这一话题时,她谈到了她的周末生活:“空荡荡的房间,孤零零的我……”通过几周的周记交流与进一步的了解,我得知,她的爸爸妈妈离异多年,自己一个人寄宿在叔叔家生活。叔叔工作的特殊性,经常加夜班,每晚凌晨四、五点才到家,所以她经常晚上一个人在家,周末的大部分时光也是一个人度过,在她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家的渴望与向往。稚嫩的文字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她在班级中咋咋呼呼总想博取大家关注的那些夸张的表现与做法。于是,我暗下决心,要让我们的班集体成为她心中温馨的家。除了对她经常嘘寒问暖,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打造温馨的教室氛围,而她也被任命为生活委员,来维护我们温馨的家园。她和同学们一起贴墙纸,一起折纸鹤,一起照顾绿植,一起写下希望。对于生活委员这份工作,她十分负责,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干活从来不怕累不怕苦。温馨的环境不仅给了小荣,给了孩子们家的温馨感,也让我与孩子们有了一种浓浓的归属感。

小静同学是班级里名副其实的学霸,各科学习成绩都在班里甚至年级名列前茅,每次课间看到他,不是在专注地整理笔记,就是在与同学们激烈地探讨问题,性格温润的他在班里有着很好的人缘。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却在每一篇周记上都写着“我是一个废柴”“废柴的人生没有意义”“努力的结果还是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废柴”……每一篇周记都是满满的负能量。于是,我在周记中和他聊了他的童年,他的成长趣事,他的初中生活……慢慢地,我了解到,作为家中长子,他的童年是在老家和奶奶一起度过的,爸爸妈妈为了忙事业缺席了他的童年,而终于有能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家中又添了妹妹。妹妹的到来让爸爸妈妈对他的关注又少了几分,作为哥哥的小静总是被要求听话、上进、学习要好、要成为榜样。于是,在一次家长会后,我找到了小静的父亲,和这位父亲了解了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婉转地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忧虑。恰逢假期,我建议小静的父亲利用假期多陪伴儿子,多关心生活、内心;一个月的假期生活结束后,小静的父亲说孩子开始和他谈心了,有的时候还会开玩笑地说他偏心……我想小静正慢慢地打开心中的那扇门。

还记得有一次,有同学在周记中提及,自己的生日总是在假期,很羡慕其他孩子们在过生日的时候能收到班里同学的祝福。于是,在和班委同学商议后,班级生日派对成了我们班每月的重要活动之一。看着孩子们认真许愿的笑脸和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也被孩子们所感染,暖在心头。

一个学期后,我们搬入了新校区。从全走读到全寄宿的学习生活的转变一开始令孩子们很不适应。也有很多学生因处理不好宿舍人际关系而焦虑烦恼。在这个关键时期,文字再一次将我与孩子们联系在一起。通过文字,我们探讨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式;学习如何规划住校时间;分享住校生活趣事;宽慰想念爸爸妈妈的心绪……渐渐地,在孩子们眼里,我不仅仅是那个威严的老师、班主任。更是他们的树洞,他们的知心阿姨。

相知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慢慢地,周记已成为我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与密码。在享受着与孩子们文字交流的喜悦之情以外,我也有了新的苦恼。作为非语文学科出身的我,周记的批阅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要坚持每周完成与孩子们的周记之约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犹记得那是一个考试月,日常教学、批改作业,加上出题、阅卷、成绩分析等工作让我在那一周格外繁忙,于是,内心的怠惰情绪便出来作祟。“这一周就偷个懒不认真批阅周记了”“就一次爽约,相信孩子们会理解的”……我开始给自己做心理暗示,正当我打开那位同学的周记本,打算写下“阅”字时,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亲爱的老师,我重新开始练习排球了,从小学起排球就是我心中的最爱,但是由于诸多因素而中途搁置了,这次我一定要持之以恒,就像老师您坚持每周批阅我们的周记一样,我们一起约定呦!”简短的文字却久久在我的内心回荡,对比自己之前的想法,我十分的惭愧。孩子们眼中“持之以恒”的我前一刻却在找借口“爽约”,多么的羞愧呀!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我与孩子们的周记之约里,我们的身份正在转变,我们从师生变成了同行者,我们从彼此的身上不断地发现、学习、进步,我们成为彼此前行路上的光!

时光荏苒,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虽然他们还是很“闷”,但会在课间默默帮我倒好水,会在教师节精心制作卡片给我,会给我分享自己亲手做的小点心……那最开始的距离感终于没有了。看到孩子们慢慢地放下心防,展现出对我的信任,我即欣慰又欣喜。原来,简单的文字、批语不仅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微风细雨,更是作为教师、班主任的我,成长道路上的力量与爱的源泉。如今的我仍旧是“温吞”的高二4 班的班主任,但我已不再如一开始那么焦虑彷徨。因为,我好像已经找到了与孩子们沟通的“密码”。

从期望孩子们的“活跃”到接纳孩子们的“温吞”,我终于明白了雅斯贝尔斯先生对教育的解读,“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不必强求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他们自会成为该成为的人。回看雅思贝尔斯的那句话,推动、唤醒孩子们的密码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我们真挚的爱!打开孩子们心门的钥匙,需要的也不过是一份爱与相信。“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和青年班主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责任,这份爱,这份信任,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小静周记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写进梦里的周记
新年
拼命
头脑奥林匹克
帮忙
没问你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