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新途径

2022-03-02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普通高中家国

张 锋

(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甘肃 清水)

从古代中国儒者“修、齐、治、平”人生理想到当今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家国情怀”一直伴随着五千多年华夏文明流淌在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博览百家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缅怀历代仁人志士,无不以家国为念。“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仅是具备丰富“家国情怀”的教育教学素材资源,还是深植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感认同,更是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要求,在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前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就要培育具有“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背景下,依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拓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新途径,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教育落实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具有实践效能与现实意义。

一、“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人才培育的核心价值目标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学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一个具有“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人才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担当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任。六大素养之一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是“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和拓展,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目标。2017 年8 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难看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育人的价值目标。

二、“家国情怀”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培育途径

(一)变革“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

要培育具有“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着力提高普通高中师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是“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挖掘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课程资源中的“家国情怀”内容,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其次,以“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为价值导向,推进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潜移默化地植入青年学生思想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教师以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师生和谐、互动中提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效率和效果。

(二)开拓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过去大多数学校“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以传统的说教为主,忽视了当今中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状况,导致在进行“家国情怀”相关教育时,只顾教师的宣讲和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在“家国情怀”培育的形式上进行创新。教师可多渠道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乐于接受的“家国情怀”培育内容和形式,通过分析研究开拓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乐于接受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和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灵活、生动、自然地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活动,提高“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效率和效果。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开拓了在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1)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利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中有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在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中开发利用好这些真实、生动的史料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素材,生动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2)利用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的机会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和纪念馆,它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与城市气质,更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丰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素材,深化“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效果。(3)利用传统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和纪念活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在传统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和纪念活动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和纪念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重视活动仪式感,引导学生体验这些活动,仪式是庄严的、肃穆的,会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敬畏感和自豪感,从而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4)结合本地文化、习俗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培育。地方文化习俗资源丰富,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学生体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结合大型学科教研活动促进历史学科教师“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观念转变,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6)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报告会等政教平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教平台对学生思想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政教平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一举两得。(7)通过网络平台倡导家校合作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培养,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亲情维系、道德修养、“三观”树立的重要载体,家庭管理是教育孩子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才的培养影响着民族进步和国家前途、命运。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更是深植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正是一种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更是有着远大的精神抱负。通过家校平台,倡导家校共育可以夯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根基。上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和方法切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可以提高“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效率和效果。

(三)丰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素材

当前许多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教育内容陈旧、老套,流于说教,并不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对该类教育活动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为了改变现状,提高“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效率和效果,我们既要做好“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更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开发“家国情怀”素材,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中涉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素材进行精准加工,做到与时俱进。中学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形式,拓展“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和形式。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变局中蕴含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得十分迫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应该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将家风门风,乡土情结,爱国热情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渗透;将铭记历史与展望未来统一起来。不仅要提炼“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中的家国观念、民族意识等传统内涵,还要探索被人们忽视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国际理解和世界共同体意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世界现状增添新的元素,丰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普通高中家国
家国两相依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