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真”课程:为学生蓄积内在生长力

2022-03-02高雪娟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童真课程教育

高雪娟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第八中学,甘肃 酒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现代教学应该立足学校已有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创新框架、教学理念以及思路,开设童真课程,推出内容更加丰富、课程更加生动的主题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自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赋予教学更多的意义。现代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教学崇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教师大多数时间都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天性被剥夺,并且无法自由快乐地成长。教育色彩和温度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使命以及职责都是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需要的成长依赖于成长环境,为了学生能够快乐成长,教师需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热爱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一、“童真”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理念与架构

(一)课程总体思路

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产物。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新课改政策提出后,教学的中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现代教学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人生命的四分之一时光是在学习中度过的,课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童年和成长。进行课程建设,明确教学思路和方向,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科特色,开展实践活动,将学科教学融入生活和社区。开展特色教学,按照学生的需求设计和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课程资源,供学生选择。发挥地域优势,学校特色、课程特色以及文化特色创建有趣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要具有当地特色如将名人字画等融入课程建设当中。

(二)课程理念与架构

为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需要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课程体系。课程的开发要秉持人文和科学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课程最终的开发要落实到人上面,通过打造学生喜爱的课程,来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需要先确立为儿童美好人生奠基的教学使命,让学习生活成为学生美好的童年回忆。教师的使命在于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和成长。学校的校风也需要从童真出发,将追求美好生活作为学校教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课程分为基础、拓展、礼育、个性、绽放、主题以及实践类型。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的设计要结合本土特色,提高英语、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课程的趣味性。在课程中增加生活元素,让学科与生活元素相结合。在主题课程等其他课程的开展中尊重学校的特色文化,通过构建童真体系,结合育人的教学目标,增加师生的互动性来提高课程的核心竞争力。

二、“童真”课程的推进与实施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设计需要把将学生打造成一个文雅和美好的人作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价值。礼育课程关注学生的自我保护、心理健康、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课程设计要融入规则意识、行为习惯以及生命概念等内容,借助课程媒介使学生成为积极向上的少年。

在绽放课程当中要构建自主开放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朝着“最好的我”前进,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厚重,并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绽放生命的光彩。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绽放自己的光彩,这是童真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学校方面要想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丰富教学课程资源,通过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以开展排球、围棋、歌舞、演讲等形式的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艺术和兴趣带来的喜悦和美好,在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感受近似童趣的情怀,以便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从各方面渗透童真内涵,进而确保教学中童真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将学生的成长、生活与四季建立联系,可以将课程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春之彩、夏之乐、秋之雅以及冬之暖,这些课程分别对应了四季的特色——春生、夏长、秋收以及冬藏,并且每个课程都涉及自然科学和艺术人文。以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中,感受到一种由幼年到童年再到现在的成长感,这种由内而外、情由心生的感受性学习,更能激发出童真课程的真正价值,学生的内在生长力也能有效地积蓄。

三、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童真课程开展的有效对策

(一)深度了解学生群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哪一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务必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了解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特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迎合这种发展的个性化差异,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蓄积学生内在生长力,开展童真课程教学而言,这也是教师的首要关注重点。教师应当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强化沟通来深度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身心发育特点,包括兴趣爱好、心理特性等,这样可以为童真课程的开发与制定带来可靠依据,确保童真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具有深刻感受,进而对其内在生长力的蓄积也能有效实现。

(二)充分迎合教材教学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实现基础学习的关键,各学科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充分迎合教材上的内容,否则过度脱离教材本体,容易让学生对课本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信任度,这不利于基本教育教学的推进,因此童真课程的开展,也需要做到迎合本体教材。语文科目教学,是教育过程中童真课程实施迎合教材较为便利的一种,比如根据文章类型的不同,可以开设话剧学习、情境演绎、语言辩论等,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童真化变异,便实现了童真教育,由此一来既不耽误基础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内在生长力的蓄积。

(三)多元化发展课程开展方式

多元化发展童真课程开展方式,可以为童真熏陶教育的实施创造便利,并且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都能在童真课程中予以应用,尤其是游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受童真的有效手段,但具体的使用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内容上与童真思想更贴合的情况下,教学更能起到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童真课程开展多元化的发展,更需要教师注意迎合学生特点,根据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存在,适当调整具体应用方式,方可确保童真内涵在其中的有效呈现,蓄积学生内在生长力也才能够有效实现。

(四)积极拓展相应教学活动

拓展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开展的常用手段,利用童真课程的实施蓄积学生内在生长力,也应当积极拓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力差异比较大,教师在设计拓展活动时要注意难度的控制,高年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多元化发展,但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则要注意突出童真重点即可,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童真最重要,这样一来,内在生长力的蓄积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累积。

四、“童真”课程实施的成果和反思

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每个学生都作为独立的生命体而存在,这些生命的成长轨迹大不相同,所以教学课程的建设和推进也应当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土壤”,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丰富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更能有效促进其健康良好地发展。丰富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更多学生投入其中,童真课程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同时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让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让自己的发展拥有良好体验。

总的来说,“童真”课程的实施和创立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能够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求,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且有利于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童真”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更多地需要教师在教育层面下功夫,文章对此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论述,但理论与实际必然存在差异性,教师务必要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更高效。

猜你喜欢

童真课程教育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想东想西”展童真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