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02雷天鹏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雷天鹏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甘肃 庆阳)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度推进,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从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挑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切实学有所得。如何更好地营造高效课堂教学氛围,推动学生学习发展,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解读

(一)识记

对于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有效认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对于数学上涉及的各种概念、定义、法则、法规,都要让学生有步骤、有条理地说出来或者在纸上写出来。一些典型的几何图形、函数图像、方程等,还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复习,并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有机串联。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是学习的最低水平,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一环。识记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说出来,同时在对一些同类事物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有效识别。如球和球面有哪些区别?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在解析式图像上有哪些异同?基于认知层面,要让学生对重点知识熟练记忆、有效识别,并尝试再现。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理解,为后续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理解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理解包含了对一些基本语言材料要素的把握。同时,数学的理解更要对各类定义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案例模型进行有效推演。数学理解是连接知识与应用的重要一环。数学的理解可简单分为两大类:(1)对文字的说明性理解。这是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即能够将数学的语言转化为公式、图像、符号或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就是看到一道题目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有效表达出来,尝试对其适用条件、应用范围、可能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这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彰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文字中的核心要素。(2)探究性理解。主要是指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探究,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有效研究并尝试构建模型获得结论。例如,对于一个公式,学生可以尝试对其进行有效的推演并证明。还有一些定理、法则等,也需要学生在探究性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分析,为学生拓展运用奠定良好基础。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

数学学习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有效应用。对于已经获得的知识、探究的定理、记忆的法则、通过问题的推演得到的一些初步结论,都需要学生有效应用。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要让学生有效解读,将其中所蕴含的模型尝试提炼,并与已经学习的知识有效关联,推动学生对问题的创新性思考,并进行有效的应用,更好地寻找问题解决的视角,推动有效创新。

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对于概念的理解、算法的研究、定理的推演、结论的证明以及一些公式的应用,都必须要以科学性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内容准确、方法科学、步骤完善。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参与,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理解应用。

(二)创新性原则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各个知识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同时课堂所使用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一直不断地在创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能让学生生硬地记忆。同样一个问题,对其中的一个数值稍加变化,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就要重选思路,有效构图。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整个问题最后的答案也会千差万别。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成不变地识记,而是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学生有效思考。教师要营造开放而且融合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效质疑、科学审视、自作总结。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分析知识之间的紧密关联性,通过科学的类比、归纳、猜想、判断、概括,获得初步的结论。另外,还要进行有效的验证,以更好地推动学生有效创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规律,而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发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积极进步。

(三)参与性原则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在高中数学教学落实的过程中,不能以教师的一言堂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可以提出观点,广泛尝试,相互竞争,积极对抗。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探索,科学审视,以学生的学习参与更好地迸发创新思维,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以教师的科学引导使学生获得学习自信。同时通过教师的鼓励让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氛围。这样可以使数学教学的目标高效达成,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推进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重要环节。为此,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推进,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着眼于课前,也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与学生精准互动,有效探究,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课前,充分准备

高效课堂的推进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在课程正式展开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对于即将教授的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本。结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同时还要与同年级的其他数学教师有效交流,针对大家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积极对话,有效分析,同时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一些创新思维有效了解,以更好地完善教学设计,助推学生更好地学习发现。另外,结合网络资源,教师也要参考其他教师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从中获得有效的启发,从而更好地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课前,教师还要为学生自学辅导提供有效辅助。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按照任务单自主预习,尝试进行一些问题的解答,这对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要让他们对其中的一些定理、公式进行有效总结,更要指引学生融会贯通,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把握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从而为学生创新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一些自主讨论,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出合理的假设,对他人的观点大胆质疑。通过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吃透问题,学习分析。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期待

在课中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知识,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期待,这是高效课堂推进的核心一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推动学生体验、探索、参与,也可以融合具体的情境引领学生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对所学习内容可以充分应用。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推动学生有效认知即将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呈现。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并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课堂任务高效完成。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能逐步加深。

(三)基于问题精讲点拨,推动学生学习进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的过程中,课堂导入部分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大多学生能够完成。教师还要为学生出示一些进阶性任务,让学生有效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思路非常清晰,但对公式的适用条件会出现认知偏差,还有一些学生会提出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细节教师都要有效捕捉,并通过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这样才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教学目标真正高效地达成。以“随机事件的概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例,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学生可以形成初步判断。而对于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发生的频率和概率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明白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频率本身是随机的,而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在概率附近。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可以利用频率来估测概率,以更好地让学生把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教师的点拨和精讲,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表面问题,更要使学生明白问题所反映出的实质,以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融会贯通。

总之,高效课堂的落实要求在一节课内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及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策略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围绕识记、理解和运用而展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端获得一些学习反馈,随时调整课程后续推进的方式和方法,以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