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探究

2022-03-02

新课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

张 骋

(甘肃省徽县第一中学,甘肃 徽县)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的组织要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了解教育工作的组织实践背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既了解到基础的学科理论,更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信息技术注重实践性,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核心素养除了对学生的系统理解知识能力提出要求之外,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教学要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全面发展理念入手,通过课程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既要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参与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夯实及实践能力的训练,还要求对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其知识应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工作的秩序优化与秩序改革,而在高中实践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理念对于教育工作的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理念强调以社会人才需求为方向,进行教育改革、教育优化和教育创新。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背景下,存在教师不重视、方法不创新的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学科,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但当前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存在教师不重视、课堂组织效果有待提高的教学实践困境。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停留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框架下,更加强调以枯燥的方式使学生对课堂提出的实践要求进行训练,忽视生动性、趣味性,而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信息核心素养的形成,也不利于高中信息教学价值的发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在目标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明确当前社会对学生的多元要求,以社会建设所需的人才为教育工作的培养方向,在明确高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必要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究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信息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组织方式。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入手,在教学手段的改进下通过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强化,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培养。从教学活动的实践角度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课堂优化。

(一)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对学生进行素养培养强调从思想认知方面的提高出发,虽然教师存在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但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认知错误的问题。部分高中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停留在娱乐方面,将信息技术片面地理解为娱乐方式,而错误的认知导致学生在知识运用时存在不恰当的方向。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高中信息课堂的落实锻炼学生区分信息载体、对信息进行有效辨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信息进行准确判断提升信息敏感性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有根据信息问题进行信息源探索的教学任务,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要从课堂的知识教学角度出发,探究学生在辨别信息、收集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难。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信息获取方法、途径的归纳,以课堂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于不同方法进行优劣对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也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强化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达到信息意识的培养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对课堂实践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在情境中布置相应的信息技术探索任务。对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探索思考,在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学习价值,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式。以飞机购票为例,日常生活中存在以网上购物为借口的诈骗行为,教师可以以该种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为引导,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中信息辨识的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强化学生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使学生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对社会实践中遇到的信息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之外,信息技术作为强调学生动手参与的学科,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应用时涉及计算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从教师示范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动手操作的方式,分析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提出的综合要求,从思维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知理解日常生活中涉及的计算机问题。

教学中除了计算机相关操作的学习之外,也涉及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强调操作、忽视思维训练的问题,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计算思维的理解较为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教学活动的优化实现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充分培养,而在该种教学困境下,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的夯实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不同操作背后的核心原理基本内涵。

计算机的算法规则有专业的体系,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认知、理解计算机。与传统的单一强调学生学习实践操作的机械模仿不同,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教育要提高理论教学的深度,把握理论教学的系统性、专业性。

对计算机内涵的了解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而计算机相关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在系统框架的搭建下把握整体的实践操作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改变传统的单一关注操作、忽视理论夯实的教学问题,通过提高理论教学深度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训练,在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运算方式、算法设计的基础上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系统、专业的教学内容,而与传统片面地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视为操作的训练不同,在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从数字学习、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角度出发,立足课堂保障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通过有效的课堂设计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社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而学生数字化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环境的搭建和资源的收集整理。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计算机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字化工具的选择应用能力。学生对于资源的自主评估是其计算以及能力发展的关键,而根据特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作品的创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质量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立足课堂对其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几何画板”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软件工具,收集相关资源,在交流合作配合中,学生既可以对课本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在交流中掌握信息技术相关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而学生在对相关工具进行提取、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团结创新能力。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实践时也要强调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毫无限制的,而信息技术作为双刃剑,在教学环境中教师要通过教育工作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时遵守相应的信息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信息安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向,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时也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把握其社会身份,明确信息技术应用中信息安全保护的必要性。网络平台并不是法外之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之内,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比如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被处罚的相关社会事件来引导学生对于公民在网络中的角色、形象、责任进行探讨,在思考探究中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原则,能从社会的角度对信息技术这一工具的实践应用特征进行充分把握。

三、结语

面对传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多样化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教学优化的必要意义,掌握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方向。在落实环节,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化、计算思维的启发,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立足课堂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学生正确认知、理解计算机这一生活中实用工具,在掌握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背景下,锻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学生对信息技术正确认知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化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