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2022-03-0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袁 媛

(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第二中学 新疆 伊犁 835700)

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借助于语言文字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愉悦的重要途径之一[1]。阅读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搭起了一座交流探讨的桥梁,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为根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淀扎实的语文素养,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此,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2 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借助于工具书或媒介,心无旁骛、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为了让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促进写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准备摘抄本,及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古诗文名句,规范的答题模式,教给学生采用固定的标识,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做批注、制作卡片,感悟较深的可以及时撰写读后感。

2.2 重视朗读指导训练。

(1)要重视诵读,要让琅琅书声回归语文课堂,让学生养成诵读优美诗文的良好习惯。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思想上穿越时空,走入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学习用准确的语气、语调、语速朗读,针对不同的课型、文本内容,采用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个人读、跳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朗读一定要大方自然,声情并茂,不能无病呻吟,装腔作势,更要杜绝声嘶力竭、疾风骤雨般的无效朗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背诵篇目,一定要有计划性循序渐进的组织背诵,在讲解、理解的基础上激发背诵潜能,督促学生熟读成诵,同时采用集体背诵、默写、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飞花令接龙”、小组竞赛、测试等多种形式予以检测。通过让学生经常性地朗读诵读,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的敏锐性,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启迪心智,砥砺品格。教师要要借助于精读,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比较、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尝试着与作者跨越时空,推心置腹,换位思考,进行情感交流,相信智慧的火花会随时迸发出。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我借助于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诗情画意中感悟春天小草、百花、微风、细雨的独特魅力,感悟春天的新、美、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针对精彩语段大胆仿写! 如:在学习了七上《散文诗两首》和《秋天的怀念》之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三篇文章都是在赞颂母爱的伟大,但同中有异,鼓励学生从主题、艺术手法、构思角度、情感抒发、语言风格等多角度展开讨论交流,答案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独立思考,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3 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

(1)适时进行方法的归纳总结。

对于泛读、浏览、速读、略读、精读、跳读等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部编本教材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围绕初中语文阶段性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和具体的班情、学情,在教学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渗透阅读方法,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注意语文知识点的过渡衔接,并通过课堂反馈、作业、测试,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并及时进行方法归纳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如何精讲精练,让学生逐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引导学生特别留意文章中的开头、结尾、过渡性语段,或是一些有深意、有特点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把握该句的意思,理解其在文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特色。指导学生结合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等课型,抓住阅读重点,设计相应的活动,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学习小说时,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人物、特定环境、故事情节分析,挖掘作品主题。学习散文时,围绕“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梳理文章的情感线索、叙事线索,感悟散文主旨,写作特色。古诗文教学要以诵读积累、整体感知为主,要防止走向字字落实、句句讲解的生硬、繁琐串讲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各种形式的读,读出古诗文的味道,深入了解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对诗词文赋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有利于把握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讲授《变色龙》时,我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课下精心编排课本剧,表演者声情并茂的表演使听课的师生捧腹大笑,在笑声中,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分析到底文中谁的行为最可笑,为什么会如此可笑,结合文本阐释理由,由此文章的主旨也水到渠成的产生了。在讲授《核舟记》时,为加深学生对核舟上不同人物的印象,梳理描写的顺序,在小组共同翻译之后,我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用肢体语言展现核舟上人物的神态、动作,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致。

(2)注重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能被社会上充斥的鱼龙混杂的教参,课件所困扰,要深入文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注重与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进行平等的阅读对话。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不应以教师固定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阅读,独立思考,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虚无缥缈、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通过个人独立阅读,小组交流探讨,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思考,激发阅读潜能,获得不同阅读体验,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如: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时,在探究主旨时,过去传统的观念多认为强调了中年人的责任和担当。我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有学生大胆地指出本文也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歉然的和谐氛围;赞美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哲理。对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旨,传统教学中多认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对金钱的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但有的学生认为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产物,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需要综合国力的提升,脱贫攻坚的惠及于民,全体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来自舆论的谴责;同时这篇小说也表现出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杞人忧天》中讽刺了杞人忧天不必要的担忧,但他能主动探知未知的事物却也值得认可,正因为人类大胆探知未知事物,才会使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使古人的梦想变成现实。

(3)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一是要树立大阅读教学观,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视野,增加文化积累。韩兴娥老师在《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中指出:要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不必一步到位[2]。每个学段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校每周要开设1至2节独立的阅读课,上好阅读指导课,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做到学生每学期阅读两三部经典名著,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90万字[3]。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因此,除课本外,相关配套阅读材料、校本课程材料、报刊杂志、图书展板、多媒体、讲座、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国内外事件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练笔,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曾说过: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要读经典,读有价值的佳作[4]。温儒敏先生在新疆“阅读与写作”主题研讨活动开幕式上指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多读书,要通过读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给自己搭建一座休憩的精神家园,厚积薄发,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数量,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质量,提倡通过多种媒介,静下心来多读整本好书,相信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会明显提升,他们在学习之余休憩的精神家园也会鸟语花香,如:学习了教读课《纪念白求恩》后,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宋庆龄、朱德、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写的关于缅怀白求恩的文章,联系本文,思考: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及时撰写成读后感。

2.4 加强阅读实践训练

2.4.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前提下,教师要结合文体,利用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特点,组织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预习类似课文,如课前通过工具书识字,结合语段理解词语,尝试分段,找中心句、过渡句,归纳段意,结合课前导读,课后习题理解,重点语句、主旨,归纳写作特色。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篇,至少两遍,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为了了解文章内容可以达到多遍阅读。第一遍可以结合课前预习、课后习题先略读全文,确定文章文体,大致了解文章内容。第二遍指导学生精读文章,一定要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认真审题,如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思路等,将题和原文内容对应起来精读文章。在答题过程中,按照规定的答题模式,精炼准确地作答,切忌泛泛而谈,令人不知所云。

2.4.2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结合单元导读,课后补白,随文学习语文常识知识,但一定不能要求学生机械地背概念、语法,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还应研究近三年来的期末、中考题型,针对不同文体,结合具体的题型,教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让学生识记答题模式。如:记叙文情节梳理的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首尾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说明文说明顺序、方法,修饰性词语的严谨准确;议论文的论证手法及作用,开头结尾段的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典型事例的补充等题型,在不同的年级,结合具体的文章,指导学生课堂上大胆练习,并借助于课后作业、小测验、阶段测评、专题测评,有的放矢地展开训练,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2.4.3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仿写,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了课内教读、自读文章之后,在学生阅读了课外一篇佳作之后,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谋篇布局、好词佳句、修辞手法、选材立意,哪些地方可以灵活借鉴,大胆尝试着把这种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面来,必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学习了《土地的誓言》一文后,我鼓励学生采用呼告、景物排比铺陈的手法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学习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我鼓励学生仿照文章的谋篇布局与表现手法描写当今时代最可爱的人,于是一篇篇接地气,构思严谨,事例典型,满怀深情赞颂抗疫英雄、时代楷模、戍边将士、脱贫攻坚干部的文章应运而生,令人感动不已,学生在创作中也找到了学习课内文章的兴趣,拓展了视野,彰显了正能量,语文课堂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

3 结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终南捷径,更不能心浮气躁,而应坚持不懈地训练、点拨、指导。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大家对教学理念、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探索,语文教师会从单纯重知识的灌输,转变到更注重学生方法技巧、实践能力、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实现教学相长,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师生徜徉在语文知识的王国中,赏心悦目,真正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