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2-03-02高超常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师

高超常

(福建省大田县建设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66105)

引言

小学是发展学生性格和思维的关键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具备很多语文教材和普通文学作品不具备的优势,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十分重要,阅读教学渗透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创造新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出发点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推行,小学语文老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了。语文老师应当重视阅读活动的开展,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阅读知识,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新知识,从而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二、小学生阅读教学现状

(一)普遍缺乏阅读兴趣

经调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欢阅读,并能合理定制阅读计划,大部分学生对阅读都存在盲目态度,在阅读时往往只能读到浅层的意思,而且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坚持阅读。而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每个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数量,且有阅读书籍名录,通过拓展阅读才能提高语文知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还不够支撑他们进行大量阅读,基础的欠缺导致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教学难以开展。

(二)普遍缺乏阅读时间

阅读,顾名思义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的意思,但是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并没有进行阅读的时间,即使是周末这样的休息时间,补课班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还有艺术类培训班,简而言之学生的休息日被各种培训班占用,大脑完全没有休息放松的时间,如果在这种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欲望都比较低。在日常学习日中,学生在放学后要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部分学生在夜里十一点钟才能完成,很少有学生能保证睡前阅读。

(三)学生知识面普遍偏窄

不可否认,书是学生了解外界的纽带,也是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社交中可以保证与各行各业人物有话题聊、有话说,如果学生长期缺乏阅读,那么在语文学习中将会是困难重重。阅读所积累的大量素材很多能运用到写作中,如果学生的阅读量较低,在写作时往往大脑也会出现空白状态,或者是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片面,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很强的辩论性,多数是比较主观的,这样的文章并不能成为优秀作文。

三、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文阅读培养过程中,首当其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其次,学校可以设置专业的图书馆,定制借阅、还书制度,扩大图书馆藏书种类和数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一来喜欢鲁迅的学生,可以在图书馆阅读鲁迅的所有书籍,从《朝花夕拾》到《呐喊》。再次,语文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比如知识拓展竞赛,内容可以是四大名著中的事件,例如“武松打虎的地方在哪里?”“《三国演义》中速度最快的人物是谁?”然后引发学生联想到“说曹操曹操就到”,这样既强化了阅读成效,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在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鼓励学生制定学期阅读计划、每本书阅读计划,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安徒生童话》作为阅读对象,让学生制定每天阅读几页的计划,阅读结束后对印象深刻的故事做读后感,通过写作来将自己的读后感描述出来,这样可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其二,帮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搜集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思考人物心态的变化。其三,鼓励学生使用工具书,在遇到生字、生词时,通过查字典、词典的方式进行标注,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自身理解能力。

(三)语文教师做出合理改变

教师是学生除家人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人,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态度,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身来影响学生。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共读,比如每周定制阅读计划时,教师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计划,并每天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进度,师生共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同时在师生共度过程中,师生情感产生了良好的共鸣,在互相分享阅读想法的过程中,师生距离有效拉近,对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其次,语文教师应该适当减轻课后作业,为学生留出空余的阅读时间,或者是将阅读纳入语文课后作业中,这样可以在无形中为学生空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让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四)开展情境化的阅读教学

在开展情境化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把握角色转换,教师可以扮演文章中的人物,与学生进行互动,沉浸式扮演,把文中的人物遇到的问题搬到现实中来,向学生寻求帮助,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阅读教学中,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学生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可以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性。其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换角色。教师可以让班级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将方法讲授分享给其他学生,或在阅课文时,由字音标准的学生进行领读,教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学生会更加踊跃地参与到阅读当中。最后,学生与课文角色转换。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换位思考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分析人物角色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发挥主观能动性

阅读氛围和学习环境也能对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和谐、活跃、趣味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放心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充分发掘阅读乐趣和魅力,进而实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阅读材料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不同学生对同一阅读材料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等到学生完成自主思考后,还需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阅读,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自主思考的成果,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解答,实现共同进步,如果小组内成员都不能解答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向教师进行求助,或是在整个班级中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担负着指导和辅助职能。例如,对《朱德的扁担》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文章情感作出相应的肢体动作,等到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后,还需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然后让学生对思考结论进行交流分享,对阅读理解效果进行进一步深化,为学生更好的体会和感悟文本内容提供助力。

(六)加强经典阅读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1、确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确定教学目标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引进经典文学作品。开展经典阅读教学,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了解不能够一直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教师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确经典文献作品的内涵。

2、重视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师应该积极和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用自身行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动向。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经典文化体系,自己先明白了才能在方法上有创新。只有让广大语文教师深入对经典文化体系进行研究,才可以为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开展夯实基础,才能够不断探索出适合经典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而构建特色化的经典阅读体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经典阅读课堂中。

3、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经典阅读资源

在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对部编教材中的经典阅读资源进行挖掘,并将这些资源实际应用到经典阅读教学当中。针对教材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彩内容,教师需要进行精细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重点知识。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在兴趣方面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围绕同一内容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的经典阅读教学。

4、重视对经典阅读的指导

在开展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并随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偏离正确的阅读方向。另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在课堂上引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生活元素融入经典阅读教学当中,重点对部分经典阅读片段进行解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走进课堂,有效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们推荐一些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加强经典阅读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对经典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大力激发经典阅读的潜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

5、让学生认识到经典阅读教学的益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对经典阅读教学的“宣传力度”,采用“宣传”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到经典阅读教学的益处,倡导并鼓励广大学生进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宣传”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家长作为“宣传”对象,鼓励家长们到校参加与经典阅读相关的教学活动。经典文献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启迪智慧、升华情感的重要作用,这是现代文学作品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经典阅读教学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七)优化阅读评价体系

从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而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往往都是依照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量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成效的,而这样的过于片面的评价策略通常会导致学生学习思维的偏差,学生会认为只要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就是有效的学习,所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只顾数量而不重质量的问题,而这种评价方式,势必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做到“以生为本”,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个性偏好、阅读习惯以及年龄特点合理设置阅读制度,让阅读能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褒奖,借助竞争意识来提高全班的阅读水平,摒弃传统落后评价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家长、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承担起责任,洞察学生的兴趣变化,引导他们进行阅读,再慢慢培养兴趣,首先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并结合教学目标以及阅读内容,编制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参与度。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小学语文老师应当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结合家庭教育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当中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以此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培养。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