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的祖国》蕴含的思政价值

2022-03-02张国芳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

张国芳

摘要:《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这是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著名影片)的插曲。歌曲热情讴歌了志愿军坚守阵地,为了美丽的家乡和可爱的人民,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敌人作殊死搏斗。歌曲的创作背景、内容、创作方向及词曲作者等四个方面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营造人人争当英雄,英雄辈出的无敌英雄主义气概;传承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牺牲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

关键词:《我的祖国》  创作背景  创作方向  创作者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090-03

有一首歌,用抒情优美的格调谱写,表现的却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斗;每当旋律响起的时候,听见它的人心弦总会被紧紧的扣住,一种感情油然而生,那就是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祖国的由衷自豪;这首歌经受了岁月的考验,歌声飘越60年,成为经典,并代代相传,这首歌曲就是《我的祖国》,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政价值,下文将从几个方面给予阐述。

一、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最惨烈、最艰苦的战役。对新中国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更是值得人民永远铭记的。继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之后,中华民族面对西方列强再一次组团侵略,斗志昂扬的中华儿女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进行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方面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让新生的政权在世界站稳了脚跟;另一方面,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斗志,重新帮中国人民找回丢失掉的自信心。近代以来,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一败再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国土的沦丧让中国人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从“不自信”到“计不如人”再到“本不如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完全丧失。抗美援朝是新生的中国敢于对强大的西方列强说“不”的一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深深影响了世界其他受压迫、受奴役民族的解放事业。

另外,从歌曲的创作年份来看,《我的祖国》创作于1956年,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我国顺利完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把在中华大地实行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灭,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并把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经济基础上保证了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四分五裂、年年挨打、动辄就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现代工业。想要摆脱挨打的局面,就得发展自己的工业,走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这一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提前完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设开启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美好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向着人民招手。

综上所述,《我的祖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根本原因是一方面反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另一方面就是具体的创作时间发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和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开始初期,而这些大事都对新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唱响时代的旋律、反映时代的心声、追随时代的脚步,和人民共进退、和祖国共繁荣不正是艺术的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魅力所在吗?

二、歌曲的创作者评析

超一流的作品来自超一流的创作者,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经典的作品流传至今。《我的祖国》词曲作者及演唱者本身都是早年参加革命,并对新中国和社会主义有着强烈认同感的革命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祖国的变化他们也都深深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参与其中。一方面他们为祖国的变化感到欣喜、骄傲;另一方面也想把这种情感传递出去,让大家更加投入到建设中,在建设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文艺作品要诉诸于情感,这部作品的作者就是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深情,流露出自然的情感创作出来的,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它激励着我们永远向上向善。

词作者乔羽在19岁告别家乡,经我党地下工作者的推荐,来到解放区就读,并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曲作者刘炽18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跟随冼星海学习音乐。演唱者郭兰英为了追求新思想、新艺术,不到17岁就参加革命。三位创作者思想水平、文化素养都比较高,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与艺术实践经验,他们既是歌曲的创作者,也是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新旧社会冰火两重天的现实在他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创作者欣喜,他们像其他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一样,对祖国的大好前程充满期待。抗美援朝战争把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到近代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试问:对这一战,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革命人怎能无动于衷呢?心声需要表达,那就用音乐吧。

从《我的祖国》的创作者身上我们看到,要把优秀的作品呈现给世人,要做一名为国为民作贡献的人,就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要关注时代,并亲自参与到时代的实践中,做时代的参与者,而不是時代的旁观者。乔羽先生认为:一首歌要被广大群众接受,歌词必须有时代感,要强烈反映时代精神,能同大多数人产生共鸣,要能反映大多数人的心声。《我的祖国》正是扎根中华大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和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所以才会被后代子孙接受并传承至今。

三、作品的立场和基调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知乎发起“你好中国·问答70年”活动,提问者发出第一个提问,邀请知友们参与讨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你听了就热泪盈眶?”评选结果是《我的祖国》位列第一。《我的祖国》具有如此超高人气,除了扎根中华大地、反映时代心声之外,作品的创作方向和基调也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一)作品的立场

首先,我们来分析歌词,共分三段。第一段“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一段通过描写祖国大江大河的美景,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第二段“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这一段唱出了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下六亿英雄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美好向往,也表达了对祖国正在发生的巨变感到非常的欣喜。第三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最后一段表现了志愿军不可侵犯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表达了绝不允许有人要中断我们刚刚开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从这一段歌词中,大家看到的是这样美丽的画卷:一条宽广的大河,两岸稻浪飘香,河上百舸争流,帆船点点。《上甘岭》电影的导演沙蒙问词作者乔羽为什么要用一条大河,而不用万里长江或是长江万里波浪宽?可能在我们国人的心中,没有比长江或黄河更有名的河流,所以一说到河流大家不自觉的都会想到长江和黄河。乔羽就此答道:“长江虽然很长,但毕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住在长江边上。像我这样以前从来没见过长江的人有的是。如果直接点出长江,会不会使许多不住在长江边上的人认为这歌里唱的和我没什么关系,但如果是一条大河,那就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想到自己的家乡”。从回答中不难看出作者的人民情节和立场。一首歌要想让人民喜爱,产生亲切感,首先你的歌词得反映人民熟悉的事物、理念或观点。这首歌的歌名是我的祖国,那么祖国是什么?祖国不是抽象的名词,不是陌生的地方,不是遥远的黄河长江。祖国是家乡潺潺的小河、是山岗上奔跑的羊群、是从山坳中升起的太阳、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是家门口的樱桃树,还有在田间耕作的父老乡亲,就是我们热爱的家乡……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人和景。一条大河拉近了歌曲与听众的距离,试问哪个人没有心中的一条河流,没有牵挂的地方呢?因为作者心里装有人民,才会有如此体贴入微的视角。只有让人民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生长的地方,想到可爱而美丽的家乡,才会发自内心地为建设家乡、保卫家乡而奋力抗争。从第一段的歌词我们不难看出,人民在作者眼中是“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只有热爱人民的人才会饱含深情地这样赞美人民吧。

再来看曲作者,刘炽在接到作曲任务后,就一直思考怎样谱曲才能让人民喜爱这首歌。他认为:想让人民喜爱你的歌,取决于你是否热爱人民所爱的歌。刘炽从调查研究着手,先把从1949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人们喜欢的20几首歌曲整理出来,并从中选出10首分析得出:这些为人民所喜爱的歌曲大都是朴实而深情的、流畅而顺口的、曲式单纯而严谨的,不是发涩而拗口的、复杂而零散的,是用心灵写的,是心灵的歌。作者在整理的基础上不断地用这些歌曲熏陶自己,让自己的音乐审美感上尽可能地接近人民,经过反复不断地吹唱并揣摩,最终从《卢沟问答》中找到灵感,创作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作品的创作立场——人民的立场是词曲作者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创作者都是革命人,在解放区都待过不短的时间,都深入学习过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为谁服务是清楚的。座谈会讲话的精神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文艺,必须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只有走与人民群众密切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创作出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才能创作为人民所接受的文艺作品;才能创作出不矫揉造作,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的文艺作品。《我的祖国》正是坚持了这一创作立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进而流芳后世。

(二)作品的基调

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在其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我们志愿军战士的生活是“一把炒面,一口雪”,而我们战士的愿望是“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常日待在狭小、潮湿、憋闷的防空洞,我们的战士是这样想的“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当问及“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我们的战士回答道:我们什么也不要,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看了和听了这些当代最可爱的人的故事,乔羽、刘炽是异常感动的。对革命英雄及其英雄事迹,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并忠诚地宣传出来,让国人知晓胜利是怎样来的,是我们的革命英雄用艰苦奋斗换来的、用鲜血换来的。面对这些感天动地的人和事,人民艺术家只有把热情献给英雄们,展现新中国无与伦比的革命斗争史诗,才是对烈士和英雄最好的纪念。因此,刘炽在创作《我的祖国》时就定了一个基调:要展现我们战士纯洁、火热的心灵;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宽广的胸怀,这样的旋律应当是深情的、优美的、赞美的。只有这样的旋律才能表达战士们柔美、质朴的一面;只有这样的旋律才负有感染力、才令人荡气回肠,同时也与其创作的主题曲《英雄颂》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相得益彰、刚柔并济,共同推动影片走向高潮。

正是从这优美的旋律中,我们看到了炮火硝烟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壮烈场景;看到了我们的先辈们在广阔天地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干劲;更看到了稻菽千重浪,英雄下夕烟的丰收景象。制止战争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如果有人不让我们的“稻花香两岸”,不让我们听“艄公的号子”,看“船上的白帆”,沐浴“明媚的阳光”,要侵略我们“生长的地方”,那么“迎接他的有猎枪”。

四、结语

《我的祖国》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经典歌曲,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炙热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立场基调及词曲作者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创作过程。歌曲承载的精神和思想情感将永放光芒,激励着人民在新的时代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朱晓明.鏖战上甘岭-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介绍之四[J].黨史博采,2010(11):12-16.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人民网,2020-10-23.

[3]关山远.“问答70年”,为何《我的祖国》成为最感人的歌?[DB/OL].新华网,2019-09-06.

[4]赵爱平.《我的祖国》背后的故事[J].云岭歌声,2004(11):50.

[5]刘炽.关于《我的祖国》[J].人民音乐,1985(10):19-21.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载着人类光辉思想的列车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从“意会”走向“言传”
表现主义画家如何利用当时的创作背景抒发情感
《云岭音画》的演奏风格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