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契约精神内涵

2022-03-01西安交通大学郑向国刘艳凤梁俊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契约法治主体

西安交通大学 郑向国 刘艳凤 梁俊凤 吕 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开始,我国一直在持续推进法治化建设,说明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法治是相对人治的一个概念,法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文明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契约精神是法治的核心,也是法治化发展对思想、伦理、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换言之,要实现法治现代化,必须树立现代契约精神。

“人”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依法治国愿景美好,只有个体和社会协调统一发展,只有民众理解、接纳契约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年龄,思想开放、思维灵活,对新鲜事物理解、接受迅速,并且有胆识践行、推广契约精神。

一、契约的含义

“契约”最早是一个经济概念,但“契”和“约”却有不同含义。契,是古时在龟甲、兽骨上镌刻文字的行为和工具。《说文解字》释:“契,大约也。”此处的约是“缠束之义”。《周礼》郑玄注云:“大约,邦国约也。”很显然,这里以“约”释“契”,而在此契乃“政约”。至于“约”本身就与法律政治相关,如汉初的“约法三章”。契约二字作为一个词使用则见于《魏书·陆悆传》,“契约即固,未旬,综果降。”可见,当二字同用时,已经与现在说的经济含义的契约基本相同。所以可以给契约一个定义:为保障交易安全,交易各方订立的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的文书。就其载体而言,曾有树叶、树皮、羊皮、砖刻、甲骨等几十种,从甲骨文之后的古文书记载来看,契约文书主要有金属质、石质、竹木质和纸质。

古代中国有丰富的契约实践,契约既是一种交易工具,也是一种守信、自治的精神。大量事实证明,中国有悠久的契约行为,在财产和人身问题上有丰富的契约文案,从国家层面也有完善的表述,公法和私法之间有较明显的区分。买卖是契约的前提,我国商品经济曾一度受到重创,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衰,很遗憾传统的中国契约精神没有能顺利转型为人们所倡导的以自由、平等、守信、自治为基本价值的现代契约精神。

西方契约的表达英文为“contract”,法文为“contrat”,德文为“Vertrag”,但它们都源于拉丁语“contractus”,意思是指几个主体相互签订协议,对彼此产生约束,以期达到各自目的,简言之是“自治法”。以时间发展为基本线索,西方契约精神研究的时间顺序为“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时期”;契约精神的理论演化过程为“自然与约定的争论—契约法与自然法—统治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概而言之,就契约发展而言,它首先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一种保障交易安全的手段,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互动方式,即以法律的手段监督社会主体的自由、自律与公正,规范市场经济运转秩序,实现交易各方的利益诉求。在政治领域,契约还是西方社会国家公权力的理论来源,它改变了人们的政治思维模式,明确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影响了公民与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公共政治生活的制度建构,孕育出了规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的法治理念。可见,契约早已从一种保障交易安全的工具升华为一种价值理性,渗透到政治、经济、伦理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契约的内在要素包括以下几点。

1.契约主体不可能为单数,它是双方或多方共同的约定。无论是经济领域、宗教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哲学领域,契约主体均为复数。

2.契约主体有一定的自治权,他有选择订约或不订约的权力,有选择跟谁订约的权力,有讨论订约内容的权力,还有经协商变动、中止或终止约定的权利,以及纠纷发生后是否维权、以什么方式维权的权利。

3.契约意味着各方有各自追求的目的,具有一定功利性,这也是定约的原因,所以没有欲求则不会成约。

4.契约意味着达成某种合意,定约各方都能接受对方的条件,也有信心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契约真正生效的先决条件。

5.契约意味着各方要有某种承诺,以示交易的真诚和履约的能力,更使避免风险有了保障,这是保障契约交易安全的实质性内容。

6.契约意味着各方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积极协作,诚恳的兑现自己的诺言,促成对方实现协议内容,才能使自己的目的得以实现。

二、契约精神的内涵

契约精神是一种社会理念,它以诚信为基础,是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它包括诚实守信、意思自治、平等互利、权责一致四个方面。诚实守信是指订约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能欺诈、隐瞒真实情况;意思自治是指定约人有自主决定定约的权力,不受任何胁迫或外界压力;平等互利是指定约双方地位平等,契约内容要使双方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权责一致是指定约各方享有的权利与其要履行的义务、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契约精神从狭义理解寓于经济领域,从广义理解则涉及整个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

超越经济范畴的当代契约精神,最早发源于古希腊智者关于“自然”与“约定”的争论,其认为人的权利来源于自然或约定,并用契约解释了法的起源。最早将契约界定为法律概念的是古罗马,在《罗马法》中以契约的方式处理债的关系。在宗教神学文化中也有关于契约的体现,《旧约》和《新约》就是上帝和人类的契约。从政治学角度考虑,契约是社会和国家权力的合法来源。从哲学伦理学角度考虑,契约被视为社会正义的起点,同时还是各种社会关系主体之间道德义务演绎的指导原则。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契约的遵循是教育的成果。

三、当代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内涵

本文所讨论大学生的契约精神,与社会主流的契约精神相一致,同时由于主体的特殊性,它更微观的界定是指大学生在校内、校外,进行学习生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契约关系中,应该具有的综合素养。它包括对契约内容的决策、对契约的守信、对自我权利义务的认知、对对方权利义务的认知、对自己行为的担当、对契约的尊重。所以,大学生的契约精神不仅仅是法治概念上的契约精神,也是道德伦理上的契约精神,法律层面的契约精神是对公民的底线要求,而道德伦理上的契约精神则对主体品行修养有更高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虽然主体意识极强,自我、独立,但同时表现出了自私、冷漠、责任意识淡薄。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时代对契约精神的需求再次被推上了舞台,同时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交融,西方契约精神也不可避免地流入我国。这是中国发展契约精神、建设法治社会的历史契机。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改革的继承者和推动者,他们思想单纯、活跃,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强,承担这份责任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契约法治主体
一纸契约保权益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