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

2022-03-01福建省永春第八中学叶锦森

学苑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双减课件数学知识

福建省永春第八中学 叶锦森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选择。信息技术的共享性、时效性以及多样化让教育事业从课堂到课后都变得更加灵活,尤其是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来说,信息技术能够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也能充分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双减政策以及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教师应当注意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让课堂变得更灵活、更高效,让学生能够在新时代的课堂上学习到更多有助于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知识。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教育的要求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向和目标也得到了明确。尤其是对于初中教育来说,毕竟初中教育是学生步入高中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双减”政策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在确保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要保障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1.双减政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起更加公平、公正、全面的教育生态,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而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也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确保能够遵循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规律,以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做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服务水平,让课后作业变得更加合理,增强课后服务,避免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

2.作业、课后服务以及校外培训作为双减政策重点改善的方向,初中生的书面作业被控制到了90 分钟之内,而且还需要加强作业的质量。同时还需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建立起线上学习平台以及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后服务,加上对校外培训的规范和整顿,双减政策可以说在全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平台。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双减政策中需要推进的方面。由于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存在,初中数学课堂一直相对单一且枯燥,教师也一直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进而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而在双减政策的促进下,传统应试教育中“唯分数论”的思想得到了压制,而中考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同时也建立起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让我国的初中教育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改革。

由此可见,这次双减政策颁布的主要目的是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促进教育的公平性以及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为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平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坚决落实双减政策对于初中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控制作业数量、提高课后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初中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让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变得更高。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堂的需求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丰富,同时也给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堂的质量和效率等等,都是现代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改革一定要注重如下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也能让这些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1.提高课堂效率。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既然要控制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那么课堂的效率就必须要得到提升,才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所需的知识。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无非以下几种:首先是做好课前预习,让预习作业和当天作业合理分配,让学生能够利用旧知带出新知并提出问题;其次就是优化课堂时间,减少板书时间,让课堂效率变得更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从课前预习来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社交软件或者学习平台给学生分享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提出问题,每天利用15~30 分钟的作业时间来预习次日的课程,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以便于教师能够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而从提高课堂效率来讲,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并且教师可以将问题汇总成课件,在课堂上集中展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和解决,让课堂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提高课堂质量。除了要提高课堂效率外,课堂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课堂质量的优化,既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所需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学好、学明白。数学教育的最大难点就是抽象性,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数学的关联性等优势,利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课件的制作则是体现课堂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课件制作能力,让课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具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和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关联,在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还能进行复习,让课堂质量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3.让课堂更加活跃、有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传统的课堂相对枯燥无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提起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知识直观化以及多媒体化,同时便捷的网络也能够让知识得到扩展,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课堂优化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游戏等形式来直观展现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原理,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助手软件或专业软件来进行课堂电脑随机抽签提问、小组pk,直播、家校连线、校校联播等,让学生感觉新鲜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对知识的印象能够更加深刻。

三、初中数学课堂融合信息技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目前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程度来说,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在日常教学中也更加依赖于多媒体的使用。不过由于多媒体教学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呈现许多问题:

1.传统教学意识的问题。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仅仅利用多媒体展现所要教授的知识与问题,并没有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带来的文化内涵,无法让课堂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吸引力。而且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应用有着偏见,并不认为这些技术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反而会增加备课量和教学任务,因此会排斥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愿意去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2.教师技术能力的问题。当前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有所欠缺,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整合信息方面经常碰壁。由于部分教师本身技术上的不足,也容易遇到诸如软件崩溃等信息化教学的故障产生无法解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缺乏。而且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存在着蔑视的态度,觉得信息技术太过繁琐,更不要说让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利用了,加上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信息化教学甚至可能带来一定的麻烦和问题。

3.多媒体使用问题。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对学生利用课件展示知识内容,并不是建立起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而且部分教师对于PPT 课件的讲解也过于肤浅,无法让学生深入到知识中去。同时部分教师由于技术能力问题,制作的课件也比较单一,并不能解决当前教育的实质问题,根本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并不能有效利用PPT 加强课堂效率,反而会在课件的准备和制作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无法对课件内容进行有效梳理,使课件的内容粗糙,甚至不符合逻辑,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甚至学生在学习当中也会出现许多逻辑上的问题,因此加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应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1.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爱好和主动性是确保学生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和相关概念,从而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比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由于函数不仅抽象,而且比较繁琐,因此许多学生感觉学函数时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思考。例如在引入课堂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函数的性质特征等,同时提高学生对函数学习的兴趣,通过直观的画面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进而调动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对思考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的衔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作用,例如在认识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认识到圆的基本性质和概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2.让课堂教学环境更加灵活。虽然在经历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大部分初中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和复杂,加上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相对比较困难。同时传统的板书对于部分数学知识的展示非常麻烦,而且非常占用课堂时间,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是非常有利的。首先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更加合理,当前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PPT进行展示,这样的多媒体课堂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能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不过由于部分教师对课件的制作和理解相对肤浅,因此课件的优化依然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的问题。其次则是让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例如在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平板通过三维立体图形生成软件来展现三维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三维立体图,达到震撼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现代高科技探索的欲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的应用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加高效灵活,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3.利用信息技术落实因材施教。信息技术的发展的确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形象也更加多样化,更能便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应用,确保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毕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采用分层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形成互助团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层进行教学和练习,从基础、扩展到提高,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能避免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的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4.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加强数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好课前准备。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网上收集一些身边的三角形物体,并且思考三角形的特性,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使课堂效率变得更高。而且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及参与小组协作讨论,教师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协助学生解决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开放的课堂中学到相应的知识,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且能充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教师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猜你喜欢

双减课件数学知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