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2022-03-01杜艳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文情境语文

杜艳萍

(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清水河镇中心小学 新疆伊犁 83520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注重新颖性和变化性,以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同时,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从大量的阅读中,收获丰富的语文知识,接受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陶冶,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一、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设生活情境

文学创作的主要来源是生活现实。很多作家就是为了表达生活情感而进行文学创作的。虽然不同的文学创作时间不同、年代不同、社会背景不同,但是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却是相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依靠的就是真挚的、美好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的拉近会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学习《盼》这篇课文时,文中对小主人的心理描写十分生动,是学生理解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感悟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十分贴近小学生的心理。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过渴望、期盼的心情经历,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内心最焦灼的时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后,我再让学生回过头来读课文,学生就能够很好地体会到小主人公着急、渴盼的心情。这样,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会更强,也更愿意去读课文。

2.创设多媒体情境

一节好的课堂能够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经过无数的课堂实践得来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小学课堂。小学生好动、贪玩、专注时间短,如果对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很容易走神儿,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就是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同时让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多媒体情境,用声音、光影等动态事物来刺激学生的大脑,把语文课堂打造成立体的、动感的声色兼备的精彩课堂,让学生更喜欢语文学习。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过年气氛,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提起过年,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好看的新衣服、丰盛的美食和拿不完的红包,还有长长的假期。年文化是学生必须了解的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节课开始之前,我就给学生播放有关春节的童谣,让学生从童谣中了解年根底下古时候人们是怎样准备过年的,过年的氛围立刻就营造出来了。之后,我再给学生播放一幅幅年俗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年味儿。这些音乐和图片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对过年的情感。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看看北京人是怎样准备年货,北京有哪些特殊的过年风俗。这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就产生了。

3.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思维,能牵引学生的思绪。在学生走神儿时,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来把学生的思绪拉回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继续学习。同时,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课文阅读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核心,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当发现他们的思绪飘远时及时抛出问题,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问题,从而开展自主学习,让阅读教学更有成效。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时,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探索兴趣。守株待兔的故事每个学生都很熟悉,再加上小古文的语言比较难懂,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积极。这时,我就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以文章最后一句“而身为宋国笑”发问:“为什么农夫会被宋国人笑话?”这个问题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就必须深入到课文细节当中。当学生明白了问题答案后,也就理解了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面对熟悉的文章,我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阅读兴趣。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1.分角色表演

新课改后,在活动中开展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特色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避免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展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的故事性都很强,角色划分清晰,角色个性突出。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常常通过分析课文中人物特征和行为特点来挖掘课文内涵,达到深度理解课文的效果。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性强的课文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去感受人物特点,分析人物特征,增强学习的体验感,提高阅读的理解力[1]。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历史故事题材的课文时,由于故事的历史背景距今十分遥远。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就组织学生之间以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在表演中,每个学生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人物角色,沉浸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样他们再去感受不同故事情境中人物的心理、形象等特点,认识就更加深刻了。由于每个小组都进行了表演展示,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好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心中会有答案,这个答案也侧面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人物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2.组织辩论赛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逐渐具备通过分析事物表象看透其本质的能力,而这离不开良好的思维。因此,在设计特色语文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思维为目标,精心提取教学核心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提出论点,并从文中寻找论据,通过辩论赛实现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在语言和思维的碰撞下促进阅读学习的深度。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给予的观点,而是积极地开动脑筋去思考和表达自我,这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大有裨益。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我就抓住题目中的“辩”字,也带领学生参与到这场辩论当中,说一说各自的观点。辩论赛的学习形式给了学生很强的新鲜感,这样一来,促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古文学习有了趣味性。为了能够在课堂辩论会上正确阐述观点和论据,学生第一步就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此外,我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去多搜集一些论据,为己方支持的论点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观念也大大增强了。在辩论时,我先让两小组合作进行模拟辩论,然后再组织男女生辩论赛,每经过一场辩论,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在多样的辩论形式下,学生不仅读熟了课文,而且还能够熟练背诵课文,促使学习效果大大提升了。

3.开展朗诵比赛

朗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语文特色的教学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的好处有很多。例如,为了准备朗诵比赛,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章,阅读量会在无形中扩大。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与作者进行对话,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揣摩,并思考该用多大的音量、多强的声调、多快的语速来朗读。学生的朗诵技巧越高超,越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感受到语言的情感美,从而受到良好的美育熏陶,促进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因此,在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开展朗诵比赛,在比赛中挖掘学生的朗读潜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颂母爱的古诗时,我就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爱母亲”的诗歌朗诵比赛。从古至今,歌颂母爱是一直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众多歌颂母爱的古诗词、现代诗歌和散文。在准备朗诵比赛时,学生需要在课下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然后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进行朗诵练习。在练习时,学生还需要模仿朗读录音,不断地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这对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在激烈的竞赛氛围和对手的刺激下,学生的朗诵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又会得到提高。这样,通过开展朗诵比赛,学生不仅朗诵水平提高了,而且还接受了良好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三、推荐多样化的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1.关注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阅读量越大,积累的语言素材和知识素材就越丰富,文学素养就越高。然而,小学生大多比较贪玩,对枯燥、寂寞的阅读活动不感兴趣。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多给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兴趣为引领,让学生逐渐开始阅读活动。渐渐地,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后,他们就会慢慢喜欢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小学生大多喜欢漫画书,因为漫画书中的文字比较少,大多是以绘画的形式诙谐地讲述故事,仅有的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这时,我在推荐学生读书时,就可以挑选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画质精美的漫画书。例如,《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西游记连环画》等,先让学生看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当他们喜欢上书中的人物,愿意多了解一些他们的故事后,自然就会去寻找相关书籍,阅读活动就会慢慢展开了。此外,很多学生喜欢读与他们生活相近的书,于是我就推荐他们阅读《米小圈上学记》,主人公米小圈人物鲜活灵动,深受学生的喜爱。

2.推荐阅读历史故事

众所周知,读书使人明智。阅读历史故事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当前学生记忆的成语不少,但是谈起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却很少有学生能说上来,这就显示出其文学底蕴并不深厚。学生在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会很多成语故事,还能明白成语的由来,真正懂得成语的意思,在运用时也能够更加灵活。不仅如此,许多历史故事中都蕴藏着做人做事的哲理。例如,《司马光砸缸》,学生读了这则故事后,能够学会机智地处理问题,懂得做事不能蛮干,遇事不能慌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推荐学生读历史故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2]。

例如,现在有很多历史故事类的书籍都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如《漫画版上下五千年》,它以漫画的形式讲述枯燥、陌生的历史事件,很容易让学生爱上学历史,是进行历史启蒙教育的不二选择。此外,还有很多与历史有关的故事书,如《吴姐姐讲历史》《中华成语故事》《古代神话故事》等,都是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增加学生文学积淀的优质读书。除了阅读纸质版的书籍外,学生还可以听很多适合小学生的电子书,不同的阅读形式会大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阅读需求。

3.鼓励阅读科普读物

阅读科普读物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开阔学生知识眼界的重要途径。有很多写给孩子读的科普书籍,其中的内容生动有趣,而且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学生阅读科普书籍,不仅能了解更多的科学小常识,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而且能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愿望,满足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阅读的科普读物多了,学生的思维会受到良好的启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更加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本领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丰富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神奇的校车》这套科普读物就是集知识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一套书籍,它以故事的形式巧妙地把各种自然界存在的科学知识讲给学生听。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还能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启蒙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开启学生的科学学习之旅。此外,《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走进自然》等科普书籍也是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只有多阅读科普读书,学生会越来越热爱科学、热爱探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随着课改程度的不断深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就不同,而且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也各不相同。要想促进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就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以新颖、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文情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