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022-03-01张佳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德育游戏

张佳婧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1)

引言

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的年龄特征、成长特征,有目的性地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树立起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师应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课堂环境和园内环境渗透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提高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一、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作为主体,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教学途径、教学方法等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在学前教育阶段,通常是由教师和家长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家长的辅助作用下,形成对幼儿大脑的刺激,在不同的形式和合理的方法下促使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品格。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学前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在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中,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再受到互联网信息广泛传播的影响,学前教育中针对幼儿群体的身心健康引导和培养,成了重要的教育任务[1]。因为幼儿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偏差问题,受到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袭,幼儿的身心成长水平均有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出德育教育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幼儿时期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人生的岁月长河中,幼儿时期阶段正处于起跑期,幼儿此时思想品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形成,在此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展开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正确的引导下接受积极的思想和正能量意识的引导,学会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质,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消除不良思想和观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幼儿学会判断事物对错,明辨是非,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使幼儿形成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辨别意识,面对生活中存在的事件、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学前教育中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德育渗透下可以从中获取科学合理的启蒙教育,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目标[2]。

二、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分析

1.幼儿主体性被忽视

根据目前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仍旧存在着德育渗透受到的重视不足这一普遍的现象,幼儿的主体性被忽视,德育教育虽然在社会的多个领域内均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但是仍旧还存在部分学前教育者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对于德育的渗透重视不足,难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性地贯穿德育知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这是由于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知识的学习远远超过了德育教育这一观念的存在导致的,幼儿的主体性受到的关注不足,缺少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导致了德育渗透始终没有提到学前教育教学日程表中来,降低了对幼儿德育培养成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差异性被忽视,德育渗透的针对性不足,导致了幼儿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怀、关注,形成心理落差感,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化要体现到学前教育教学的德育渗透中,由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教学活动,在家长的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足问题,是值得学前教育者及时改进和突破的教育困境、教育难点[3]。

2.理论和实践分离

德育教育和生活之间相互脱节,导致幼儿教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形成了局限性局面,教师在展开对幼儿的德育教育时,常常是将德育知识灌输和渗透到课堂环境中,缺少对幼儿生活实际情况的考虑,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不足,难以帮助幼儿构建起德育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关系。理论和实践分离,导致了幼儿在理解问题时存在着难度大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对很多问题缺少理解能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限,记忆力欠缺,对于德育理论知识理解不足,难以记住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理论,更无从提到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幼儿遗忘德育理论知识的速度较快,常常是走出课堂就忘记了理论知识的内容,这都是由于德育教育的理论和现实相脱节导致的,德育教育缺少与家庭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衔接,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不足,对于幼儿的良好品质培养、德育素质培育形成了制约[4]。

三、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策略

1.以幼儿为主体

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是主体,应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同样要凸显出幼儿的主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使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始终围绕着幼儿的主体地位展开,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幼儿学习德育知识、接受德育教育的热情。由于幼儿在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其思想观念也存在个体上的变化。受到信息多元化、快速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接受的信息多,在幼儿园内和同伴间发生矛盾等问题时有发生,教师要发挥出德育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关注幼儿个体,尊重幼儿差异,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实施德育渗透和教育活动[5]。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要由教师进行合理的处理,保护幼儿自尊和心理的同时,帮助幼儿解决难题,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例如,当出现幼儿之间不小心踩了对方一脚形成的矛盾问题时,教师要成为幼儿成长中的引路人,引导幼儿主动承担责任,认识到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重要意义,主动向小伙伴道歉,获取他人的原谅,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品质和修养。

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个体日常的心理状态、课堂表现等指标作为依据,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幼儿中存在不尊重老人的现象,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大喊大叫,或是随地丢垃圾等。对于此类行为,教师要将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用具体的案例培养幼儿,树立起正确的认知观念,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帮助幼儿立足于实际,进行自身道德素质的改进,提高德育渗透的水平,激活幼儿的学习热情。围绕着幼儿这一学习主体的角色,用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方案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政素养、道德品质[6]。

2.加强家园合作

教师既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前教育基础之上,还要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衔接,帮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提高德育素养。在学前教育渗透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家园合作的教学新形式,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教师可构建起社会化、生活化的场景,实施德育教育,使理论知识和幼儿的实际生活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并体现在幼儿的认知中。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德育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意识到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小人才。教师可以实现德育课堂向课下的延伸,和家长共同展开合作,发现幼儿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足,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组织感恩节、亲子活动、父亲节活动等实践,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幼儿们共同前往社区、公园等场所展开实践探索,例如打扫卫生、捡垃圾等[7]。对于幼儿来说,前往大自然环境中的任务能够使幼儿更具有积极性,在生活实践场景中验证德育理论知识,形成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重要意义。

3.强化多元化德育形式

德育渗透的形式不同,对于幼儿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和指导功能也各有不同,教师要用多元化的德育渗透形式培养幼儿的德育素养,例如,以开展小组游戏的形式展开德育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接受德育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形成与他人合作协调的意识,产生与他人互相帮助的想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内容,组织游戏形式,让幼儿们划分成多个游戏小组,完成游戏任务,游戏中,和其他伙伴相互配合,关注其他人的感受,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主调整,融入集体环境中,共同完成游戏目标。在小组合作游戏中,应合理分配幼儿小组的成员,以3-5人为一个小组,明确游戏规则,最终评选出胜利的优秀小组,给予其一定的奖励,鼓励幼儿个性发展,促使幼儿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凝聚力,规范自身的言行行为,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认知,提高德育素质水平[8]。

例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德育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准备有关的材料,设置游戏的主题,以建城堡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告知幼儿准备建城堡的材料,调动幼儿参与性。建城堡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浓厚的吸引力,还能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在准备好材料之后,幼儿们可以划分成多个游戏小组,和组内的伙伴共同完成游戏目标。很多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教师要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帮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认识到与伙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克服挫折,解决问题,顺利地完成游戏目标。幼儿在建城堡的过程当中主动参与到团队协作中,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他人展开协作,锻炼了自身坚忍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4.鼓励幼儿表达

学习教育中鼓励幼儿表达,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对德育教育的成果进行反馈,教师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促使其成为活泼开朗、性格健全的人,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交际交往的能力、对关怀与爱的感知能力。幼儿会受到其他同伴思想和行为上的影响,产生丰富的情感体会和思想体验,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理解角度和表达习惯。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我,提高表达能力,在幼儿和幼儿、幼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中帮助幼儿交流情感,表达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德育教育的思想,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喜爱,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情感培养中,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幼儿感受到集体环境宝贵之处,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强化情感感受力[9]。

例如,当小组内的幼儿成员出现了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互相照应的小组成员帮助其他小朋友解决困难。教师要用鼓励的态度认可幼儿优秀的行为,用语言上的奖励等行为上的奖励、物质上的奖励,鼓励幼儿团结协作,表达情感,组建交际课堂,使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学会感知感情、表达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在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下,由教师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价值观念[10]。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展开对幼儿的德育渗透,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对于幼儿未来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引导和奠基的作用。幼儿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个体中存在的差异性,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学情,展开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的德育素养,使幼儿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为未来的学习成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德育游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