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2-03-01孙慧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外思政语文

孙慧玲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04)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个人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将一个人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从小抓好对其各方面的培养,而育人首先就要从育德开始,一个人德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小学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起步阶段,这时候的他们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对于客观事物又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而他们这时候的思维三观都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人文价值极其丰富,其包含的丰富资源源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就有大量有关思政教育的素材语文教师,在传达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让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其学习成效[1]。

一、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1.立足教材,精准定位

教材是语文教师授课的主要载体,教材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重点利用的素材,教师应当对现行语文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和全面的挖掘,充分整合其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并且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做好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去感悟其德育内涵,从而促成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2单元为例,本单元围绕着寓言故事来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教材中所选用的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其道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每一篇寓言故事的寓意。如《守株待兔》告诉我们:如果不勤奋努力,一味地抱有侥幸心理,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应当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到自己的短处,相互包容和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这些都是教师可以挖掘的德育素材。

2.联系生活,增强趣味

语文学科本就源于生活,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广泛地联系生活的范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科就是对生活的反映。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当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们阅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受到课文所描绘出的生动情景,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事物和景物的喜爱之情。当讲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经历和体验,想一想有哪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事物,为什么感到印象深刻?有什么样的感受?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随堂练笔,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自然满怀热爱,培养学生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

3.课外延伸,德育外延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只把视野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之内,更应当广泛延伸,尤其是要向课外延伸,这时候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未来还会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在这样的积累和提升过程中,学生的内在也会逐步发生变化。语文教师就应当主动给学生搭好课内向课外的桥梁,让孩子们从课堂学习中学到知识,体会道理,然后将其应用到课外实践当中,这样更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司马光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优良品质,这时候教师可以顺势给学生们导入其他类似的文言文,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在课内的学习方法来进行课外延伸,了解到更多古人的智慧,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有所增加。

4.课后反思,调整提升

教师不论是在备课还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置于中心,对学生的学情有深刻的把握,要充分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学习需求和成长环境,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有透彻的研究,把握好渗透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契机,从而使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更加理想。

而教学工作结束后,语文教师也一定要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和成效进行反思,对自身教学工作设计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把思政教育的渗透作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指标之一,从而得出对下一次备课设计和教学的调整思路。对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讲,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寻求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挖掘思政教育渗透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才能够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得以全面优化,教师能够在反思中成长,就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3]。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1.情境创设法

小学生的理解和体验是直观形象的,如果语文教师在渗透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时,倾向于说教式的方法,学生肯定会感到非常乏味,也很难理解教师所传达内容的要义。为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基于对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丰富特点的利用,让学生们能够置身于相对真实的情境当中,从而调动其情感体验,这时候渗透对学生们的思政教育会更有效果。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为学生们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们播放相应的视频、动画,播放动听的音乐等。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决定情境的创设。

2.实践体验法

由于语文学科是一门理论知识颇多的课程,所以在过去的教育实践当中,大部分师生都会忽略其实践性的特点,导致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机结合,学生缺乏实践参与和体验的机会,那么其学习印象也就不够深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优化语文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实践体验法。例如,在学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后,经由教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和互动讨论后,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和母亲深厚的感情,这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下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回到家之后,和父母交谈,或者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体会父母的辛劳,了解父母的想法,由此培养学生们敬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识。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进一步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意识及能力的重要环节,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

3.情感熏陶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纳入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内容距离久远,学生们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所以当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去真正体会和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理,学生就很难去深刻地感悟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从而感受到作者们的优良品质和美好情操。对于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就需要采取情感熏陶的教学方法。如《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展示一段有关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们了解到过去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使其能够将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随后,语文教师在为学生们示范朗读时,应当饱含激情,节奏、情感要把握得当,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感染学生。当学生们在朗读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们读出感情,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会有什么样的心境?会有什么样的抱负?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对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有用的语文朗读技巧[5]。

4.直观演示法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优势,利用其影音结合的特点来为学生们进行直观演示,这种教学方法更能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清楚理解抽象的内容。而且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可以整合所需要的资源,比如在讲《开国大典》时,教师就可以搜索相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能够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开国元勋,如理解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可以展示播放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他们的敬重,让学生能够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奋斗,立志成才。

三、全面渗透思政教育

1.写作教学中渗透

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渗透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可以将写作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当教师引领学生展开话题讨论或者课外实践活动之后,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会,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这时候教师再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促成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让生活更美好”,那么教师就要让学生用心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这些事物给了人们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可以创造出哪些更加美好的事物?这样学生的联想空间会更加丰富,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来进行表达和创造。通过这一单元的习作练习,增强了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热爱,奠定了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促成学生们正确三观的养成。而教师更需要利用写作评价环节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客观公允的评价来肯定学生的进步和表现,让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使其建立对自身语文学习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认知自我。

2.口语交际中渗透

部编版语文教材将口语交际作为独立的板块,充分说明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语文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意在让学生共同商讨,针对班级管理来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需要学生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在讨论与互动当中来辨别各自的想法和建议是否正确合适,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做好设计和引导。语文教师需要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传达一些要求,首先要耐心倾听他人的表达,对他人的想法和建议予以尊重,即便和自己的想法有不同,即便自己不认同,也应当耐心听完后再给出自己的意见。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要从集体的角度出发,这样自己提出的想法才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场景来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建议是否可行,比如随地乱丢垃圾,大声喧哗吵闹,同伴打架等,应该怎么妥善地处理并规范和制止相关行为。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能力,又使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们的表达自信,使其掌握的一些良好表达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3.综合性学习中渗透

综合性学习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的封闭空间,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加考验学生们在复杂环境中的思考和探究能力,为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主动分享、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的发展。

例如,三年级下册中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所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每篇课文后的活动提示,可以为学生们的综合性学习提供具体指导。让学生们学习完成课文之后,就可以展示交流上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成果。首先是展示学生的个人成果,主要是学生们基于自身对节日的体验所完成的写作。其次是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支持下,组织学生们开展相应的节日传统习俗,在这一过程中增进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们的课外自主探究能力,包括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培养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当中,学生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作为和学生相处时间最久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会起到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做好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总而言之,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更新,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促进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高效学习。

猜你喜欢

课外思政语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满课外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