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足迹的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

2022-03-01侯贺平任婉倩贾淑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2年1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子群河南省

侯贺平 , 王 靓 , 任婉倩 , 贾淑芳

(1.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郑州 450002; 2.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0 引言

随着在线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用户获取并分享旅游信息的重要平台[1],游客在网络上遗留下来的数字足迹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将网络数据应用于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广泛,多依托于手机信令、社交网络互动和共享地理位置等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理论模型等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管理[2]、游客时空移动特征[3]、目的地选择偏好特征[4]及游客行为和感知[5]等进行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相关成果显著,多以网络游记文本、位置签到数据、点评以及照片等作为数据来源,主要研究旅游网络结构特征[6-8]、游客时空分布特征[9-11]、游客关注偏好[12-13]以及目的地形象感知[14-15]等。曾可盈等基于百度指数研究我国内地31个省份对东北三省4A级及以上景区的网络关注度[16];马丽君等通过网络关注度数据总结了北京市居民对5A级景区旅游需求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17];陈曦等利用微博签到数据以天山天池景区为案例地,从微观尺度研究了旅游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18]。以上研究主要从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利用网络数据对高等级景区的关注度以及旅游流等方面展开,但缺乏利用游客的网络足迹数据对不同级别的景区进行分析。一定区域内的景区质量及其特征直接影响到其吸引力和客流量,因而与其他景区之间的联系也会在质量和数量上具有差异性。

社会网络理论是将个体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指标特征来衡量,从而能够剥离复杂系统中的个体、局部与整体属性,在人类学、心理学、情报学、社会学、统计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19]。1980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首次运用到旅游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旅游研究的一种范式[20]。目前,国内外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21-23]、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24-25]、旅游相关者网络关系[26]等。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结构方程分析、计量模型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用扎根理论及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游客进行观察、访谈以及网络文本的收集进行整理分析,近年来使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目前,基于网络数据构建旅游流空间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成果较多,但在区域的选择上缺乏对中观尺度的研究,且忽略了一定区域内景区质量的差异性特征及其对旅游流网络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河南省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的大背景下,选择河南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网络游记,通过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构建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并结合Ucinet软件进行量化研究,对河南省A级景区整体网络结构进行评价分析,识别各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与联系,以期为促进河南省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域、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

河南省总面积16.7万km2,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形地貌多样。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河南省同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山水景观资源。截至2019年9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河南省共有495家A级景区、5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地质公园、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下文物居中国第一、地上文物居中国第二,丰富的旅游吸引物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2018年,河南省旅游收入8 050亿元,旅游创汇收入1.03亿美元[27],旅游业成为河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景区级别上,河南省495家A级景区中3A级景区数量最多,其次是4A级景区。地区分布上,洛阳市的A级景区数量占总数的14.14%,河南省13家5A级景区中有4家位于洛阳市,其次是郑州市,其景区数量占总数的9.09%,济源、鹤壁以及濮阳等地景区数量较少。景区密度上,焦作、郑州的A级景区分布密度较大,商丘、南阳则相对较小。

1.2 数据处理

以河南省495家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技术获取游客在携程旅行网站上从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发表的网络游记,筛选每篇同时记录至少两个河南省A级景区的网络游记共7 774篇,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构建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节点数据矩阵。通过筛选整理,游记中涉及到的河南省A级景区共214个。由于分析指标的计算要求,需要将赋值网络转化为二值网络,若数值大于0,则表示两者之间有联系将其转为1,若数值为0,则表示两者之间无直接联系。需要说明的是,现实中两景区之间并非毫无联系,只是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本研究中无法得到体现。得到二值矩阵后,经过对角线化为0、对称化等初步处理,最终筛选出具有网络联系的景区共193个,以二分矩阵为基础,利用Ucinet软件进行选取指标的分析及处理。

1.3 研究方法

1.3.1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为社会网络关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社会网络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集合,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28]。基于数字足迹构建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网络的整体特征以及各个节点的局部特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采用节点中心性以及结构洞指标研究节点的局部特征,通过网络规模与密度、核心-边缘指标和凝聚子群指标刻画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通过平均路径距离和聚类系数两个指标衡量是否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复杂网络的特性。

1.3.2空间分析方法。通过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对涉及到的所有A级景区建立数据库,以实现对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网络结构特征的可视化表达。

2 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结构特征

2.1 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构建

将旅游者在游记中记录的具有联系的景点在地理空间上进行可视化表达(图1),景区之间的连线代表旅游者访问量。从景区网络联系看,嵩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白云山等资源禀赋较高的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较多,5A级景区及4A级景区资源等级较高,旅游吸引力强,因此,高等级景区与其他景区之间互动联系较多。3A级及以下级别景区中与其他景区联系的数量较少,该类景区大部分目前处于独立发展状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从游客访问量看,游客到访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地市,其中龙门石窟-白马寺、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香山寺景区等景区对的客流量最高,其次是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白马寺-清明上河园景区等景区对,可以看出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具有以洛阳、郑州、开封为中心的区域联合发展趋势。

图1 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与联系

2.2 网络节点特征分析

通过Ucinet软件分析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的节点特征,利用节点中心性(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结构洞指标得出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节点各指标值的前10位,根据结果进行分析。

2.2.1节点中心性分析。程度中心度分析指标计算结果(表1)表明,在193个旅游景区节点中,平均每个节点与19.446个节点存在直接联系。其中,龙门石窟的程度中心度为104.000,整体网络中有53.3%的景区节点与龙门石窟直接联系,该节点居于整个网络的中心。龙门石窟景区程度中心度最高的原因在于:首先,历史文化价值高。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的杰出代表,在全国甚至国际上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次,区位条件好。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市内道路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可达性。洛阳市正在建设高铁龙门站、涧西谷水、洛阳航空港、洛阳火车站四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最后,周边旅游景区较为集中。洛阳有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23家,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同时依托洛阳市便捷的交通,龙门石窟景区易与周边景区组合构成旅游线路,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出游吸引力,因此,龙门石窟景区是河南省旅游客流重要的集散节点。南阳方城望花湖风景区、周口老子故里旅游区、新乡京华园景区等18个景区程度中心度为1.000,由于这些景区资源等级较低,交通通达性不高,周围可以协同发展的景区较少,因此,位于网络的边缘位置。

表1 河南省A级景区节点中心性指标前10位

通过接近中心度指标结果(表1)可以看出,龙门石窟接近中心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嵩山少林寺、香严寺(南阳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白马寺等景区,这些旅游节点距离许多其他节点较近,与其他旅游节点来往紧密,流通效率较高。位于网络边缘的旅游节点,如郑州海洋馆、老子故里旅游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内乡云露山景区等接近中心度较小,由于区位、交通、游客喜好等原因,这些景区与其他景区的联结互动性较弱。其中郑州海洋馆接近中心度最小,因其资源类型较为单一,且地方特色不显著,游客群体大都是儿童及陪同家长,大多都是郑州本地居民,来郑游客较少将郑州海洋馆作为旅游线路中一个节点,因此,其与其他景点间最短路径的中转节点较多,游客的流通效率较低。

从中间中心度指标结果(表1)看,中间中心度的平均值为0.692,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中平均每个节点充当着“中间人”角色的次数为0.692,整体上中间中心度较小。香严寺中间中心度为11.198,说明在网络中位于其他两个景区之间最短路径上的次数为11.198次。主要因为香严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与湖北、陕西相邻,因此,作为邻近省份游客进入河南旅游的踏板,起到中转枢纽的作用。同时,南阳的交通区位优势显著,香严寺作为河南省四大名寺之一,吸引着邻近省份和本省的游客前来拜谒。中间中心度较高的景区依次为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这些景区对周边景区的控制力较强,充当重要中转节点。而驻马店上蔡县蔡明园公园、南阳唐河县普化讲寺风景区、安阳腊梅园等60个景区中间中心度为0,说明这些景区不位于任何旅游节点联系的路径上,大多为当地游客短途游或一日游的目的地,在旅游网络中不承担任何中转作用,位于网络边缘位置。如位于驻马店上蔡县的蔡明园公园属于2A级旅游景区,资源等级较低,周围邻近景区较少且距离驻马店5A级景区嵖岈山82 km,难以与其他景区联合发展。游客大都选择资源禀赋高、交通便利、住宿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的节点作为中转地,因此,这些景区作为其他景点间“踏脚石”或者“中介”的功能较弱。

总体来看,接近中心度标准差最大,即景区之间接近中心度的差异性显著,景区两极化发展严重,权力集中于核心节点;中间中心度标准差数值较小,说明该网络中的旅游节点中间中心度波动不大,整体中间中心度较低,作为中转的景区数目较少。通过对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前10位综合分析发现:① 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香严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万仙山风景区6个景区同时位于3个指标的前6名,排名比较稳定。说明与这6个景区直接联系的景区数目较多,位于网络中的核心位置,由于景区资源禀赋较高,景区不易受其他景区的“控制”同时又位于许多其他景区联系的最短路径上。② 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龙亭公园3个景区同时位于程度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前10位中,说明这3个景区周边景区数量较多且与其他景区保持互动联系,居于网络的中心地位。但其中间中心度较低,原因在于这3个景区都位于开封,开封旅游资源丰富,但一定程度上旅游接待能力有限,食宿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便利程度较低,游客较少选择开封的旅游景区作为中转枢纽。③ 许昌鄢陵花都温泉小镇、永城市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信阳西九华山风景区4个景区属于中间中心度前10位中,说明这4个景区中转和信息传递能力显著,是较多景区进行中转的节点,但与其他景区之间直接联系较少,当其他景区能够建立直接联系后,此类景区将面临着失去“中介”地位的风险。因此,未来景区应致力于整合资源,提升自身资源优势,谋取长远发展。

2.2.2结构洞分析。结构洞指两个旅游节点非冗余的联系,能够判别旅游节点是否有竞争优势,主要考虑有效规模、效率、限制度3个指标(表2)。由表2可知,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等景区的有效规模和效率值较高,约束性较小,结构洞水平高,相比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其他旅游节点竞争力较强,非替代性优势显著。龙门石窟和嵩山少林寺景区都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结构洞水平高的景区,知名度普遍较高,资源优势显著。驻马店上蔡县蔡明园公园、周口市商水县叶氏庄园、安阳腊梅园等景区的有效规模和效率性小,约束性大,竞争性和非替代性弱。如周口市商水县叶氏庄园本身资源等级较低,资源特色性不明显,又由于巩义康百万庄园、安阳马氏庄园早已名声在外,先入为主,叶氏庄园知名度远不如前两者,竞争力较弱。景区资源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景区应加强综合开发,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吸引力。

表2 结构洞分析

2.3 河南省A级景区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2.3.1网络密度分析。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网络共包含193个旅游景区节点,网络规模较大,理论上有18 528个网络联系数,而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101,实际上只有1 865个网络联系数,网络密度较低,这反映出河南省A级景区之间联系较为稀疏。结合景区空间网络联系分布可以看出(图1),只有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等5A、4A级别较高的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紧密,较多中低级别的景区与其他节点互动较少。

2.3.2核心-边缘分析。通过旅游流网络核心-边缘指标量化分析旅游流网络中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的联结程度,进而发现游客出游对景区选择的喜好程度。根据核心-边缘模块指标分析,发现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网络具有以下特征:① 等级与数量特征。嵩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龙潭大峡谷等42个景区处于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结构的核心位置。这42个景区大都为5A、4A级景区,景区资源级别较高,其中有14个景区位于洛阳市,7个景区位于开封市,5个景区位于安阳市,其余分散分布在郑州、信阳、南阳等地市,充分体现出洛阳市为河南省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剩余151个景区处于旅游流网络的边缘位置,景区资源等级相对较低。② 密度特征。核心区内部联结密度达到0.740,而边缘地区的景区内部联结密度仅为0.028,核心区对边缘区的联结密度为0.146,核心区景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但核心节点与边缘节点的联结较为松散,且带动能力不强。③ 两极化的发展模式。不均衡的发展对核心区和边缘区的景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核心区景区旅游旺季容易发生景区人数超载现象,超过景区承载力运营不仅使旅游资源受到不可逆的破坏,还会使游客游玩体验度降低,影响景区的整体品牌建设,不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边缘区的景区由于知名度有限,即使在旅游旺季接待游客量也不乐观,导致景区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应积极采取措施提升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带动作用,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实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2.3.3凝聚子群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凝聚子群可分析研究子群之间以及子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凝聚子群指标,得到河南省网络结构的8个凝聚子群及其密度,对各子群内部和外部联结密度进行整理统计(表3)。结果表明:① 郑、汴、洛地区景区聚集特征显著。第1子群包括以嵩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等为代表的共66个景区,主要分布在开封、新乡、郑州等地市,第1子群节点中心度高的景区较多,其中4A级景区有40个,资源禀赋性高,子群内部联结密度为0.380,内部联结密度数值最大,呈现出一定的局部凝聚性。不仅子群内部表现出凝聚效应,与外部子群也联系紧密。第3子群内部联结密度为0.376,景区之间联系紧密,由于该子群内28个景区中有22个位于洛阳市,洛阳市景区资源丰富且一体化发展程度较高,其内部景点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特征,因此,可以围绕郑、汴、洛重点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且在具体实施中增加与洛阳地区景点之间的合作关系。② 河南省版图边缘地区联系较为松散,第2凝聚子群内部联结密度最小为0.007,其中有9个4A级景区,17个景区分布在新乡、濮阳、济源、信阳、安阳等河南省版图边缘地区的8个地市,分布比较松散,内部节点之间联系不紧密。③ 河南省中南部地区景区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凝聚现象,第8子群主要是由于子群内部景区主要分布在漯河、信阳、驻马店3个地市,具有一定的地理凝聚性,内部联结密度较高。

表3 凝聚子群密度统计

2.3.4小世界特征判断。小世界网络特征主要用平均路径距离(L)和聚类系数(C)两个指标衡量,具有短路径和高聚类特征的网络属于小世界网络。平均路径距离是连接任何两点之间最短途径的平均长度,L越小表示网络的整体可达性越好[28]。河南省旅游流空间网络的平均距离为2.336,即在网络中任一节点到其他节点平均需要经过2.336条边。聚类系数C反映局部网络结构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局部凝聚性。河南省A级景区根据局部网络计算出的聚类系数为27.789。一般中心度较高的景区凝聚性较大,中心度高的景区在可到达的情况下易于与边缘景区建立联系,因此,聚类系数较高。

总体上,河南省旅游流空间网络平均距离为2.336,局部聚类系数为27.789。根据与具有相同节点和平均度的随机网络比较,实际网络与随机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的比值Lv(L/Ld)越接近1,且簇系数比值Cv(C/Cd)越大于1,则该网络的小世界特征越明显[29],其中L,Ld分别表示实际网络和随机网络的平均路径距离(Ld=lnN/ln。N,分别表示实际网络的节点总数、平均节点度),C,Cd分别表示实际网络和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Cd≈/N)。通过计算得出Lv≈1.320,Cv≈2.771,Lv接近1而Cv略大于1,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网络特性,意味着网络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和集聚性,即任意两个景区之间产生联系只需中转2~3个景区,整体网络较为连通,同时网络局部联系紧密,游客在一个地区的景区之间流动更为方便,不需过多中介,小范围内联系往来方便。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在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中,从景区联系来看,3A级及以上景区资源吸引力较强,如嵩山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白云山等景区易与其他景区产生互动联系,3A级及以下景区与其他景区互动较弱,大部分处于独立发展状态。从游客访问量来看,游客到访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开封、焦作等地市。

(2)在网络节点特征分析中,旅游流网络中的A级景区接近中心度差异性最大,中间中心度最小,河南省具有中转枢纽的景区数量较少,其中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香严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万仙山风景区6个景区在节点中心性和结构洞分析中都位于前6名,排名稳定,因此,在旅游流网络中处于重要核心地位。

(3)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整体规模大但密度小,整体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核心景区资源等级高且互动联系强,边缘景区级别较低且景区内部联结密度较小,核心区对边缘区的带动作用不显著,核心景区与边缘景区缺乏有效联系。凝聚子群分析中发现内外部联结密度较高的是第1子群和第3子群,说明郑、汴、洛地区景区聚集特征显著。河南省A级景区的旅游流网络整体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网络特征,两个景区之间基本上通过中转2~3个景区产生联系,表现出一定的连通性和集聚性。

3.2 建议

(1)资源禀赋高的核心景区应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维护并升级品牌形象。核心景区在假期经常人满为患,甚至出现游客滞留景区的现象,不仅容易发生旅游事故,带给游客负面的旅游体验,而且景区资源也遭受难以承载的压力。因此,核心景区应提高预警能力,在官方网站上利用互联网平台开通门票预定通道,发布景区实时旅游信息,超过景区承载量时及时发布售票公告,杜绝以牺牲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行为,注重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更加追求品质、品牌化消费,核心景区资源优势显著,通过与文化高度融合、完善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创新景区管理模式等措施,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升级旅游品牌形象。

(2)处于旅游流网络边缘的景区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边缘景区由于缺乏游客基础,可根据景区特色先针对本地或邻近地区的居民展开宣传营销,推出本地游客景区门票优惠,通过游客推荐和分享,增加景区的关注度和好评度,从而挖掘潜在的旅游者。由于边缘景区的资源禀赋不高,难以与核心景区在资源价值上形成竞争,可结合自身资源文化特色开发创新性体验项目,利用游客的求新、猎奇心理产生吸引力。同时,景区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依靠微博、短视频软件等网络平台带来流量,打造网红打卡地,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3)核心景区联动边缘景区协调发展,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呈现严重的发展不平衡趋势,为减轻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景区间要寻求良好的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带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核心景区与边缘景区通过优化组合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对不同类型景区的旅游体验,实现对边缘景区的带动。还可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如景区之间提供免费大巴,或采用通票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核心景区的联动效应。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子群河南省
超聚焦子群是16阶初等交换群的块
有限群的弱τσ-嵌入子群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龙门石窟
子群的核平凡或正规闭包极大的有限p群
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