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蜂蜇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2-28刘振忠徐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蜇伤胡蜂蜂毒

刘振忠 徐伟*

胡蜂蜇伤是胡蜂的尾刺蜇伤人体皮肤后释放毒素,毒液侵入人体引起的,其实质为生物毒素中毒。胡蜂蜂毒成分复杂,可引起广泛人体组织器官损伤,且蛰伤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多为群蜂蜇伤,轻症以局部皮肤红肿热痛、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心肌损伤、急性溶血、凝血功能及急性肝肾功能损伤[1],尤其是AKI 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21%[2],胡蜂蜇伤引起AKI 的死亡率约5%~50%[3]。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探讨胡蜂蜇伤后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近4 年本院收治住院胡蜂蛰伤患者资料,探讨胡蜂蛰伤致AKI 的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更好救治胡蜂蛰伤及预防AKI 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至2021 年杭州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117 例胡蜂蜇伤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40 例,将患者分为AKI 组和非AKI 组。AKI 组患者34 例(29%),非AKI 组患者83 例(71%)。(1)纳入标准:①胡蜂蜇伤史明确;②相关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既往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心、肝、脑、肺部基础疾病患者;②非胡蜂蜂种蜇伤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患者。AKI 判定标准:AKI 诊断标准参考KDIGO 指南[4],根据蜂蛰伤后患者血肌酐和尿量变化及持续时间确定。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后第一个24 h 内实验室检验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蜇伤皮损数、就诊时间、住院天数、入住监护室、终末期肾病、过敏性休克、尿色、皮疹、气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胸闷心悸、血液净化治疗、死亡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胡蜂蜇伤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胡蜂蜇伤患者117 例,其中男性77 例,女性40 例。其中<60 岁(66 例)、≥60岁(51 例)。蜇伤皮损数≤10 患者40 例,蜇伤皮损数11~20 患者36 例,蜇伤皮损数21~30 患者17 例,蜇伤皮损数≥31 患者24 例。蜇伤至就诊时间8(5,14.5)h,蜇伤皮损数14(8,26),住院天数5(4,7)d,ECMO 治疗1 例,死亡4 例,死亡率3.4%。AKI 组患者34 例(29%),非AKI 组患者83 例(71%)。

2.2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过敏性休克、皮疹、肉眼血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KI 组患者蜇伤皮损数、住院天数高于非AKI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酱油色尿、恶心呕吐、气急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症状发生率高于非AKI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KI 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率、ESRD 发生率、监护室入住率,死亡率均高于非AKI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KI组和非AKI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指标对比 AKI 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血肌酐、血钾、乳酸水平高于非AKI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实验室化验指标对比

2.4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选取酱油色尿、蜇伤皮损数、乳酸这3 个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胡蜂蜇伤致AKI 风险有较大临床意义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酱油色尿、蜇伤皮损数>30 处、Lac>4 mmol/L 是胡蜂蜇伤后发生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胡蜂蜇伤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蜂毒成分复杂,包括生物胺类、肽类、酶类等,其中蜂毒肽占50%以上,是最主要的致病毒素[1]。蜂毒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溶血,横纹肌溶解,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肝肾功能损伤等,其中AKI 最为常见[5]。蜂毒引起AKI 的机理包括[6-7]:①蜂毒引起休克、低血压,导致急性缺血性肾损伤;②蜂毒引起溶血、横纹肌溶解,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对肾小管的阻塞和毒性作用,导致急性肾小管损伤;③蜂毒毒素对肾小球、肾小管的直接毒性损伤;④蜂毒免疫介导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蜂毒对肾脏损伤早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少尿、无尿,并发AKI,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ESRD、MODS,甚至死亡,尽早识别及处理AKI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AKI 组患者住院天数、监护室入住率、血液净化治疗率、ESRD、死亡率更高,表明一旦出现AKI,其救治时间、救治费用、救治难度、患者死亡率更高。ALT 和AST 是临床上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一项714 例胡蜂蜇伤的研究中约52.22%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8]。蜂毒中磷脂酶A 可以导致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肝细胞水肿和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引起肝细胞坏死和肝衰竭[9]。肝细胞损伤后通过氧化机制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导致AKI 的形成[10]。有研究发现在其他非胡蜂等虫类毒素对脏器损伤中,AST 和ALT 在重症组患者中也显示更高水平,且AST 和ALT 的升高有利于虫类疾病的诊断[11]。本研究中AKI 组患者的AST、ALT 水平更高,因此肝功能监测及保护对预防AKI 的形成尤为重要。蜂蛰伤后可引起Kounis 综合征、中毒性心肌炎等,Kounis 综合征是蜂蛰伤后猝死的常见原因,其机理为蜂毒作用于冠状动脉,引起冠脉痉挛,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急性心肌梗死[12],YANG[13]发现蜂毒肽通过抑制Na+-K+-ATP 酶活性,影响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交换,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自律性及收缩性异常;蜂毒肽还有细胞毒性,能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因此蜂蛰伤应重视患者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及动态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需要机械通气提示患者重度蜂蛰伤[14]。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指标,临床用于监测出血风险和抗凝效果。

其中胡蜂蜂毒是最常见的毒素之一,但对于胡蜂蛰伤后并发AKI 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发现酱油色尿、蜇伤皮损数>30 处、Lac>4 mmol/L 是发生AKI 的独立危险因素。酱油色尿是横纹肌溶解最常见症状,蜂毒中的多种成分可导致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通过释放肌红蛋白刺激肾血管收缩、肾小管管型形成致远端肾小管阻塞、氧化还原反应等途径导致AKI的发生,AKI 发生率约13%~50%[15],群蜂蛰伤未及时处理可在入院数小时就因为MODS 而发生死亡,死亡率高达80%~90%。本研究证实蜇伤皮损数>30 处是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需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预防AKI的发生。蜂毒导致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缺血缺氧代谢形成乳酸。本研究AKI 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更高,并证实乳酸>4 mmol/L 是发生AKI 的危险因素,临床诊治胡蜂蛰伤患者中应注意监测乳酸值及其动态变化。

综上所述,AKI 是胡蜂蜇伤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酱油色尿、蜇伤皮损数>30 处,乳酸>4 mmol/L 是预测AKI 发生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预测AKI 发生的危险因素。胡蜂蜇伤后患者AKI 发生率高,需注意监测尿量及血肌酐变化。早期评估蜇伤皮损数,监测小便颜色及血乳酸变化,对预防或延缓AKI 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以期将来有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探寻更有效的AKI 防治方法,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蜇伤胡蜂蜂毒
综述蜂毒的应用
不要小看蜂蜇伤
防治胡蜂的三种方法
广西胡蜂亚科的种类和分布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小偏方对付虫蜂蜇伤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三招轻松治胡蜂
CVVHDF联合HP治疗蜂蜇伤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
治疗蜜蜂蜇伤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