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分析

2022-02-28颜旭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12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智慧

颜旭东

(满洲里市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1 引言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展开的智能化国土空间工作,信息技术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监管、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展开的时间比较晚,各方面的技术和应用还不够成熟,无法为规划的方法的开展提供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撑。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熟练,当前我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而且未来会发展更好。

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

如今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改进方案,并建立完整的监测管理制度。要想正确了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这个概念,应当从智慧空间规划的构成、空间格局、时空状态、变化方向等方面入手。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国土空间规划领域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已对生态、土地等方面的国土规划有了新的认知,并建立新的构建方法。大部分人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要以当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同时也要加强人与生态之间的联系,实现平衡发展。但是受到认知以及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人们对国土空间的了解尚不完全[1]。将信息技术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建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有利于让人们更加精准地认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水平、人与生态之间的联系,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3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分析

3.1 理念更新

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帮助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获取、资源共享、编制、平台构建等工作内容的完善与发展,同样也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技术基础。但是仅仅依靠当前的信息技术无法实现完整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信息技术,完善制度,为智慧国土空间工作的开展提供综合帮助[2]。

当前我国的通信技术已较为完善,国土资源的数据收集范围和以往相比扩大了很多,同样数据类型以及数据精准度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利用信息技术对国土空间资源展开多维度、多方面、多尺度的动态监测,也能对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展开详细分析。人的行为活动是最不可预测的,利用信息技术实时掌握人的行为与活动数据,能最大程度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精准性。②信息数据的科学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极大帮助。计算机技术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完整的国土空间资源图表与模型。计算机技术中拥有的多种学科理论知识,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决策、评估、监测预警等方面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而人工智能则能为国土空间规划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供进一步帮助。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前提保障。大范围进行资源数据收集、整合与分析的难度较大,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与体系开展有关工作[3]。另外,还要不断调整国土空间规划的体制,要收集社会民众的意见与建议,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合理性。

3.2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一体化构建设想

3.2.1 整体框架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一定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国土资源展开数据的全方位整合与处理。①要兼顾生态资源的完整性,这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的基础内容。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前了解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开展过程中,要对自然中的部分资源展开有序和节制性开发,但如果发现某些地方的生态资源遭到了破坏,要对其展开有效性维护与建设[4]。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开展过程中还要坚持分区管理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开发的合理性。②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充分了解规划地区人们的日常活动和行为数据。对相关数据展开全面整合,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能符合当前地区的空间发展未来发展特征。另外,在规划中有关负责人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听取当前区域内的民众意见,提高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透明性、公开性。

3.2.2 技术要求

首先,要将信息技术完整融合到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合理利用遥感技术以及影像技术全面了解当前区域内资源分布、资源利用现状、各地区功能等等。工作人员要全面收集当前区域内的资源规划数据,利用网络对资源数据的利用以及分布展开实施监控、管理。要想充分发挥遥感设备的作用,工作人员要根据人们的手机、手表等设备获取人们的日常互动行为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现状展开规划前的整合与评估。除此之外,有关负责人还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特色化国土规划,并完善国土规划的监管平台。

3.2.3 制度优化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长期以来一直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传统规划模式为引导。虽然政府部门主导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统一性,但也导致社会多个主体的作用被削弱。信息化背景下,若要建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模式,让社会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拓宽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的来源渠道[5]。不同社会主体的参与不仅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带来了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而且各主体能够利用自身机构与协会的优势,展开数据资源加工、整合、治理,为智慧国土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能依靠数据支持提高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可靠性。社会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式,需以科学高效的自然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自然数据共享平台能实现社会不同主体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内容的共享性,也能做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统一性、数据标准性。当前我国部分省市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土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但平台的建立规模以及平台的共享程度不同,导致数据无法实现统一性标准化管理。一旦数据资源不一致,以数据为基础的预警监测体系、监测系统准确性、高效性会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制度,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规范标准,对于智慧国土空间工作尤为重要。

3.3 智慧化编制

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因此,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应当包含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模型才真正具备高效性、完整性的特点和优势。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科学有效的国土监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监测技术能够对国土空间内的相关数据展开感知和采集,并将其加工汇总到空间数据库中,为工作人员的规划与编制提供数据基础。

3.4 智慧化实施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完成后,要对其作出正确完整有效的评价,因此,建立符合当前生态环境的动态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动态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并且根据发展现状不断更新科学技术,为国土空间安全性提供更多的保障。

4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

4.1 数据驱动

要想提高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必须依靠科学完整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各项移动设备的成熟与完善,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基础。有关工作人员能够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动态变化对大众行为活动展开预测与管理,将这些数据内容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中,能有效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人性化。另外,合理利用GPS、GIS、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的要素信息,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可视性,为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创造了可能[6]。

4.2 协同规划

协同规划在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是指各产业布局之间的协调发展。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数据,空间坐标等内容的统一性与共享性,这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完整的信息数据服务。协同规划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资源信息管理、项目审批管理、技术数据处理等,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优化了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同样也提高了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时性。另外,以空间位置为基础,合理利用GIS、BIM、物联网、互联网等内容,能完整有效的构建出城市模型平台,合理分析城市空间的各单位功能与信息,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管理。

4.3 动态监测系统

动态监测系统的构建能够帮助有关人员实时掌握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情况,并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方案偏差,通过对比数据能够提示调整规划中的不合理,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长久性。此外,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还有利于提高国土空间的安全性。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系统应当建立在完整的信息平台上[7]。动态监测系统是信息平台中多个数据内容的融合分析结果,对数据信息进行融合分析之后,按照相应的等级进行划分,得到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而后根据综合评价体系对数据内容展开结果评定。此外,与动态监测系统相辅相成的是国土空间资源共享平台,动态监测系统中的信息会自动上传到共享平台中,通过完善过程平台的机制,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束缚、限制,能够根据当前地区的规划、地理信息建立标准化的定量分析模型。

5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全面收集到社会信息、自然资源的相关数据,通过整合二者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另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对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与方向展开实施监督,不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智慧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