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动脉五大分支的高频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2022-02-28施晓琳胡秀青鄂占森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声像前臂血流

施晓琳,胡秀青,鄂占森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超声科,广东 深圳 518116)

尺动脉作为前臂肌群肌及神经的重要供血血管,其在前臂上段屈侧分出骨间膜总动脉,骨间膜总动脉随即分成骨间前、后动脉,骨间前动脉在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深方,伴行骨间膜前神经向前臂远端走行,骨间后动脉穿过桡骨与尺骨骨间膜后走行至前臂上段伸侧,绕行旋后肌肌腹至其浅方,向上分出骨间返动脉,骨间后动脉则向下在指伸肌与拇长展肌间继续向前臂远端走行,尺动脉主干分出骨间膜总动脉后,偏向尺侧走行,在前臂中上段分出尺侧返动脉前支和后支,尺侧返动脉后支在屈肌总腱深方向内后上方走行至肘部尺侧,与肘管内尺神经伴行,尺侧返动脉前支则在在桡侧腕屈肌与旋前圆肌间穿出向上臂走行。现有的文献仅对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做了很多描述,对于尺动脉分支的解剖走行及周围结构的影像学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明晰了尺动脉五大分支的检查方法及各分支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规培生、研究生、员工中收集2019 年至2020 年健康志愿者3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0~30 岁,平均(25.89±3.95)岁;男性体重60.0~75.0 kg,身 高165~178 cm,女性体 重50.0~62.5 kg,身高158~167 cm;受检对象前臂发育均对称正常,无外伤史及手术史,并签署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高频彩超仪器TOSHIBA Aplio 500(日本东芝公司),线阵探头5~12 MHz。嘱患者面向医生,坐位于检查床旁,前臂自然放松平放于检查床上。①探头斜切30°放于左前臂上段屈侧,显示骨间膜总动脉从尺动脉发出的图像(图1)。②探头横斜放于左前臂中上段屈侧,显示骨间前动脉与骨间膜前神经伴行的横切面(图2)。③探头纵切于左前臂中上段屈侧,显示骨间前动脉与骨间膜前神经伴行的纵切面(图3)。④探头斜切放于左前臂中上段伸侧,显示骨间返动脉穿出骨间膜后,绕过旋后肌向上臂方向走行,并在此段测量其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图4)。⑤探头斜切放于左前臂中上段伸侧,显示骨间返动脉发出尺侧腕伸肌肌支(图5)。⑥探头横切放于左前臂中上段伸侧,显示骨间后动脉横切面图像(图6)。⑦探头纵切放于左前臂中上段伸侧,显示骨间后动脉长轴面图像(图7)。⑧探头纵切放于左前臂上段尺侧,显示尺侧返动脉前支从尺动脉主干发出图像(图8)。⑨探头纵切与左肘关节尺侧,显示尺侧返动脉后支从尺动脉发出后的,与尺神经伴行图像(图9、图1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分别计算95%置信区间(CI);按照左、右侧进行分组,对骨间返动脉的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结果

①尺动脉浅方可显示两层肌肉,第一层为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第二层为指浅屈肌,尺动脉位于指深、浅屈肌腱间,并在此分出骨间膜总动脉,走行于桡骨与尺骨间(图1)。②骨间膜前动脉在指浅屈肌浅方向前臂方向走行,骨间后动脉将穿过桡骨与尺骨骨间膜向前臂伸侧走行(图2)。③骨间膜前神经作为正中神经的分支,在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的深方与骨间前动脉伴行,正中神经位于指深、浅屈肌之间(图3)。箭头所指骨间膜前神经横切面。④骨间前神经走行于骨间膜前动脉浅方,箭头所指骨间膜前神经的长轴切面,其浅方是指深浅屈肌(图4)。⑤骨间返动脉起自于骨间后动脉,绕过旋后肌肌腹,走行至旋后肌浅方,从尺侧腕伸肌与指伸肌间穿出向上臂方向延伸(图5)。⑥骨间返动脉绕到旋后肌浅方,发出尺侧腕伸肌肌支后,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间向前臂方向走行(图6)。⑦骨间后动脉浅方为指伸肌腱、小指伸肌腱,深方为拇长展肌肌拇长伸肌间,箭头显示骨间后动脉短轴图像(图7)。⑧骨间后动脉在指伸肌与拇长展肌间向前臂远端方向走行(图8)。⑨尺侧返动脉前支从尺动脉发出后,走行在指浅屈肌与旋前圆肌之间,最终在桡侧腕屈肌与旋前圆肌间穿出(图9)。⑩尺侧返动脉后支从尺动脉分出后,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深方向上走行至肘管内,与尺神经伴行(图10),白色箭头处为尺神经长轴图像。

2.2 血流动力学结果

超声测量30 例志愿者的60 支骨间返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计算出95%置信区间,见表l。按左、右分组,骨间返动脉的内径、峰值流速及血流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因此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双侧对比扫查判断单侧骨间返动脉血流参数有无异常。

图1 骨间膜总动脉声像图

图2 骨间膜前动脉短轴声像图

图3 骨间膜前动脉长轴声像图

图4 骨间返动脉起始段声像图

图5 骨间返动脉肌支声像图

图6 骨间返动脉前臂段声像图

图7 骨间膜后动脉声像图

图8 尺侧返动脉前支声像图

图9 尺侧返动脉后支声像图

图10 尺侧返动脉后支与尺神经伴行声像图

表1 骨间返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n=60)

表2 左右侧骨间返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比较(n=30,±s)

表2 左右侧骨间返动脉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比较(n=30,±s)

3 讨论

尺动脉自肱动脉发出后,在前臂中上段分出骨间膜总动脉,随即分出骨间前、后动脉,本研究发现骨间前动脉主干较长,走行位置较恒定,于指深屈肌与拇长屈肌之间下降,分支营养前臂深层肌肉。利用带血管蒂的移位骨(膜)瓣治疗邻近骨缺损和骨不连接,具有良好疗效,高频超声可以手术前后评估皮瓣血液循环情况[1],骨前动脉沿途伴随骨间前神经,因此该血管可以作为辨识神经的重要解剖学标识,为临床诊断骨间前神经卡压及术中避开重要血管损伤,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2]。

骨间后动脉是在发自于骨间总动脉,位于骨间隙的上缘,经过指伸肌与拇长展肌间在向前臂远端方向走行,然后下行至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最终营养机体前臂背侧皮肤[3]。

由于骨间后动脉皮瓣较薄,与手部皮肤质地较为接近,不仅皮瓣切取简便、外型美观,修复效果显著,故而在手部创伤修复中应用广泛[4]。手术开始前,要采用多普勒探测仪确定前臂远端骨间后动脉血流灌注情况,为骨间后动脉双叶皮瓣在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术提供相关指导[5]。

骨间返动脉解剖位置恒定表浅,切开肘肌和旋后肌后,即可暴露骨间返动脉,手术易显露、安全。临床多采用双钢板加带血管蒂尺骨上段骨膜瓣转位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不愈合[6],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骨间返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为临床术前评估优势血管提供参考。骨间返动脉走行至旋后肌浅方时与桡神经深支毗邻,高频超声清晰显示骨间膜返动脉周围结构关系,为临床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神经和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尺动脉分出骨间膜总动脉后,偏向尺侧走行,分出尺侧返动脉,尺侧返动脉分为前支及后支,后者在屈肌总腱深方与尺侧上副动脉吻合,与尺神经伴行,且为肘管处的尺神经主要供血血管[7]。当发生尺神经卡压时,应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8],术中尽可能的保留尺神经的伴行血管血供,改善尺神经微循环,增加尺神经血供,有利于尺神髓鞘再生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超声可以显示尺侧返动脉后支与尺上副动脉吻合支血流灌注情况,对于评估尺神经血供情况及功能恢复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提高疗效。

尺侧返前动脉与尺下副动脉、尺上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后支形成肘部血管吻合网,用带蒂尺侧返动脉瓣修复肘部软组织缺损[9],不会影响前臂及肘部供血,超声可以判断尺侧返动脉的走行,分支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提供术前参考。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不仅可以观察尺动脉五大分支的走行过程,还可以作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辨识周围肌群及神经结构,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可以测量尺动脉各分支的血流参数情况,为临床评估优势血管提供参考,明晰各分支血管与周围肌群及神经的毗邻关系,也可以为临床在术中避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声像前臂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高校声像档案保护技术的应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校外教育机构声像档案管理创新探析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