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足球崛起的回顾、溯源和启示

2022-02-27毛志晨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青训教练足球

毛志晨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127)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足球项目正面临自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从理念探讨到行动实施的深度改革。从中国足球的发展现状来看,改革依旧任重道远,在足球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参考与我国文化背景和地域相近的国家的足球强国之路,如日本足球的崛起。

2022 年,日本国家队在国际足联的世界排名为第24 位,日本留洋球员有60 多名,其中13 名球员效力于欧洲五大联赛。日本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和高水平球员的不断涌现,体现了日本足球改革的成功。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了日本足球崛起的根源和经验,以期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1 日本足球崛起的回顾

1.1 举步维艰:探索中的日本足球(1873—1992年)

日本的足球源于校园,兴于校园。最早接纳足球的就是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该校成立了足球部,积极举办校内、校际间的对抗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学校足球是日本足球的支柱,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足球赛事是日本大学足球联赛。1921 年9 月10 日,日本足协成立,同年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足球优胜竞技赛,到了1965 年,日本足球联赛(JSL)应运而生,日本足球有了全国性的联赛,球队性质也从学校足球过渡到企业足球。1991 年,随着社团法人日本职业足球联盟的正式成立,日本足球联赛(JSL)被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 联盟)取代,日本足球真正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1]。期间,由于以大学生为主的日本国家队在远东运动会上的糟糕战绩,日本足协开始聘请国外职业教练来强化国家队。在企业足球助推和外教的调教下,日本队获得了1964 年东京奥运会第六名和1968 年墨西哥奥运会足球赛铜牌[2]。

这一时期的日本足球处于探索发展期,是职业足球开始前的萌芽阶段。该时期的日本足球采用的是以奥运战略为主导,以足球运动推进日本国家复兴为理念[3],以企业足球为推动力的发展模式。由于企业足球的业余性质,日本足球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一度举步维艰、停滞不前,日本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

1.2 百年构想:改革中的日本足球(1992—2002年)

随着职业足球的热潮,日本足协开始全面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政策。1996年,日本足协提出了《日本足球百年计划》;2000 年,针对女足发展,设立了女子项目;2001 年,针对青训,提出“新指针”;2002年,针对青少年赛事运营和草根足球,设立了亚洲青年育成项目,并启动JFA青年育成援助资金;同年,针对日本足球整体的未来发展,成立了“船长总部”,并推行“主席使命”11 项。可见,日本足协以政策为引导,采用对内优化机制和强化、育成和普及三位一体的足球理念,使足球运动生活化,借此打造高水平的男女足球国家队;对外推进足球国际化,做好“引进来”“送出去”,在学习足球强国优势元素的基础上,每年系统性和规划性地向欧洲各级别联赛输送青年球员。

职业足球的全面普及和健康发展,促进了日本国家队整体水平的提高。1992 和2002 年,日本队2 次获得亚洲杯冠军。这一时期的日本足球处于快速发展期,职业足球带来了日本足球的普及,是职业足球的扩张阶段。该时期的日本足球以世界杯为主导,通过足球运动强健国民体魄,以丰富社会生活为理念,以职业足球为推动力。总体而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足球在文化先行、政策引导和理念落实的改革思维引导下已经取得了全面发展。

1.3 厚积薄发:崛起中的日本足球(2002—2010年)

日本队先后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进入16强,并在2007年再夺亚洲杯冠军。日本足协在国家队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在探索日本足球的新起点和新方向。新起点是从重视竞赛成绩的小足球转到重视育人的大足球,足球不仅是国家队,足球还承担着孩子的梦想、社会的责任和国家的精神。日本足协在2002 年提出JFA 少儿足球企划,把U6、U8、U10统称为少儿足球,参与足球培训的各年龄段人数猛增至200 万[4]。2006 年成立福岛足球学院,面向男女招生,以初高中六年一贯指导制为原则,借鉴法国国立足球技术学院的青训体系,培养自己的球星。

这一时期的日本足球处于黄金发展期,俱乐部和国家队在国际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亚洲足球的领导者和带动者,该阶段的日本足球采用的是以国际化为主导,以足球改革融入并根植于日本社会发展进程为理念,以脱亚入欧战略为推动力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处于足球势力边缘的日本足球,依靠自身的努力提升了日本足球在亚洲和全球的影响力,为今后立足世界足坛开辟了道路。

1.4 立足世界:挑战中的日本足球(2010年至今)

日本女足在2011—2018 年期间获得了世少赛、U20 世青赛和世界杯的大满贯;日本男足在2011 年和2019年获得了亚洲杯冠军,并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中再次闯进16强,积分在世界杯32支球队中位列第15位,为亚洲最高。同时,2015 年日本足协在《JFA 中期规划》(2015—2022)中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日本男足在2030 年进入世界杯4 强的目标。可以说,日本足球在长远规划、阶段实现、政策支持的有序发展中,正加速融入国际足球主流体系,必然将为日本足球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进而服务其百年足球强国的战略实现。

2 日本足球崛起的溯源

2.1 科学的青训模式是日本足球崛起的根本

科学发展青训是提高国家足球水平,推进足球改革的必然进程。日本青训足球在发展过程中,将足球整体发展与长远规划相切合,将踢球的孩子纳入自下而上的青训模式中,为日本足球发展不断输送新鲜血液。首先,日本青训形成了国家训练中心、J 联盟学院和学校体育“部活”(体育运动俱乐部)三种体制,每种体制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相互补充,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特点的足球运动员(见表1)。国家训练中心是为了弥补学校足球的一贯培养体制的缺失,在全国各地集中培养具备优秀基础的足球少年,进行统一的个人细化指导,为国家队提供人才储备。J联盟足球学院旨在强化球员的培养,尤其是构筑作为青少年强化基础的黄金期青训教育体制,培养文体兼优的社会人才。学校体育“部活”的首要目的是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集体活动提升学生间的感情,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凝聚力[5]。加入“部活”的学生采用“走训制”训练模式,每周训练2~4次不等,训练时间都安排在下午放学后[6]。

表1 日本青训体制一览表

2.2 健康的职业足球是日本足球崛起的基础

国家队的成败取决于联赛。日本足球职业化的健康发展,为日本足球快速崛起奠定了成功的基础。首先是专业的职业联盟管理,从职业联赛开始前的精心准备,到职业联赛进行中的分化管理,都体现了日本对于足球的专心。特别是新时期的J 联赛在保障安定经营,保持联赛观赏性的基础上,力争提升在亚洲的争冠能力,具备世界水平的足球。其次是日本足协推行的“地域密着”政策,要求加盟J联盟的球队必须与地方自治体合作,用地区的名称为球队命名,确立足球根据地,使球队成为所在地区的球队,以尽可能与其所在地区的居民形成紧密的认同关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地域密着”理念的提出,到政策的执行,迅速将俱乐部所在区域周围的人口吸引和集中到足球运动中来,形成足球人口的密集区,职业足球的市场属性快速形成。

2.3 浓郁的足球文化是日本足球崛起的依托

日本文化在吸收西方先进足球理念和制度的同时,依然保持日本集体精神、忍者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内外融合、兼容并蓄。就目前而言,日本足球文化丰富多彩,无论是足球文化的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呈现出丰富的、特色的、多元的内容和形式,已成为亚洲足球文化的领航者。

首先,足球思想物化品呈现丰富的形式,推动了日本足球项目的发展,扩宽了足球运动的受众面。1966年第一本商业刊物《足球杂志》、1968 年第一档足球节目《英国足球杂志》和1970年第一部动漫《热血足球》先后问世,使足球在日本社会中逐步浸染开来,打开了世界足球的窗口。其次,在俱乐部公司化运营、足球训练和竞赛制度的设立、民间社团的发展等制度层面,都有日本特色的印记,形成了一套新型的足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日本足球的精神文化随着日本发展的现代化,体现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见表2)。

表2 近代日本不同时期足球特征及社会价值

2.4 多元的教练体系是日本足球崛起的保障

教练培养体制的确立和教学法是日本足球从70年代发生实质性进步中尤其值得肯定的一笔,在1977年,体协设定适用于各加盟单项竞技团体的公认体育指导者制度,日本足协借此完成了指导员、教练、高级教练三级指导体制,标志着日本足球教练培养体制的确立。随着与国际足球发展的接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练员的水平,JFA 组织了从少儿级、D/C 级、B 级、A级、S 级的教练员培训课程,完成JFA 教练培训课程的人员,将获得JFA官方执照[7]。日本教练培养体系以提升青训教练水平,增强青训竞争力为目标,如在高级别的A 级教练中又分出一个A 级-U12 教练员体系,作为该年龄段指导者最高级别,J联盟各俱乐部及足协必须拥有U-U12 教练。同时,日本教练培养体系更好地融入了守门员教练和五人制教练的培训,特别是把11人制教练员的资质作为参加五人制教练员培训的必要条件,希望把五人制足球中有益于提高11人制足球水平的技战术内容借鉴过来,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球员,这也符合日本青训对于个人技术发展的要求。

3 日本足球崛起对我国的启示

3.1 足球政策要均衡组合,并加强政策的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振兴足球已经成为建设体育强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相继出台了包括《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 年)》在内的一系列针对足球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8]。这些改革方案为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足球的发展方向。但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规范性政策占相当大比重,综合性、鼓励性的政策较少,既不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也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下的发展需求[9]。因此,政策的出台应该保持均衡,使职业足球、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的发展有明确的方针和构架,指导中国足球健康有序的发展,如日本足球就明确提出了“强化、育成、普及+教练”的政策,“强化”指以国家队为首的球队强化,“育成”是指全体青年阶层的培养,“普及”在于打造基础,增加亲近足球的人数。

3.2 深化职业联赛改革,构建科学的联赛体系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自1994 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有26 年的历史。期间,中国足协也在管理模式、联赛赛制、职业裁判等方面进行过积极的改革,虽然对于职业联赛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行政管理的干预、法规体制的不健全和“金元足球”的涌入,职业联赛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深入推进职业联赛改革,做到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才有利于职业联赛的持续发展。科学的联赛体系也是一个职业联赛健康运作的重要体现,我国现有中超、中甲、中乙、协会冠军联赛的四级联赛体系,相对于日本全面参与足球的比赛环境而言,在赛制的类别和模式、比赛的场数和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3 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构建体教融合的培养路径

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处于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多元化”主体的培养格局中,由于不同部门间的体制壁垒,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合力。因此,应通过体教融合的形式,形成中国特色的培养路径,保证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在足球与教育的结合中,深化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协同合作,重视足球育人功能的开发和渗入。其次,在竞技与普及的结合中,以发展为本的核心思路,创建多样化的竞赛体系,打造完善的人才上升渠道。最后,在学校与社会的结合中,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模式。

3.4 重视青训教练的培养,与国际足球发展接轨

日本足协从1994年开始实施“9000名C级教练”的五年计划,通过长期的积累,基数众多的青训教练极大促进了日本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群体呈现出人数少、年龄小、级别低的特点,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难点。培养高水平的青训教练,一是要补充教练员培训内容,与国际足球接轨,重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内容;二是要创建青训教练的晋级制度和体系,让青训教练有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得到职业认同感。比如借鉴日本足协制度,在高级别的A 级教练中分出一个A级-U12教练员体系,作为该年龄段指导者最高级别资格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青训教练足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加油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