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改善路径研究

2022-02-27冯凯杰张杨王东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问卷体育

冯凯杰 张杨 王东敏

(1.北京大学 北京 100091;2.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 201306)

201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新时代热词。“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1]。

基于对此概念的延伸,“互联网+教育”以新的传播手段为媒介,将教育相关的影像材料、文字材料、图片、影音等电子资源进行分类和编辑,借助网络在线平台进行传播,以达到分享的目的。目前,线上关于搭建信息互动平台的媒介有QQ、微信、钉钉、APP应用软件工具,以及慕课、雨课堂、腾讯课堂等能够快速线上浏览的电子教育资源网站。网络教育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整合各学科优秀老师的思路和课程体系,通过网络传播给大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地点学习,实现了大学校园无门槛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的不断兴起,传统的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体育教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2-5]。高校教学从线下侧重实践,将逐步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践和理论并行。教师可通过雨课堂、腾讯课堂、MOOC、智慧教育、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平台,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布教学视频。学生也可合理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线上QQ、微信、钉钉等应用软件进行学习,并借助不同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将教师所教知识进行深化扩展,对不理解的知识进行线下咨询。线上自助式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以及获取知识的及时性、灵活性和丰富性[6]。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开启,新冠疫情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也将逐步转入常规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甚至全线上的教学模式也成为一种教育新态势。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程,如何使线上教学与传统的体育线下课程有机、无缝地衔接起来,同时削弱场地和器械等因素对体育课程的限制,真正做到大学体育教育无门槛,是一项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改善路径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大学2021年参与暑期线上太极拳课程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百科、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多个学术科研网站上进行查阅,了解相关的科研现状,以“互联网+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评价、体育教学改革等为关键词进行精确搜索,查阅了近10年来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形成了该文的研究方向和依据,为该文的研究设计和构思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该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根据社会学研究方法中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制定《公共体育课现状调查问卷》《体育课程学生评价问卷》等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的发放和信息的收集,对“互联网+教育”在高校体育公选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1.2.3 行动研究法

该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采用四步骤行动研究模式(计划、实施、考察、反思),来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反思,不断地在实践与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教学实践、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记录、课后总结反思、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资料信息和数据,随后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慕课、超星学习通、钉钉、运动类APP 及微信公众平台等互联网手段,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加强师生课下的双向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从而更好地达到育体育人的教学目标。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22.0 软件统计分析所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互联网+教育”模式在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该文采用北京大学教务处、北京大学学生教育评估委员会发布的学生评教问卷,利用北京大学教学评价平台,对2021年参与暑期线上太极拳课程的学生进行期末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2 份,回收问卷54 份,问卷回收率为87%,有效问卷50 份,问卷有效率为93%。问卷共包含10个问题,涉及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考核安排的满意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通过这些问题来调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推荐度,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太极拳课学生评价结果(n=50)

表2 太极拳课学生推荐度结果(n=50)

如表1 所示,学生满意度最高的为问题7(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帮助)和问题8(教师能把课堂秩序组织得井井有条,气氛融洽),该调查项有98%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同意。其次为问题5(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容易理解)和问题6(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运动量适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说明太极拳课程网上授课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

在对太极拳课程开设中期和课程结束后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88%)对于太极拳线上课程的开展效果表示认可,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视频学习中,几乎所有的学生(99.4%)都能够在90min内完成教学内容并掌握动作。同时,有50%以上的学生在正常每周1次的体育课之外,还会进行2次以上的太极拳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起到重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学期中的建议与评价以及学期末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程体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课程有高度的评价,但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如在课堂中增加一些体质测试相关技术动作的练习和知识的解答,而不是简单以测试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体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适当提高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的比例,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尝试将课外活动次数纳入体育课的评价中,鼓励学生参加多元化的课下活动。教学中应将教学评价与反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线上视频直播指导动作和对学生发送的视频进行在线点评,对于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中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相比于线下课程,线上课程大大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和上课中遇到的难点;钉钉等软件使学生可随时单独发视频给教师,教师进行单独的指导和点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学生隐私。利用线上平台,教师可进行私评,如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可将其作业设置为优秀作业供全体学生欣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融入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体育素养教育,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体育,了解体育文化,进而全身心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提升其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其体育核心素养。对于课堂上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技能,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教学平台,反复观看录像材料,或者作为参考材料,在平时学习和考试前进行复习和巩固。动作分析、慢速播放、正反面同屏播放等影像手段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等平台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意识。钉钉等教学软件的应用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学习交流上不再因时间或是空间而受到影响,能够及时进行交流,大大方便和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

从选课前的体育项目了解,到课程中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巩固、教学反馈与评价,到贯穿全过程的体育素养培养,“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将“互联网+教育”充分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7-10],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培养和评价手段,探索不拘泥于课堂内教学的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个体潜能,改善“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5]。

3.2 建议

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互联网+体育”必须以线下的身体活动为核心,线上学习作为辅助手段,不能舍本逐末。互联网平台虽然可以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但同样也容易使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水平。此外,网上的体育教学资源全面丰富,但其质量优劣不等,体育资源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易用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11-12]。教学视频的录制和剪辑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培训,鼓励更多的体育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体育素养的发展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仅仅通过一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在高校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学生体育课程的评定之中,而这种模式势必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实现[13]。

此外,在当前我国学生体质情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了解各类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运动防护知识和运动技战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从根源上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更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巧,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问卷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问卷网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2016体育年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我们的“体育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