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
——以排球教学为例

2022-02-27赵晓峰张志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赵晓峰 张志虎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1)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对教育事业的总方针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变,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想清楚、搞明白、解决好,同时挖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全面梳理并有机融入每一节课中,使其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解决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做到体育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于2020 年5月28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到,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这就意味着高校要加快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来立德树人。在授课过程中,把激人奋进的体育事迹、有爱国情怀的体育人物、为国争光的体育比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穿插在课堂中,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

1 排球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1.1 排球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

排球课程是学校体育课程中基础课或高年级专选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此课程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目标顺理成章。首先,高校体育排球课由于上课场地的开放性,学生的情绪往往比较高涨,更容易把平时隐藏的心理情绪表现出来,能更直观、更真实地展示一个人的思想,这也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体育排球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思政教育是排球课的内在灵魂支撑。教师既要注重相关排球运动技能和技术的传授,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文化知识相结合,发挥价值导向和教育引导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基本任务与排球课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课程思想政治是教育学生价值导向的有效且必然手段,而价值导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又是一流课程应具备的3个因素[2]。

1.2 课程思政排球课堂教学提纲融入思政元素

通过在排球基础知识、规则、历史等提纲中挖掘思政题材元素,有效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其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汇在传统排球教学提纲中,学生在学习排球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思政知识。全面梳理挖掘排球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排球的思政育人功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排球课当中,在具体每一节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内容,如排球授课中依托发、垫、传、扣、拦五大技术,结合各个技术特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排球竞赛规则中,融入每个人都应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一育人元素。在讲述中国排球发展历史的章节中,一定要融入女排精神,可以说女排的奋斗历程就是中国排球历史。在讲述边一二、中一二等战术及方法时可以穿插精彩的排球体育赛事,如女排奥运会夺冠激烈的比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具体提纲如下:排球基本技术融合思政元素、排球项目排球竞赛规则融合思政元素、中国女排历史及发展、中国女排世界“五连冠”的辉煌历程、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获得金牌。

1.3 课程思政课堂育人目标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通常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是发挥体育育人作用的重要载体。有学者认为,如果既不能使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又不能使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那么这些课程内容就不应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所以通过排球运动与思政的融合,把思政元素与体育乐趣相结合。用感人的事迹、精彩的表演、激动人心的比赛这些思政元素结合在排球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彻底避免体育技术教学和德育素质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在系统讲述排球运动特点、排球运动发展趋势以及讨论中国排球(女排)历史及发展的课堂知识时,融入中国女子排球队的精神品质,她们的精神品质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谱系的典型缩影,把她们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五连冠”这个世界排球史上的奇迹贯穿到整个排球课堂教学中,让新时代的学生体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以此激励新时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个人自尊心和自信心[3]。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 课程思政背景下排球课堂教学设计

2.1 排球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在排球课程思政设计方面,可以融入排球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有职业规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奋勇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在排球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主要从学生、教师、课程、排球思政元素4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见图1。

图1 排球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2.2 排球基本技术融合思政元素

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现并利用好排球课中丰富的思政课程元素,这样可帮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形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充满思政元素和发挥思政功能的课程体系。将排球基本技术发球、垫球、传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动作融入相关思政元素,在以往常规的精神动作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达到排球思政育人的效果(见图1)。

发球:好的有谋略的发球不但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使本方可以直接得分。还可以迫使对方的进攻体系不能有效组织。可在学习发球技术时,进行新时代核心价值素养的熏陶。

垫球:其是排球的最基础的技术动作。这就要求学生勤勤恳恳地练就扎实的垫球技术。可利用垫球技术的特点,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踏实学习的习惯融入技术练习中。

传球:其是承上启下的技术环节,是发动攻击的中枢,但是传球手没有扣球手“风光”。这就要求二传手有“乐于奉献、甘当绿叶”的优良品质。在教授二传技术时融入团队利益大于个人荣誉,个人付出的智慧推动团队的进步,把自身价值和团队紧密结合起来。

拦网:其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一次成功的拦网往往具有打击对方进攻队员的信心和团队的士气的作用,甚至可扭转局面震慑对方。所以在教授拦网技术时融入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体会人生路上的曲曲折折,主要是培养在困境中调整心态,东山再起的不屈不挠精神。

扣球:其是最主要也是有效的得分手段,“铁榔头”一样的扣球不仅彰显了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也一次次鼓舞团队士气的号角。所以在教授扣球技术时融入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铁榔头精神,让青年一代明白“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思政融入点:电影《夺冠》,郎平作为优秀运动员协助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退役后,她又在自身外语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外语。凭借出色的球技和英语水平在国外执教多年。郎平结合中国女排的特点和学习国外先进排球经验后。回国后2次担任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又多次获得世界冠军[4]。

2.3 排球竞赛规则融合思政元素

高校体育排球课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传统的思政课程或思政教育往往受制于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而高校体育排球课趣味性强、练习手段和实践手段丰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能帮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有竞赛规则是使项目良好运行的公约,可以保证比赛公平进行。在教授学生竞赛规则时可以融入遵纪守法,依法治国的理念[5-6]。

思政融入点:2021年9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批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国女子排球队“勇敢拼搏、顽强战斗”精神汇总。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建设者。尤其在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女排精神更是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中华民族的腾飞顽强拼搏。

勤学苦练造就的基本功是郎平三度获得冠军的根本。郎平获得的无数荣誉离不开她一生自强不息的奋斗,极大地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时至今日,郎平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郎平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使得“铁榔头”名号响彻全世界。

2.4 讨论中国排球(女排)历史及发展融合思政元素

思政融入点:21世纪女排获得5次世界冠军。

2003年11月在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战绩第六次夺得世界冠军。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国队在0∶2 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拼搏,不畏强敌,最终3∶2 惊天逆转俄罗斯队,历史上第七次夺冠。

2015年,在第十二届世界杯比赛中,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第八次夺冠。

2016年,中国女排第三次获得奥运金牌,这是第九次世界冠军。

2019 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11 连胜的战绩,获得了第十次世界冠军。

结合中国排球(女排)历史及发展来讨论思政元素的融合,如表1所示。

表1 讨论中国排球(女排)历史及发展融合思政元素

2.5 中国女排5次连续夺得世界冠军的辉煌经历

思政融入点:中国女排“五连冠”。

“五连冠”指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世界杯、女排世界锦标赛上,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时至今日,中国女排创造的5次夺冠,依然是世界排球史上的奇迹。

第一次夺冠:1981 年中国女排国家队以7 战全胜的战绩第一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第二次夺冠:1982 年9 月,中国女排最终以3∶0 完胜东道主秘鲁队,获得第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

第三次夺冠:1984 年8 月3 日,洛杉矶奥运会女子排球决战赛中以3∶0 战胜对手,取得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三连冠”。

第四次夺冠: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在日本举行,最终中国女排以3∶1获得冠军。

第五次夺冠:1986 年9 月,中国女排以8 战8 胜的不败战绩创造神话,蝉联冠军。至此中国女排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排球队。

2.6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获得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开始,令全国人民难忘的夜晚必然彪炳史册,因为女排队员在“微笑刺客”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在0∶2 落后的情况下惊天大逆转,当比赛最终以3∶2定格时,所有观看比赛的人都难以忘记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中国女排不仅仅战胜了强大的俄罗斯队,同时又将阔别20年的奥运金牌收入囊中。

思政融入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体会新一代中国女排队员在0∶2 落后的情况下,在陈忠和教练的带领下惊天逆转,在比分一度到达30∶30平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最终3∶2 战胜俄罗斯队,这次无与伦比的胜利,使中国女排在时隔20 年后第二次获得奥运金牌,以这种拼搏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艰难,勇于进取。

3 结语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根本任务与体育排球课的教学目标一致,归根结底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把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中是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然手段。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还是要通过课程思政来实现,而排球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心全面发展这几个教学目标都建立在以德为本的基础上。可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决定了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技能教学与价值观相结合。用女排精神等事迹作为思政融入点,将感人的事迹,精彩的表演,激动人心的比赛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排球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彻底避免体育技术教学和德育素质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设计好一堂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的排球课程,培养学生热爱运动、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使排球教学更加具备“灵魂”,真正实现了技能与品德教育协调发展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