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题为例

2022-02-27吕敏志

英语教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原句考试大学

吕敏志

引言

翻译活动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翻译大多是对经书的翻译,西方早期的翻译活动集中于对《圣经》的翻译。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翻译随之迈上一个新台阶,其所涉及的范围也愈发宽广。我国对“翻译标准”问题的讨论,从近代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到朱生豪的“神韵”,傅雷的“神似”说,再到钱锺书的“化境”说。国外对“翻译标准”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最突出的要数奈达(Nida)的“动态对等”论,以及纽马克(Newmark)的翻译文本说。“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提出颠覆了前人追求唯一、万能、能够判断一切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构想,使译界对“翻译标准”问题的讨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大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所致力于通过的全国性教学考试,其目的是提高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评判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翻译作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必不可少且较难的一项,因学生词汇量不足且对英语句型把握不当,经常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翻译。因此,翻译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进行长期训练,方能取得显著性进展。本研究以辜正坤(1989)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理论指导,在尊重学生译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近似度。

一、“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概念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是真理标准多元互补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性理论,其理论思想根源于我国古代经典著作《老子》《庄子》。辜正坤(1989)指出“多元化翻译标准是一个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标准系统”,即“绝对标准—最高标准—具体标准”。绝对标准是原作本身(辜正坤 1989),这是由于不可能找到任何其他可以被用作绝对标准的东西;出于一种理论需求;古已有之。在翻译领域,绝对标准是永远达不到的,因为要达到它,就意味着不翻译任何一个字。绝对标准只适用于最高标准。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辜正坤 2001),是一个抽象概念,是绝对标准和具体标准的近似抽象化。具体标准应且一定是多元的,其理论基础是翻译的多功能(包括多目的性)、人类审美水平的多样化及不同层次的翻译者。

结合历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题,可知翻译内容大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例如,2021年12月的四级翻译真题涉及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成就——大运河、都江堰及坎儿井,2022年6月的四级翻译真题则是关于我国古代有名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翻译古代建筑的难点在于专业术语的翻译,而对寓言故事的翻译则侧重对其意义的理解,因其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在语义表达时注重意合,而英语注重形合。因此,学生若想使自己的译作达到最高标准,就要放弃逐字翻译,而要在理解原作所表达的隐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教师在进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考试级翻译指导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其对原文的理解,并依据“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最高标准,调整其用词、构句,以使其译作与原作达到最佳近似度。

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的指导

研究者在初读“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时,以为其是无法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因为在面对同一原作时,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标准是多元化的,此标准行得通,彼标准也行得通,所以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本,何以评判其译作的优劣?仔细分析,研究者忽略了最佳近似度的存在。在“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标准系统中,最高标准(最佳近似度)起统摄作用,所有具体标准的运用都是为了达到最佳近似度,即与原作最接近。

下面,选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学生出错较多的典型句子与范文例句进行对比分析。

(一)动静态语言差异分析

例1:北方人主要吃面食,南方人大多吃米饭。(2020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一套)

生译:People live in the north mainly eat noodles,live in the south eat rice.

师译:Northerners have noodles as their staple food while southerners have rice.

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句子。学生所译“People live in the north mainly eat noodles,live in the south eat rice.”出现了错误,即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谓语动词——live与eat。因为英语是静态性语言,一个句子中只能出现一个谓语动词,若有第二个动词,其词性需发生变化,即变为非谓语形式v-ing,v-ed或to do。因此,将此句修改为“People living in the north mainly eat noodles,living in the south eat rice.”,从语法角度而言正确。就意思而言,此译句与原句并无太大差别,没有达到翻译的最高标准,即没有最佳近似于原作。在近似度与原作这个球形空间中,此变态译作球形没有紧紧靠近原作这个中心点。教师所译将原句中的“北方人”“南方人”直接译为英语名词northerners、southerners,同时找了一个动词性质较弱且无感情色彩的have作为本句的谓语,替代eat,使译作更加地道。英语是静态性语言,擅长使用名词等;汉语是动态性语言,擅长使用动词等。英语中有强弱动词之分,且喜欢用弱势动词(武峰 2011)。在汉译英时应多用名词,译出的句子更符合西方人的语用习惯。在英汉翻译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keeps one informed current events”中,keeps是一个动词性质相对较弱的过渡词,基本上没什么重要意义,是为了informed而存在,因此,在翻译时可将keeps直接省略翻译后面的informed,译为“了解时事”。

(二)用词差异分析

例2:长久以来,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南北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2021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一套)

生译:Grand canal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rved as a powerful force for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interaction.

师译:For a long time,Grand Canal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ly enhancing the personnel exchange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与往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相比,本次的翻译难度升级。主题围绕大运河、坎儿井及都江堰展开,内容涉及建筑与土木工程方面的知识,以及许多专业术语的翻译,如灌溉系统、旱涝保收等,导致学生无从下笔。原文中依然不乏一些正常难度的句子,学生可通过平时的词汇及句法积累对其进行翻译,本句是其中之一。学生在翻译此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用词不准确,如将“有力地促进了”译为served as a powerful force。类似的错误如将“菜肴丰富多样”译为abundant foods,将“桌子中间放着热腾腾的火锅”译为hot pot is put in the middle of the desk。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并不了解abundant的使用语境,也不能很好地区分desk与table之间的差别,若他们知道desk只可用来表示用于学习或办公的桌子时,就可避免此类错误。在本句中,学生将“有力地促进了”译为served as a powerful force,并未真正理解原句的意思,也并未翻译“促进”。“有力地……”可理解为“有效地……”或“大大地……”,其对应的英语单词为greatly、effectively、profoundly、massively 或 potently,而非powerful。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2017)中,“Powerful”means“a powerful person,organization,group etc is able to control and influence events and other people’s actions”,即“有权势、有势力”的意思,可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强大的力量,却不能用来描述大运河这样一个无生命的主体。教师所译版本则将原文意思很好地表达了出来。从其译本可以看出,教师较好的汉语基础和英语功底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句子或文章时,能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就是具体标准,各标准在不同的文章中互换互补,从而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与原句的最佳近似。

例3:他喝了几口,觉得很提神。茶就这样被发现了。(2020年9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二套)

生译:He drink it some time,feel can improve his brain.The tea is find in this way.

师译:He took a few sips and felt refreshing which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ea.

对比发现,学生所译没有完全反映原句的真实内容,且读起来不通顺。这说明学生缺乏相应的词汇,只是按句子的字面意思翻译,近似度小,偏离原句。仔细品读原句和教师所译发现,原句中的主动语态被翻译成英语后变成了被动语态,且将原句中的隐含意义译了出来,即茶被发现应使用动词discover,而非find。如果不完全理解原句含义,是根本做不到的。学生将本句中的“发现”译为find,而非discover,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此二词在词义上的差别。查阅《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2017)可知,“find”means“to get or see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been searching for”,可理解为“发现或找到遗失之物”,而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不存在遗失之说。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2017):“discover”means“to find out something that you did know about before”,意思为“发现一种以前从未听过的东西”,因此将“发现”译为discover,恰能体现出本句的引申义。阅读《12天突破英汉翻译》第四章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认识到汉语中较少使用被动语态,而英语中因为无主语的句子较多,所以被动语态使用比较频繁。例如,可将“春节期间鱼也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译为“Fishes are given to relatives and friends as presents/gif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在翻译时,汉语原句中并未出现“被”字,但译者需要理解其意思,并明白鱼本身是不会将自己作为礼物赠予他人的。可见,在翻译标准系统中,要达到最高标准(最佳近似度)很不容易,上到一篇文章,下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的翻译,都是很重要的,若不仔细揣摩,认真研读,要译出一篇佳作是非常困难的。

(三)语序差异分析

例4:由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8年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第一套)

生译:Due to air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At present,more and more people select to buy new energy cars.Chinese government also take action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cars.

师译:Nowadays,an increasing number of/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purchase new energy vehicles due to serious air pollution.Also,Chinese government has taken some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本句难度适中。对比可看出,两个译文后半句相差不大,而前半句则相差甚远。究竟哪个译本更近似于原句所想表达的意思呢?这与汉英语序有关,“汉语是将最不重要的成分放在重要的成分前面进行表达,而英语则恰恰相反,要先把主要的内容表达清楚再表达其他成分”(武峰 2011)。在翻译本句时,译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句子进行拆分。在拆分前半句时,译者须知句子的重要成分为主语(越来越多人)+谓语(选择购买)+宾语(新能源汽车),而非重要成分为状语(由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翻译此句时要进行语序转换,即将状语成分放在后面进行翻译,较好的版本为教师所译。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抽象名词的翻译。在后半句“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出现了三个动词,即“采取”“支持”与“发展”。基于英语语言习惯可知,一个句子中只能出现一个动词,因此另外两个动词就需要进行变形,变为非谓语形式,抑或使用抽象名词形式。什么是抽象名词呢?在the后、of之前的名词一般被称为“抽象名词”。抽象名词的翻译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当抽象名词有动词词根时,翻译为动词;第二种,当抽象名词无动词词根时,进行增词(武峰 2011)。汉译英也是如此。对比师、生译本,都将“支持”译为其非谓语形式to support,将“发展”译为抽象名词the development of,可见备考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度更高,能更好地理解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达到了内容与原句的最佳近似。

例5: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创举,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成就。(2022年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第三套)

生译:Zhaozhou Bridge is a pioneering work in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bridge build,is a famous achievement in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history.

师译:Zhaozhou Bridge is not only an innovative breakthrough in the world history of bridge architecture but also a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本次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翻译与2021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主题相似,是关于我国古代建筑的伟大成就,就难度而言,六级译题难度升级,但解析的这句话并不难。通过拆分句子结构可知,本句主体部分:主语(赵州桥)+系动词(是)+表语(一次创举和一项杰出成就),而起修饰作用的定语部分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及“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根据汉英语翻译的语序差异可知,要将句子的非主体部分放在主体后进行翻译,即最后翻译定语成分。对比师、生译本可知,教师与学生在翻译时都进行了语序转换而非字对字翻译,以达到与原句的最佳近似。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形容词的顺序翻译,学生的译本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当英语句子中出现多个形容词时,其顺序为限定词、表达某人观点的形容词、形状类、时间/年龄、颜色、国籍及材料,所以将“中国古代文明史上”译成英语的正确顺序为时间“古代”,国籍“中国”,即ancient Chinese,而非Chinese ancient。在对学生进行翻译指导时,类似问题的出现时刻提醒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其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以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

结语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评分是以译文能否达到与原文最佳近似为标准的,不同的具体标准可应用于不同的句子中。本研究选取的是在指导学生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典型句子,结合辜正坤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及对比分析师生所译版本的差别得知,要想译出与原句或原作最佳近似的译本,须加强汉英语基础学习,多加实践。

在辜正坤的翻译标准系统中,最佳近似度作为一个抽象标准,是由多元具体标准支撑着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寻求的是与原作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最佳近似,即要达到最高标准。备考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尚处在翻译实践的初级阶段,依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然而,高水平的译者在面对同一原作时,会出现不同的译本,且近似于原作,那又以何标准从中选出与原作最佳近似的译本呢?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希望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猜你喜欢

原句考试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