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嵌入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27吴信龙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吴信龙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0 引言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高职院校全面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应以“书证融通”促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立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制度的设计创新之举。为了顺应“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变革要求,职业教育嵌入“1+X”证书制度,树立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的理念,助力国家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院校正逐步从培养“精英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职业教育正处于新经济的历史方位,应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1+X”证书制度将“1”学历证书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合,引领人才培养从基本化走向特色化,提高我国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构建新时代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专业建设未引入“1+X”证书制度

经济发展紧缺“双高”人才,即高端研究型人才和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第二个高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会计专业采用“5+1”的教学模式,即“第一学期打好基础,二三四学期强化专业知识、穿插仿真实训校内实训,第五学期行业知识拓展,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思路。以2019 级会计专业为例,三年课程共设置1140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为716 学时,实践课程为424 学时。从课程体系看,专业基础课程480 学时,占总学时的42.1%;核心课程368 学时,占比32.3%。基础课程中的票据管理、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知识点未嵌入“X”职业技能,偏向于传统核算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财税信息系统知识欠缺,专业建设存在不系统、不衔接、不匹配、不现代四个方面的问题,难以满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下的财税人才需求。

1.2 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目前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明显,依旧参照普通型教育,办学缺少企业有效参与和行业先进技术的引入,存在教学脱离实际、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问题。就业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宗旨,职业教育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建设,企业依托职业教育培育高端技术人才,校企共同育人是二者相辅相成的关键因素。从校企合作角度来看,学院虽然与龙岩市久益华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福建辰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地区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但未能共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培养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缺乏企业的评价和诉求,未能形成以顶岗实习为基础的教学反馈机制,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学院与企业对职业技能评价标准不一致,影响就业率。

1.3 师资队伍缺乏职业技能实践经验

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石,其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强国梦的实现。首先,学院教师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与财务智能化接轨的能力,拥有“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占比较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难以适应以技能为主的高职会计的教学模式。其次,对实践、实训内容的经验不足,存在“上不了手、做不了账、报不了税”的尴尬情况,不利于校内外实训课程的开展。教师故步自封思想较为严重,对新兴事物缺乏积极性,数字化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2 “1+X”证书制度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意见

2.1 构建“政产校”服务平台,完善专业建设新思路

2.1.1 深化“产教融合”,构筑教育共同体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政产校”三方共育体系,构建知识、素质、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嵌入行业对岗位闭环式反馈模式,以职业技能贯穿人才培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双突破,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入企业、行业和政府项目,以岗位工作为主导,通过共享服务平台(如图1 所示)推动育人改革。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内涵,以新兴技术为手段,实现校企共融共生,共建“互联网+现代学徒制”,为产业及区域经济提供人才输送。

图1 “政产校”财税共享服务平台

2.1.2 “1+X”证书制度下,提出专业建设思路

“1+X”证书制度引领职教改革,提出“3+3+2+1”会计专业建设新思路。第一个“3”是以“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三个问题为中心,将会计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融入课程;第二个“3”是做好“三个适应”,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适应中高端制造发展要求;“2”是做到“两个兼顾”,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1”是做好“一抵免”,通过建立学分制银行,以获取“X”技能等级证书抵免学分,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互通。

2.2 建立“1+X”证书课程体系,完善技能考评机制

2.2.1 以“X”技能等级证书来搭建智能财税课程

打造“业、票、财、税、融”一体化智能财税课程体系,利用虚拟实训云平台,通过智能化、共享化、规模化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智能云平台数据管理分析。引入“1+X”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把原有的票据管理、财务核算、财务报表、纳税申报等内容逐步转变成财税云平台、云化税控、数字票证等智能化课程,有效提高票融、财融、税融的专项技能,实现会计人才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高质量转变。

2.2.2 建立“1+X”证书组织、考核及反馈体系

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和企业分别承担着各自的责任。企业是职业技能培训的“第三方”,结合市场需求来制定考评体系,严格执行考核标准,确保“X”证书考核质量。职业院校根据证书考核标准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好现有教学资源,在厉行节约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社会资源和自有资金,开展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院校需要与组织机构进行协作,让日常考核与“X”证书的综合考核结合在一起,实现“以证代考”或者“课证融合”,实现人才培养考核结果与“X”证书考核结果互相认。职业院校重点把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强化数字技能教育,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教改革,形成“开放、融通、优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导向,严把“X”证书组织机构入校关,与企业通力合作,积极参与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制定。从严把关考评机制,形成质量跟踪和评价体系,确保财税智能制度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健全制度约束,规范宣传引导,对于考评不合格的组织机构实行退出机制,增强各企业相互竞争意识,切实保障“X”证书有序实施。

2.3 强化师资队伍智能财税实践能力

2.3.1 构建“双师型”优秀教师梯队

实施“青蓝”工程,由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学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双导师育人团队”,指导中青年教师提升职业实践技能。通过“送”“培”“赛”“挂”“聘”等方式,实现教师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序推进教师参与初、中、高级等级证书考评、制定和实施,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现代化技能教学能力。

2.3.2 深化智能财税认知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以培育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实施“引导+放宽”政策,引导教师更新职教理念,全面实行“一师一企”政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教师进入企业熟悉智能化财务知识,提升数字财税实操能力,培育优良的骨干教师;放宽人才引进标准,引入企业能工巧匠或高新技术人才支持会计专业群建设。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智能财税相关培训,熟悉前沿数据和技术手段,结合财税改革政策,向学生传授前沿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智能财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3 结语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倒逼”职业院校加强新时代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促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职业教育与经济转型对复合型高技术人才需求的有机衔接。会计作为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专业,承担着监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其人才培养关乎未来的经济建设。职业教育嵌入“X”技能等级证书,优化和创新教学体系,打造“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财税智能化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财税会计专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
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