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喂频率对虎龙杂交斑生长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022-02-26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锦雄杨宇晴甘松永吴锦辉黄培卫张海发刘苏惠州学院马细兰黄锡鑫

海洋与渔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摄食过氧化氢饵料

■ 文|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黄锦雄 杨宇晴 甘松永 吴锦辉 黄培卫 张海发 刘苏惠州学院 马细兰 黄锡鑫

虎龙杂交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获得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特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档经济养殖鱼类之一,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投喂频率是鱼类生长、摄食及免疫的重要影响因子,是鱼类养殖不可忽视的要素。投喂频率对鱼类的消化酶活力和饵料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投喂频率可增强鱼类的摄食活动,加快鱼类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本试验通过对虎龙杂交斑生长、食物利用率、免疫等方面的比较,旨在选出虎龙杂交斑养殖过程最佳投喂频率,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水质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为虎龙杂交斑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和方法

本试验设置了5种不同投喂频率(A组:4次/天;B组:3次/天;C组:2次/天;D组:1次/天;E组:0.5次/天),试验期56天。实验用虎龙杂交斑平均体长(10.5±0.6)cm,平均体重(31.9±5.9)g,无伤、无病、无畸形、规格整齐。试验期间水温28~30℃,盐度29.3‰ ~31.8‰,溶氧5.1~6.2mg/L,pH7.8~8.4,氨氮≤0.2mg/L。试验期满后测量鱼体长、体重等生长性能指标,并从尾静脉抽血用于检测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和尿素氮等生化指标。

试验结果

1.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生长对比

由表 1可知,C组体质量变异系数最低,与A组、B组无明显差异,与D组、E组差异明显;C组成活率、相对增重率和日增重率最高;E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相对增重率、日增重量最低;A组肥满度最低。

表1 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生长对比

2.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摄食对比

由表2可知,B组日摄食率最高为2.09%,其次为C组2.01%,E组最低为1.70%。D组饵料系数最低为0.95,相应饵料转化率为106.04%;B组饵料系数最高为1.11,饵料转化率92.87%。

表2 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摄食对比

3.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血液生化指标对比

由表 3可知,C组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最低,分别为1.94mmol/L、1 9 1.6 8 m m o l/L;A 组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18mmol/L、280.61mmol/L。C组碱性磷酸酶最高(7.8 3 金氏单位/100mL),其次为D组(7.22金氏单位/100mL),E组最低(6.35金氏单位/100mL)。A组葡萄糖、过氧化氢酶含量最高,E组葡萄糖、过氧化氢酶含量最低。

表3 不同投喂频率下虎龙杂交斑生化指标对比

结论与建议

投喂频率对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适当增加投喂频率有助于鱼类的生长,但过高则会使其摄入的营养物质过多,无法及时消化,加剧能量消耗,降低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导致生长减缓或受到抑制。本试验结果显示每天投喂1~3次的虎龙杂交斑生长较好,低频组各项生长指标均较低,高频组则肥满度下降,说明过高或过低的投喂频率不利于鱼苗的生长。本试验还发现,每天投喂1次组虽然日摄食率不高,但饵料系数最低,饵料转化率也最高,说明适量的投喂频率可获得较低的饵料系数和较高的饵料转化率,从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鱼类血液承担着体内运输、防御、免疫、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每天投喂4次组的虎龙杂交斑血糖水平和尿素氮含量最高,表明本组试验鱼代谢强度较大,与试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鱼苗活动较剧烈的现象相符。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是反映肝肾情况最敏感的酶学指标,常用于判断肝肾损坏与否,本试验中每天投喂2次组的虎龙杂交斑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处于较高的状态,说明机体抗氧化防御启动良好。

综合本试验结果,我们预测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每天投喂1~2次更有利于规格10cm左右虎龙杂交斑苗的生长和存活,所获得的效益也较高,但也需要根据虎龙杂交斑摄食状况进行适度调整。

猜你喜欢

摄食过氧化氢饵料
香饵
香饵
香饵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轻则摄食减慢,重则大量死鱼!加州鲈养殖亚硝酸盐超标,预防处理如何做好?
笼养灰胸竹鸡入冬前日摄食量规律的研究
秘制饵料
蚂蚁会用过氧化氢治疗感染
摄食紫菜粉等4种单一饵料的蚤状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HHX-VHP型隧道式过氧化氢灭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