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舞蹈团文化育人实践研究
——以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飞扬舞蹈团为例

2022-02-26黄灏宇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蹈团惠州社团

黄灏宇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塑造人或教化人,文化功能实现的过程,就是文化育人。”[1]“从总体而言,所谓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即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以文化价值渗透的方式,将先进文化的价值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使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文而化之的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它强调的是“重视人文教育、隐性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主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有意味的形式,长久地、默默地、逐渐地感染人、影响人、转化人”[3]。学生社团具有自发性、趣味性、多元性等特点,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文化艺术类的舞蹈社团以其艺术性、专业性、丰富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作为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舞蹈社团以美育为核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工科类高职院校舞蹈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受工业文明专业化、标准化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重知识、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重实用、轻美育的特点。”[4]德国美学家席勒在著作《美育书简》中指出,这种机械的社会必然也会造成人性的分裂,人性中因而出现了一种毁灭性的冲突,割裂了直观的知性和思辨的智性之间的联系,拆散了人性内部的和谐力量。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唯有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此外别无途径。2019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美育在工科类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然而,工科类高职院校美育教育资源普遍相对紧缺,师资配比、课程设置、场地场馆等方面都较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律性都不够强。“导致其在情感、艺术感受力等方面与文科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有着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是理性情感色彩浓厚,缺少感性及人文情怀;二是接受的艺术熏陶较少,艺术感染力不够敏锐;三是缺乏专业课程指导,艺术表现力缺乏。”[4]因此,发展学生舞蹈团在工科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填补了学校美育教育资源的空缺,还极大地延伸了第一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飞扬舞蹈团发展现状

2.1 整体情况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飞扬舞蹈团(原惠州工程技术学校飞扬艺术团)(以下简称“舞蹈团”)成立于1994年9月,是该校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之一。舞蹈团设有中国舞部、现代舞部、流行舞部、创作部、后勤部、办公室等部门。社团管理机构以团长、副团长为核心,各部门设部长,分别对演出赛事、活动策划、后勤服务、后期制作等方面进行严密的管理。各部门干部均由学生成员担任,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机整体,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2.2 有关成效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飞扬舞蹈团作为学校的品牌学生社团,先后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惠州市优秀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创作演出的作品先后荣获职业院校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大中专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职业院校舞蹈展演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三等奖、惠州市大中专校园舞蹈大赛一等奖等各项奖项;代表学校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广东省迎奥运活动、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广东省职业院校舞蹈展演、惠州市大中专文体艺术节、惠东下乡演出等近60多场校外活动;在校内先后组织参演了十大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朗诵大赛、舞蹈大赛,以及“129”晚会、元旦晚会、迎新生晚会、社团风采展演等400多场大大小小的文艺赛事活动;代表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先后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中山文化艺术中心、惠州学院、惠州第七中学、惠州惠台学校、惠州河南岸中学、惠州博罗中学、惠阳高级中学等院校、中心进行交流、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舞蹈团对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子审美与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更是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

2.3 存在问题

舞蹈团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2.3.1 舞蹈团精神文化缺失

随着学校工科高职院校定位的不断升级,学校办学方向更倾向理工类专业,师生很容易受“重文轻理”“专业优先”等各种观念的影响,美育的重要性在师生意识里开始下降。而作为第二课堂形式存在的舞蹈社团面临了更多的冲击。同时,“00后”学生崇尚自由、洒脱、接受能力强,容易受外界影响,曾经激励一届又一届团员的团训“逐梦青春、魅力飞扬”在新团员中也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坚定。这些都导致了舞蹈团精神文化的缺失。

2.3.2 舞蹈团物质文化载体紧缺

舞蹈团物质文化载体包括排练厅、学生办公室、舞蹈团服装、道具、音响等。随着学校的壮大与发展,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办学场地、办学设备却相对有限,导致舞蹈团开展活动时变得较为被动。目前舞蹈团的排练厅、办公室均与其他团队共用,若遇到专业课程、会议等学校安排,团员只能在学校各楼宇一楼架空层开展活动。随着节目越来越多,舞蹈服装道具短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3.3 舞蹈团制度文化载体不够完善

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制度化管理是社团规范化管理和进一步发展的核心载体。20年来,舞蹈团始终坚持制度化管理,先后制定了《飞扬舞蹈团管理办法》《飞扬舞蹈团成立规程》等相关条例,建立健全社团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牢牢把握住社团发展的大方向、大原则,促进了学生社团规范发展。但与学校党委、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仍不够契合,如“奖惩制度”“学分制度”等,未能较好地跟上学校的发展步伐,导致舞蹈团的制度没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2.3.4 舞蹈团行为文化载体不够丰富

舞蹈团行为文化载体,包括学术文化交流、赛事展演、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根据调查,舞蹈团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文化赛事展演活动,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学生更热衷于排练演出赛事,较少服务社会,一方面原因是舞团活动时间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机会不多。

2.3.5 舞蹈团网络文化载体建设不够

“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知乎、贴吧、各类社交软件(微信、Q Q、微博)等”[5],舞蹈团的网络文化载体则是舞蹈团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的相关宣传专栏。相对而言网络文化载体比较单一,与学生现在使用的抖音、哔哩哔哩(bilibili)等多媒体社交平台融合较少,未能很好地起到网络文化载体的作用,现有的平台建设也不够完善,日常运营相对落后。

2.3.6 舞蹈团精品文化载体不够

目前,舞蹈团的舞蹈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学习作品,原创作品相对较少,更缺乏有工科院校专业特色的作品。另外,受网络文化、泛娱乐文化的影响,学生在排演作品时更倾向于流行、娱乐性的舞蹈节目,缺乏文化内涵。

3 大学生舞蹈团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舞蹈团文化育人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舞蹈团在“四位一体”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它覆盖了这个过程。“目前,根据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对于发挥文化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舞蹈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有利抓手,对大学生在美育、德育上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1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根本是加强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

舞蹈团的精神文化是舞蹈社团的灵魂所在,正如一个学校的校训、一个班级的班风。舞蹈团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校训、校风,将它们有机地融入舞蹈团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舞蹈团成员的思想、行为、作风;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分享交流会,促使舞蹈团精神文化更加鲜明、更容易被广大成员认可和接受。

3.2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基础是加强物质文化载体的建设

首先,要增设舞蹈团的活动场所,满足成员的场地使用需求;或是合理调配学校现有的课室、礼堂资源,让活动场所变得多样;或是装设物联网系统,更好地管理场馆。其次,要增加经费,支持舞蹈团的服装、道具、音响等用品;或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学校服装、工美等相关专业联合制作相关用品,满足舞蹈团节目创作所需。最后,舞蹈团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成为学校物质文化更立体的标识。“以情载物、寄情于物,把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6]。

3.3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保障是加强制度文化载体的建设

优化舞蹈团现有的规章制度,紧跟学校党委、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制度要求,更好地完成舞蹈团制度建设,包括奖惩制度、学分制度,从而保障舞蹈团健康发展。另外,还要重视舞蹈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社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对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艺术团骨干的培养不可忽视”。[7]

3.4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核心是加强行为文化载体的建设

加强行为文化载体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拓展舞蹈团成员的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做好舞蹈团与公共艺术课程、工科课程等课程的有效衔接,拓展社团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其次,从舞蹈团内部出发,做好“传帮带”,不管是在舞蹈技能业务上还是在社团管理上,让老成员帮助新成员;再次,与校内外其他学生组织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如文艺志愿、文艺下乡等,以更好地发挥舞蹈团的实践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要巩固当前舞蹈团文化艺术赛事活动的优势,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3.5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条件是加强网络文化载体的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载体的建设,首先要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政策方针保持一致,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善于利用时下流行的相关App平台、软件,更好地传播、弘扬舞蹈社团的美育精神;最后,要提高管理社团微信号、抖音号的师生的政治觉悟,推动其不断学习各种技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载体的功能。

3.6 舞蹈团文化育人的品质是要加强精品文化建设

加强精品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外学习、邀请专家开展教学讲座、进行原创舞蹈作品征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文化交流的范围,开阔学生创作视野;其次,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时下流行文化的喜爱,鼓励学生自行创作舞蹈;学习编排红色主题的舞蹈作品,通过作品创编、排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讲好舞蹈故事;最后,舞蹈团师生要联合校内外资源、挖掘本土文化、校本文化,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的舞蹈作品,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舞育人”。

4 结语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大学生舞蹈团延伸了专业第一课堂,是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它极大地繁荣了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提出舞蹈团文化育人的相关问题与解决方法,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做到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新途径。

猜你喜欢

舞蹈团惠州社团
缤纷社团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扬帆护航十四载
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剧场演出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舞蹈团内部控制分析
——以Z大学舞蹈团为例
K-BOT拼插社团
美国“热带”舞蹈团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