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采取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有效性

2022-02-26何生林云中洪忠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4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优良率髓内钢板

何生,林云中,洪忠(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当前,因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出行、生活方式等有了不同程度改变,受外部因素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激烈运动等的影响,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因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从而会导致治疗难度大、骨折愈合速度慢、躯体活动受限,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1-2]。当前针对该创伤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因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制动卧床,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因而选择手术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伤口愈合[3-4]。内固定术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常用术式,但用于内固定的材料如钢板、髓内钉等,有不同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治疗展开讨论,分析采取髓内钉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纳入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60例为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I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例、13例,平均年龄(44.28±2.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倒伤患者6例,BMI为(23.38±2.19)kg/m2;治疗II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例、11例,平均年龄(44.31±2.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跌倒伤患者6例,BMI为(23.41±2.22)kg/m2。所有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均在相关文件上签字。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单纯骨折以及骨折类型的患者;②在本院建档立卡,个人信息资料完整的患者;③精神状态好,能配合完成手术及康复治疗的患者。此三项纳入标准需同时满足才能入组。

排除标准:①X线检查结果显示合并其他部分骨折需治疗的患者;②合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且影响手术及康复的患者;③存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手术及康复的患者。此三项排除标准存在一项则排除入组。

1.2 方法 治疗I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患者实施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按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实施手术。从手术切口进入,剥离软组织,充分保留骨折端,将钢板置入并使用螺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观察固定牢固,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位置及钢板位置良好;对手术野进行充分冲洗,并逐层缝合,术后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康复功能训练。

治疗II组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患者实施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按常规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技术实施手术。行微创切开进入,并于切口处放置导针,在臂机引导下调整导针位置,扩髓后选择大小、长度合适的髓内针顺导针插入髓腔,反复C臂机透视确保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并锁定髓内针远近端。对手术野进行充分冲洗,并逐层缝合,术后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完成康复功能训练。

两个治疗组患者均由相同手术医师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参照Johner-Wruhs标准对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分为优(经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患肢可正常进行相关活动)、良(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可(活动时间较短,长时间活动后会出现疼痛症状)、劣(活动受到严重限制)四个等级。记录两组治疗优良率。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骨愈合指标变化,包括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1)、ALP(骨碱性磷酸酶)、BMP(骨形态发生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比较 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相比,治疗II组治疗优良率90.00%高于治疗I组的63.33%(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差异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愈合指标差异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愈合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经手术治疗后,治疗II组骨愈合指标优于治疗I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愈合指标差异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愈合指标差异比较(±s)

组别 时段 IGF-1(μg/L) ALP(%) BMP(ng/L)治疗II组(n=30) 治疗前 3.05±0.29 3.25±0.34 61.28±7.26治疗后 6.42±0.61 4.38±0.41 70.31±10.25治疗I组(n=30) 治疗前 3.08±0.33 3.28±0.33 61.33±7.29治疗后 10.05±1.36 5.84±0.54 84.25±11.35 t/P治疗II组(治疗前后) 27.328/0.000 11.620/0.000 3.938/0.000 t/P治疗I组(治疗前后) 27.279/0.000 22.156/0.000 9.306/0.000 t/P组间(治疗前后) 13.339/0.000 11.794/0.000 4.993/0.000

3 讨论

因社会的飞速发展,创伤骨折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长骨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损伤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出血以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针对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需要加强诊治[5-6]。内固定技术是当前治疗该骨折的主要方法,固定骨折两端,恢复骨骼解剖结构,进而促进骨折愈合,有一定的治疗效果[7]。钢板内固定技术和髓内钉固定技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发现,钢板内固定技术手术开展时,需要对骨膜、软组织进行剥离,会影响骨折端血供,而四肢长管骨周围本身软组织及血供量较少,这会延长骨折愈合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8]。

髓内针固定技术是一种微创的骨折治疗方式,能够保障骨折端稳定,还能维持软组织血供,通过维持骨折稳定以及局部软组织的完整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要求。相比较而言,前者有利于提高骨折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发生移位情况,但治疗时需解剖复位,会加重软组织损伤,不利于骨折端的愈合,故而术后1个月治疗优良率差、骨愈合指标水平低[9-10]。研究结果表示,治疗II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治疗I组,且治疗II组骨愈合指标优于治疗I组(P<0.05),提示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效果更显著。在骨折治疗和愈合中,骨愈合发挥关键作用,IGF-1是一种促生长因子,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可刺激前成骨细胞增殖,诱导其增殖分化,进而保持骨量;BMP能够诱导动物或人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软骨、韧带、肌腱和神经组织;ALP能够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治疗II组患者骨愈合治疗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主要是指在骨折处远端做手术切口,将髓内钉置入髓腔后应用导向装置进行固定,能够让骨折断端获得较好的对位对线,固定效果好,能够提供稳定的生物环境,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且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降低机体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1-12]。

综上所述,将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使治疗更加微创,骨愈合质量更高,临床效果更显著,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优良率髓内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