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研究

2022-02-26温小霞梁文弟吴思瑶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

温小霞,梁文弟,吴思瑶(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3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截至2016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约有405万[1]。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指病程超过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长期住院特点,以始动性缺乏、孤僻懒散、社交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据研究统计,住院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高达77.9%[2-3],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离又会使这些阴性症状加重,自卑感强,使多数患者难以回归社会[4]。因此,如何做好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降低患者社会功能残疾,提高社交技巧,减少孤独感,提升自尊水平,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是精神科护理工作者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根据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特点,开展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9月符合ICD-10分裂症诊断标准[5]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连续住院时间≥2年,且病程≥5年;②以阴性症状为主,病情稳定;③年龄25-60岁;④无其他器质性疾病;⑤家属支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肺肾等躯体疾病患者;②合并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③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住院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和参加工娱治疗活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12周,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成立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医生、护士、社工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小组成员经过专业培训,负责收集病例资料,对患者实施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干预培训,跟踪个案,进行问卷测评等。(2)实施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包括:①基本生活技能社交训练:以3-5人为一个小组,模拟社会生活场景,练习如何保持社交距离,与人沟通接触时讲问候语,目光平视接触,听对方把话说完再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设置特定情景演示,鼓励患者寻找自己的需求和如何满足他人需要。通过反复行为演练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技巧。每周安排1-2次。②活动交友社交训练:设定4-12人的小组一起进行打乒乓球、篮球、钓鱼、投篮等团体活动,活动之前让他们彼此之间主动寻找队友结队,强调活动中讲求团队合作精神,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做到不争吵、不推撞,培养集体荣誉感[5-6]。通过活动提升小组协作精神,提升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对优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每周活动一次。③购物活动社交训练:在康复护士指导下,2-3人为一组,到康复科小卖部用代币购物,学习计算物品种类和价格,讨论物品性质、作用。学习应用基本社交礼仪与医务人员和病友打招呼,让患者体验人生的乐趣和意义,以激发患者返回家庭和社会的欲望。每周安排1次。④烹饪活动社交训练:在护士和社工的指导下,5-6人为一组,学习烹饪,如包饺子,让患者亲身体验包饺子要准备的物品、所需食材,互相讨论食材的合理配搭,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希望能尽早出院,重返社会。每月2次。⑤兴趣爱好社交训练:组织患者参加文娱活动,如打扑克、打麻将;根据女性患者喜好提供手工编织、做手工艺活,学插花等;组织观看电视剧,讨论剧情内容,分享个人感悟,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每周安排2-3次。⑥与他人共情社交训练:责任护士和社工通过关爱帮扶,引导患者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对患者所经历过的不幸遭遇共情,给予安慰和鼓励,及时疏解其消极情绪,提高情绪管控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病情期望值。每周至少单独交谈1次,时间为20-30min。⑦疾病分享社交训练:主要以茶话会形式由1-2名患者自我介绍患病经过,家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自己对疾病的认识,主管医生和护士对自己的关爱,然后其他患者针对个案提出问题,讨论患病表现,用药目的、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与应对、复发的先兆和如何康复,回归社会问题。提高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体验分享的快乐,降低负性情绪体验。每周安排1次。

1.3 观察指标 ①阴性症状改善状况。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评估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此量表包括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等评分指标,总分为120分。评分越高,表示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越严重。②康复疗效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判定患者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个人卫生能力、社会关心和兴趣5个方面。总分为144分。患者评分越低,表示其康复情况越好。③心理状况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DS和SAS均设有20个条目,且每条目均设有4个选项。其特点是使用简便,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患者近1周的主观感受。④自尊心评定。使用自尊量表(SES)评定患者的自尊和自信。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N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NS评分比较(±s,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N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50 56.34±10.07 37.1±5.62 12.401 0.000对照组 50 59.14±13.93 45.6±5.46 6.363 0.000 t-1.152 7.671 - -P-0.252 0.000 - -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s,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50 79.18±12.56 53.04±6.42 12.454 0.000对照组 50 80.18±11.85 73.48±8.15 3.092 0.003 t-0.409 13.931 - -P-0.683 0.000 - -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n=50) SDS t P SAS t P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7.74±6.47 48.82±4.58 8.574 0.000 49.58±3.98 42.76±2.65 11.610 0.000对照组 55.96±2.64 51.02±2.37 10.043 0.000 49.76±3.46 46.02±2.53 6.193 0.000 t1.801 3.017 - - 0.241 6.292 - -P0.075 0.003 - - 0.810 0.000 - -

2.4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s,分)

表4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尊量表(SE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50 26.84±4.51 29.92±3.58 3.776 0.000对照组 50 27.06±2.37 28.62±2.84 3.126 0.002 t-0.305 2.012 - -P-0.761 0.047 - -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疾病迁延难愈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其受损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社交技能缺陷[7],而社交技能缺陷又影响患者认知功能、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尊心等。本研究采取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采用情景模拟,使患者身临其境,以调动患者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考,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理念[8]。表1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SAN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动态情境小组式技能训练,患者通过团队活动形式参与,由始动性缺乏、孤僻懒散转变为主动参加活动,期望多参与这类活动,有效改善其阴性精神症状。这也与活动时医护人员的关爱、鼓励、尊重和引导有关;与患者之间互动产生共鸣共情有关。因为社交技能训练,患者就活动内容互相之间提问题多了,把日常遇到的一直困扰他们的疑虑提出来,共同讨论发表意见,不仅增加了医护患之间的综合性互动,启发思考,还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患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赞许,会形成正向稳定的情绪,学会尊重、感恩、宽容,从而提高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促进康复。

社交技能训练是一个双边过程,护士起主导作用[9]。护士在疾病分享社交训练时注重直观地引导患者观察、分析、判断自己疾病特点及关联性,引导患者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中检验、探索、释放和分享情感。患者因相同的社会经验和心路历程,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相互交流沟通,在情感上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即为团体依恋[10]。而团体依恋的产生,能促使患者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护士解疑释惑。表2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PRO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该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1]。

大量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孤独感、自卑。共情社交训练,护士能站在患者角度出发,耐心倾听患者的郁闷和顾忌,鼓励和安慰患者,并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到被重视、爱和归属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12]。表3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的SAS、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促进患者心理康复,与文献报道一致[6-7]。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尊水平。见表4。

综上所述,开展动态情境小组式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负性情绪,提升康复疗效及社会功能。由于样本量有限,其远期效果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社交技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社交距离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劳动技能up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