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及血清cTnT、cTnl水平的影响

2022-02-26黄志华黄仕文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516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卡托普利肌钙蛋白心肌炎

黄志华,黄仕文(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入侵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以小儿多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居多[1]。该病多发于夏秋两季,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类似感冒症状,重者多表现为乏力、多汗、胸闷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其疗效不一。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卡托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41例患儿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卡托普利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39例患儿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10岁,平均(7.34±2.18)岁;病程4-16d,平均(9.27±2.15)d。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7.28±2.09)岁;病程3-15d,平均(9.16±2.3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的患儿;③临床资料完善。(2)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大器官性疾病的患儿,如肝、肾病等;②伴有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儿;③原发性心肌炎;④精神功能障碍;⑤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缓慢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规格:2ml:0.25g),10-15mg/(kg·d),分2次给药,每次滴注20min以上;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规格:10ml/支)20ml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200ml,静脉注射,1次/d;以上治疗时间均为2周。基于此,观察组患者口服卡托普利片(规格:25mg×100片),开始均按0.3mg/kg的剂量给药,3次/d,连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心肌酶谱水平:使用恩普生A8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成都恩普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胫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盐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使用Getein1600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定血清cTnT和cTnI。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酶谱 两组治疗后HBDH、LDH、CK-MB、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s,U/L)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对比(±s,U/L)

时间 组别 HBDH LDH CK-MB AST治疗前对照组(n=41) 313.69±22.50 394.20±27.45 30.34±5.32 38.50±5.74观察组(n=39) 312.23±22.61 393.15±27.77 30.29±5.27 38.41±5.69 t0.289 0.170 0.042 0.070 P0.773 0.865 0.966 0.944治疗后对照组(n=41) 295.46±19.88 368.14±22.53 26.78±4.11 34.52±5.23观察组(n=39) 267.79±17.96 329.74±19.67 22.68±3.92 30.95±4.61 t6.522 8.104 4.561 3.232 P0.000 0.000 0.000 0.002

2.2 血清肌钙蛋白 两组治疗后cTnT、cTnI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比(±s,ng/L)

表2 两组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对比(±s,ng/L)

时间 组别 cTnT cTnI治疗前对照组(n=41) 193.70±26.21 177.20±24.13观察组(n=39) 192.37±26.30 177.34±24.21 t0.227 0.026 P0.821 0.979治疗后对照组(n=41) 120.45±17.11 114.52±16.24观察组(n=39) 105.67±13.95 100.26±13.35 t4.222 4.278 P0.000 0.000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机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较差的少年人群。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虽然可治愈,但也有患后遗症的风险,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的还会致命[4]。其发病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感染后,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大量复制所造成的直接损伤;②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相关研究表明,cTnI是心肌损伤、心肌炎时敏感的生物学标志,是心肌肌钙蛋白亚单位之一,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一种有效抑制蛋白[5]。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来抑制病情的发展、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非常重要。

病毒性心肌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有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导致细胞膜、线粒体的功能损伤,使心肌能量代谢异常[6]。心肌受损时,心肌坏死周围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显著增加,进而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致使心肌细胞中的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上升,使血管收缩,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心脏前后负荷增加,进而导致心肌肥厚,使得心肌功能损伤。目前,西药进行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手段,其中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7]。从中医角度看,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辨证中的“胸痹”“心悸”范畴,多以阻止病毒扩散和活化心脉为主,黄芪是治疗该病疗效较佳的药物,配合饮食和生活的调节,对于缓解病情效果良好[8]。而卡托普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生成,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减轻心肌损伤[9]。此外,卡托普利具有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作用,可缓解心肌炎性反应,降低心肌损伤,从而提高心功能各项指标[10-11]。本研究显示,治疗2周时,观察组HBDH、LDH、CK-MB、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清cTnT、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卡托普利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病症,减轻心肌损伤,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提高临床有效率。而本研究由于所选病例数有限,观察时间较短,存在一定局限性。为进一步明确卡托普利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深入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长期预后。

综上所述,卡托普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可改善心肌酶谱和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卡托普利肌钙蛋白心肌炎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中LP-PLA2、Nt-proBNP、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评估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卡托普利相关性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诊治报道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检查结果差异性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血检可预测心脏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