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多糖与恩诺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效果研究

2022-02-25马军生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肠毒素恩诺诺氟沙星

马军生,张 蔚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

猪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后根据仔猪发病日龄和临床表现的差异又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等。仔猪黄白痢多发于哺乳期仔猪,具有发病急、发病高、死亡高等特点,一旦不及时治疗病猪可快速死亡,为生猪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并且无论是在规模化的养猪场,还是传统家庭的养猪场,均易发生仔猪黄白痢,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养殖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仔猪黄白痢。

目前,随着多种抗菌药物在畜禽养殖业和宠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耐药性质粒在大肠杆菌之间传播,造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抵抗力日渐增强,敏感性降低,出现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感染的大肠杆菌对抗菌药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敏感性,因此,通常难以确定治疗大肠杆菌的通用药物,但从目前临床应用上可以发现,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仍可治疗大部分大肠杆菌感染。

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已被证明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黄芪多糖可在动物体内产生内源性干扰素,进而控制继发感染、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1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特点

仔猪黄白痢的致病病原是大肠杆菌,是一种大小中等,无明显的荚膜,不形成芽孢,有鞭毛,可运动,呈杆状的需氧或微厌氧性革兰氏阴性菌,但也有部分变异株无鞭毛,也不能运动。大肠杆菌可以在普通的琼脂培养基上良好生长,并且大肠杆菌可在麦康凯琼脂或远藤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目前按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可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致分为5类,分别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凝聚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分别是173种菌体抗原、103种表面抗原、60种鞭毛抗原和菌毛抗原。大部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携带F4、F5、F6(987P)或F41等黏附素,并且还能够产生耐热的肠毒素、不耐热的肠毒素、β-型溶血素、神经毒素和细胞毒素等进一步加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作用。通常能够引发仔猪黄白痢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具有产生肠毒素的能力和F4(K88)抗原。一般当仔猪感染具有可产生甘露糖抵抗型黏附素的肠毒素大肠杆菌时,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可快速被这些黏附素附着,进而阻止大肠杆菌因肠道蠕动而被排到大肠内。由于空肠和回肠的细胞对产生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肠毒素非常敏感,因此,可导致感染仔猪发生腹泻。

2 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

2.1 仔猪黄白痢的传染源

由于母猪的产道和肠道,还有生活环境中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的场所,因此,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母猪是仔猪黄白痢的主要传染源。

2.2 仔猪黄白痢的易感动物

仔猪黄痢的易感动物主要是1~3日龄的仔猪,部分仔猪可在出生后12 h内快速发病,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有1头仔猪发病,同窝的仔猪可相继或同时发病,发病率可达80%以上,有较高的死亡率。

仔猪白痢的易感动物主要是10~30日龄的仔猪,传染性很强,同仔猪黄痢相似,但其发病率较仔猪黄痢低,一般在50%左右,并且具有较低的病死率。

2.3 仔猪黄白痢的传播途径

仔猪黄白痢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仔猪经口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传播。

2.4 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尚无季节性传播的特点,但寒冷或潮湿的冬季或夏季多发。头胎仔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一旦发生可呈地方性流行。

3 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

3.1 仔猪黄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是一种发生于初生仔猪以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为临床特征的致死性急性消化系统传染病。其一般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初生仔猪可在出生后12 h内快速发病,最长发病时间也仅仅3 d。发病仔猪病程一般在3~5 d,常表现为精神沉郁,腹泻,排出含有凝乳块的浆状稀粪,主要呈黄色,随后发病仔猪快速消廋、萎靡不振、迅速死亡。仔猪病死后,可见其尸体脱水严重,剖检可发现病仔猪胃和肠道变大、膨胀,内部充满大量气体、黄色液体和凝乳块,散发恶臭气味。小肠肠壁变薄,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肠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淋巴结出现针尖状出血点,呈弥漫性。此外,部分病死猪的肝脏和肾脏可见小的凝固性坏死灶。

3.2 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白痢是一种发生于2~4周龄仔猪以排腥臭、糨糊状、灰白色稀粪为临床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白痢的病程不定,一般在2~3 d,病程较长的可达7 d。发病仔猪常表现为突然发病,腹泻,次数不定,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稀粪,性状黏腻,有腥臭气味。病仔猪死亡率略低,一般很少死亡,可自行恢复,但会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造成仔猪发育缓慢,生长迟缓,育肥周期增加。对于病死的仔猪,可见尸体脱水,身材消瘦,皮肤表面苍白。剖检后可见肠黏膜上出现卡他性炎症。

4 黄芪多糖和恩诺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

黄芪多糖是通过提取、浓缩、纯化等方式从豆科植物黄芪或干燥根经中获得的水溶性杂多糖,颜色呈淡黄色或黄褐色,味微甜,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黄芪多糖由多种化合物构成,分别是葡萄糖、己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醛酸、果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醛酸等,是机体良好的免疫促进剂和调节剂,具有抗肿瘤、抗辐射、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抗应激等多种生物学功效。

恩诺沙星又称乙基环丙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的杀菌药,对支原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和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可在体内广泛分布,目前被指定是动物的专用药物。恩诺沙星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来发挥其抗菌的功效。通常内服和皮肤注射恩诺沙星能够使动物机体快速并完全地吸收药效,可在用药后的2 h之内达到高峰。并且在使用恩诺沙星后动物机体所有的组织药物浓度均高于血浆药物浓度(除中枢神经系统),表明恩诺沙星可有效地治疗动物深部组织的感染和全身感染。因此,恩诺沙星常用于治疗肠炎、乳房炎、肺炎等疾病。

目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仔猪断奶的应激反应仍然比较严重,一旦仔猪发生断奶应激,便可造成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疾病,消化功能紊乱,发生严重的腹泻,生长停滞,严重者死亡,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损失巨大。而使用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加强仔猪的免疫功能,达到降低仔猪腹泻率的目的。在防控和治疗猪的细菌性疾病上,黄芪多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不同阶段仔猪的免疫能力,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仔猪黄白痢、仔猪红痢,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进而提高仔猪的存活率,促进仔猪生长发育良好,加快仔猪发育速度,降低生猪养殖的成本。刘小艳等在临床上观察恩诺沙星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疗效发现,恩诺沙星在治疗仔猪黄白痢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且将恩诺沙星制成口服悬液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恩诺沙星溶液。有学者使用黄芪多糖和诺氟沙星进行临床试验发现,给母猪内服黄芪多糖,同时给仔猪肌肉注射诺氟沙星的治疗方法显著优于单一给母猪使用黄芪多糖和单一给仔猪肌肉注射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

大部分养猪场中,养殖人员常采用给母猪内服黄芪多糖,同时为仔猪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的方法治疗仔猪黄白痢,治愈率可超过90%,比单独给母猪内服黄芪多糖或单独给仔猪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对此,我们对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进行了比较,诺氟沙星又名氟哌酸,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可以通过抑制消化道内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的作用,进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因此,临床上常使用诺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肠炎、痢疾等疾病。但与恩诺沙星相比,诺氟沙星对肝肾的损伤更重,副作用更多,安全系数明显不如恩诺沙星。并且一旦使用过量可造成一些致病菌的耐药性,不利于疾病的防控和治疗。

5 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黄白痢可导致仔猪发育停滞,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亡,威胁着生猪的生命健康,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各生猪养殖场养殖人员应当趁早对仔猪黄白痢采取综合性的防控和治疗措施,可以给母猪内服黄芪多糖,同时对仔猪进行肌肉注射恩诺沙星的方式治疗仔猪黄白痢。

猜你喜欢

肠毒素恩诺诺氟沙星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病商用疫苗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炭及草炭吸附模拟废水中恩诺沙星特性的研究
服用诺氟沙星要多喝水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肠毒素的检测分析
吃诺氟沙星多喝水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恩诺沙星的特性及其在猪病防治上的应用
重组轮状病毒肠毒素NSP4肽段aa112-175的免疫佐剂活性研究